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人:匡互生是赵家楼放火者
<p>1919年5月4日下午一点左右,分别来自北京十几个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天安门,他们在金水桥前的两个华表下竖起了一幅硕大的对联:</p><p>卖国求荣,早知曹瞒遗种碑无字;</p><p>倾心媚外,不期章惇余孽死有头。</p><p>在对联的另一边,前一天晚上北大学生咬破手指所血书的还我青岛也悬挂在那里,随着学生们的激愤而飘摇。</p><p>在短暂的集会后,学生们随即向东交民巷的使馆区进发,拟向各国公使请愿并求争取国际公义之同情。在途中,民国政府的教育次长、北京的步军统领和警察总监闻讯赶来,但他们并不能阻止学生的前进。到了东交民巷后,尽管美、英、法三国使署对学生的到来表示欢迎,但巡捕房坚不放行,结果数千名青年学生在五月的烈日下被晒了近两个多小时,最终还是不能通过。</p><p>使馆区请愿受阻之后,学生们义愤填膺,激愤异常,随后便决定改道前往卖国贼曹汝霖家示威。尽管这次游行的总负责人傅斯年担心途中会出意外,但他已经无法阻止学生运动的洪流。</p><p>这一天的中午,曹汝霖和章宗祥正应大总统徐世昌之邀前往总统府赴宴,学生游行的消息传来后,有人曾劝他们暂时不要回府,但曹、章两人不以为然。在三点左右,曹汝霖和章宗祥一起回到了赵家楼胡同西口的曹宅。</p><p>曹、章两人回到曹宅不久,陆军部航空司长丁士源和一位名叫中江丑吉的日本记者来访,尽管他们已经得到学生要来赵家楼的消息,但当时曹宅外已有上百名警察保护,因此也就不以为意。他们觉得学生们不会搞出什么名堂,即使出现暴烈举动,也能被警察所制止并加以驱散。</p><p>四点左右,大批学生来到赵家楼的曹宅门口,形势立刻为之改观。尽管警察们已经严阵以待,但数千学生高呼打倒卖国贼的口号声如同排山倒海一般,足以令宅内的人胆战心惊。</p><p>很快,一些学生一边高呼:卖国贼曹汝霖出来见我!,一边猛烈的叩击曹宅大门,局势开始失控。警察们见势不妙,随即上前劝阻叩门的学生,双方发生冲突。在混乱当中,有学生绕屋而走,寻找其他入口。突然,只听哗的一声,曹宅的大门被打开了,外面的学生们一下就冲破了警察的阻挡,他们蜂拥而入,四处寻找卖国贼曹汝霖。</p><p>学生们首先发现的是曹汝霖的老父和小妾,但他们并没有对两人动手,而是放走两人,继续寻找曹汝霖。但是,学生们找了半天,也没有发现曹汝霖的踪迹。</p><p>那这几人哪里去了呢?</p><p>很多人以为曹汝霖在大门被打破的时候逃出去了,事实上并非如此。据曹汝霖的回忆,他在学生闯进大门后,仓促间躲进了其妇及其女卧室中间的一个箱子间,但学生们却并未细细搜查,他们进屋之后只是噼噼啪啪砸门窗玻璃,然后扔掷屋内的瓷器,在乱嚷了一阵后,他们又出去了。</p><p>四点半左右,曹宅突然起火,躲在锅炉间的章宗祥几个人慌忙窜出,由于章宗祥穿着礼服,一下就被人认出,结果被堵在后门被学生痛殴(学生以为他是曹汝霖),有个学生拿个了铁杆敲了章宗祥的脑袋,章宗祥顺势倒地,学生们以为他被打死了,一些人便嚷着曹汝霖被打死了,一边逃跑了。另外一些人听了这个消息后,纷纷赶来看,要证实这个消息。</p><p>趁着这个间隙,日本人中江丑吉冲了过来(他也与章宗祥素有交往),将章宗祥搀扶着,连抱带拖的出了后门,并将章宗祥推进了对面的油盐店。学生们见曹汝霖没死,哪肯放过,他们随即跟踪而至,并要将曹汝霖拖出殴打,但这个日本人拼死护住,结果替章宗祥挨了不少打,也被打得头破血流。所幸中江丑吉在挨打过程中不断说着一口不熟练的中国话,学生明白他不是中国人,这才手下留情。</p><p>火起之后,大批的巡警赶来,最终将学生们和看客们驱散,并当场抓捕了三十二人(其中便有著名的许德衍)。随后,消防队赶到现场将大火扑灭,但此时的曹宅已经烧得只剩下门房和西院的一部分。所幸的是,曹汝霖及其家人也都趁着火起的时候偷偷溜走,并无人员伤亡(被打的章宗祥和中江丑吉除外)。</p><p>火烧赵家楼、痛殴章宗祥可以说是当年五四的最高潮,很多人以为火烧赵家楼只是学生们的义愤所致,事实上并非如此。据参与的学生回忆,这次行动是早有准备,只不过是在极小的范围之内而已。</p><p>放火的人是谁呢?据现场目击的学生回忆,此人乃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北京师范大学的前身)的学生匡互生。