meili 发表于 2022-10-3 03:01:17

朝三暮四(典故、释义、出处)

<p>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养猴子的老人,他在家中的院子里养了许多猴子。日子一久,这个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p><p>这个老人每天早昀都分别给每只猴子四颗栗子。几年之后,老人的经济越来越不充裕了,而猴子的数目却越来越多,所以他就想把每天的栗子由八颗改为七颗,于是他就和猴子们商量说:从今天开始,我每天早上给你们三颗粟子,晚上还是照常给你们四颗栗子,不知道你们同不同意?</p><p>猴子们听了,都认为早上怎么少了一个?于是一个个就开始吱吱大叫,而且还到处跳来跳去,好像非常不愿意似的。</p><p>老人一看到这个情形,连忙改口说:那么我早上给你们四颗,晚上再给你们三颗,这样该可以了吧?</p><p>猴子们听了,以为早上的粟子已经由三个变成四个,跟以前一样,就高兴地在地上翻滚起来。</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朝三暮四(典故、释义、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