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3 02:49:43

老舍与诺贝尔文学奖的故事

<p>舒乙首次披露:1968年老舍曾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中国作为文学大国,始终没有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其原因除了政治偏见以外,还因为中国作家的作品被翻译成外文的太少,在交流上存在着技术上的难题。而老舍当时在中国作家中恰恰是作品被译介最多的,连瑞典文的也有。另外,诺贝尔文学奖评选程序也很复杂,先是由国际著名学者进行提名,被提名者可能有几百人,然后层层筛选,最后剩下5位候选人,再由评选委员秘密投票,得票最多的就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老舍在1968年被提名,到了最后5名还有他;秘密投票结果,第一名就是老舍。</p><p>但是在1968年,中国已经进入了文革高峰。各国谣传老舍已经去世,瑞典就派驻华大使去寻访老舍下落,又发动其它国家进行联合调查,中国官方当时对此没有答复(编者注:老舍死于1966年8月24日),瑞典方面断定老舍已经去世。由于诺贝尔奖一般不颁给已故之人,所以评选委员会最终决定在剩下的4个人中重新进行评选,条件之一,最好是一个亚洲人东方人。结果这一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成了日本的川端康成。</p><p>文革把一切都化为乌有!舒乙感慨,沉默,这个悲哀的事实是在当年庆祝川端康成获奖宴会上,由瑞典大使透露出来的。舒乙同时列举出两个证人:一个是瑞典大使馆文化参赞。另一个是已故作家萧乾的夫人文洁若。萧乾夫妇曾经到过瑞典,证实过此事。</p><p>传说的可靠性</p><p>但是,关于老舍和诺贝尔奖的传说,找不到任何相关的英文资料。作为左翼作家的文章风格,并不符合传统的文学审美观点。而老舍描写走卒贩夫的故事,也不见得能够触及人的心灵,和瑞典皇家评委评审的标准更是大相庭径。因此关于老舍是否真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从逻辑和资料来看,可信度较低。</p><p>在中国广为流传的传说都是建立在老舍儿子的口述,作为资料来说,孤证难立。因此这个说话只能在北京酒后茶余作为笑谈尔,如果有领导同志真要拿出去说的话,建议翻译同志斟酌,免得搞出笑话。</p><p>另一方面,1968年诺贝尔文学奖真正的获奖者川端康成的文学作品,如「伊豆的舞女」「雪国」「千羽鹤」「山音」「沉睡的美女」「古都」等作品,以细腻的手笔,深度剖析了人性,成功地表现了亚洲东方特有的美学。 诺贝尔委员会给予的评价是 for his narrative mastery, which with great sensibility expresses the essence of the Japanese mind.相比之下老舍笔下的走卒贩夫,显得幼稚单一,缺乏艺术震撼力,而且老舍作为左翼作家,在作品中多的是发泄对国民政府的不满,而对人性的认识和刻画,在文学艺术角度评价的话,比川端康成的作品明显单纯肤浅。</p><p>至于诺贝尔奖是否发给死去的人物,老舍未能获奖的理由变成了幼稚的笑话,许多诺贝尔奖都是发给生后的杰出人物,同时期(1961)的和平奖获得者Dag Hammarskjold,就是死后获得的,老舍的儿子舒乙所述,几乎是一派胡言。如果评审真的是将第一名给老舍的话,1968年的老舍根本无需开先例。至于秘密投票和提名云云的传说,根据诺贝尔评审的规定,需要保密50年,也就是2018年才可以公布,因此综合来看,在中国关于老舍获得1968年所谓的诺贝尔文学奖的传说,其真实可靠性极低。</p><p>不过,是否得到诺贝尔奖文学奖,对于一个真正的文豪来说,并不重要;对于一个真正有自信的民族来说,也不重要;重要的是理解文学真正的意义。</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老舍与诺贝尔文学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