当学生们正在到处寻找曹汝霖的时候,匡互生取出预先备好的火柴,准备放火。这时,另一名游行的负责人段锡朋慌忙阻止,说:我负不了这个责任!匡互生说,谁要你负责任!你也确实负不了责任!</p><p>另有一位目击者回忆说,他看见两位穿长衫的学生,从身边取出一只洋铁扁壶,内装煤油,他们低声说放火,然后进入四合院内北房,将地毯揭起,折叠在方桌上面,泼上煤油,便用火柴点燃,霎时浓烟冒起。这位目击者名叫肖劳,他当时就跟在两位长衫学生的后面亲眼目睹,也认得这两位就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p><p>这两位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的学生,除了匡互生外,还有一个名叫周予同。在五四游行前,他们甚至打算去弄一把手枪干掉曹汝霖,可惜没有成功。在五月三日的夜里,匡互生等人秘密召集工学会的十几名会员,并决定带铁器、小罐子火油和火柴前去,预备毁物放火。匡互生和周予同几个人还写下遗书,准备牺牲。后来周予同回忆说,对于他们的秘密行动,游行的总指挥傅斯年和段锡朋一点都不知情。事实上,打开大门的也是匡互生这些人,他们是打破曹宅围墙上的窗洞后进去的。</p><p>匡互生在当年夏天毕业,并回到湖南长沙楚怡小学任教。次年,匡互生出任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教务主任。在此期间,匡互生还曾打破师范学校教员必须有大学文凭的限制,破格录用了当时为师范附小主事(教员)的毛泽东到师范学校任课,并与毛泽东、何叔衡一起参加湖南驱张(敬尧)运动,一度还弄了五颗炸弹打算去炸死张敬尧。</p><p></p><p>匡互生生平经历</p><p>1891年11月1日出生于宝庆县一个农民家庭。幼年在乡学读书时练就一身武术。</p><p>1910年到长沙入驻省邵阳中学读书。</p><p>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湖南一马当先。时年20岁,正在长沙邵阳驻省中学读书的匡互生,毅然扛起长枪,跟着石基老师勇敢地投入攻打巡抚衙门的战斗。</p><p>1915年考入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北京师范大学)专攻天文学。</p><p>1919年初将同言社改组为工学会,他负责起草了工学会章程,主张联络和团结更多的同学,提倡工学合一,并出版《工学》杂志。</p><p>1919年5月4日,爆发了伟大的五四爱国运动。他是这次运动的策划者之一,与傅斯年、段锡朋等组织了天安门大会和会后游行。北京学生集会游行,匡互生率先冲入曹汝霖住宅,火烧赵家楼。</p><p>是年夏,匡互生毕业于北京高师,回湖南,在长沙楚怡小学任教。</p><p>1920年参加湖南各界驱逐都督张敬尧运动。之后,应聘于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务主任,主张民主办校。匡互生聘请一师附小教师毛泽东到一师任教。匡互生参加新民学会,与毛泽东共同成立文化书社。</p><p>1922年到上海中国公学任教。</p><p>1924年受聘于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训育主任,提倡教育改革。不久,到上海与夏丏尊、丰子恺等创办立达学社,主张生产教育、感化教育。</p><p>1925年春,匡互生在虹口老靶子路(今武进路)创办立达中学,是年秋,又在江湾租地建舍,改名为立达学园(遗址在今江湾中学处),增办高中,并设农艺科和艺术专修科(后又改称文艺院,设中国文学和美术两个系)。</p><p>3年后学园开辟农场,学生从事养鸡养蜂和园艺,进行生产劳动教育。受国民政府农业部之委托,增办养蜂训练班,培养养蜂人才。</p><p>1928年8月经教育部特许,学园添设农村教育科,培养县、区、乡各级行政人员;乡校校长、教员和从事推广农业合作、民众教育运动的人员等。</p><p>1930年8月农村教育科迁南翔柴塘,购地20余亩,建立立达分园,并设附小。正当学园办得兴旺之时,一二八淞沪战争爆发,江湾、南翔两地校舍先后毁于战火。匡互生不顾身患肠癌,忙于复校,未及时医治。</p><p>1933年4月22日上海病逝,终年42岁。遗体葬于立达学园农场。</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