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问题
<p>问题:孩子的教育问题<p>答案:↓↓↓<p class="nav-title mt10" style="border-top:1px solid #ccc;padding-top: 10px;">sarro的回答:我觉得妈妈不要问孩子“有没有同学欺负你”这种问题吧!这会给孩子心理暗示的。孩子会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的,何况还有老师在呢!当然这是我个人的想法,不知道陈老师怎么看?<p class="nav-title mt10" style="border-top:1px solid #ccc;padding-top: 10px;">amanda_li的回答:找些理由,请孩子邀请她的同桌,朋友来家里玩,特别是过生日哦。另外,比如,经常让孩子带些东西和大家分享,我想一开始孩子不会主动,但时间久了,别的孩子可能会因为“小恩惠”对你的孩子更友善,也许会有一个好的开始把<p class="nav-title mt10" style="border-top:1px solid #ccc;padding-top: 10px;">陈慧的回答:两岁多的孩子比较喜欢发脾气,有时是因为不能用语言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和需求,有时是因为身体技能未能达到他想要完成的任务,产生受挫感。发脾气的方式就是哭闹,摔东西,打东西。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发脾气时,最好的方式不是批评教育,而是转移她的注意力,引导到他喜欢的玩具故事儿歌上面去。甚至是允许他发泄情绪,等她安静后,再加以引导。<p class="nav-title mt10" style="border-top:1px solid #ccc;padding-top: 10px;">陈慧的回答:还有要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比如数数的事情上,不要指望孩子完全遵照执行父母的指令,家长往往喜欢绝对控制,不要操之过急,她喜欢就让她看她喜欢的图画。在教数数时,方法也可以多一些。比如可以让孩子数一下买的苹果有几个,或者吃饭时数一下有几根筷子。和她的日常生活结合起来,会更有趣。注意如果孩子表现好,就一定要及时给予表扬,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孩子会观察,会联想,就鼓励他说出来,把她的智慧火花和大家分享,这是很好的思维品质。<p class="nav-title mt10" style="border-top:1px solid #ccc;padding-top: 10px;">陈慧的回答:今天已经是9月1日,不知道有没有去幼儿园?孩子只要到了正常入学的年龄,且身心健康,就应该去上学。不能因为孩子的脾气问题,适应性问题,寻找理由把孩子放在家里,那其实也是一种逃避。孩子的社会性不好,想交往,但又害怕交往,依赖家长。所以要在这方面多训练,方法就是让孩子多接触同龄的孩子。我不主张硬性把孩子留在学校,然后家长离开,有的孩子反而会因此更加反感和恐惧。可以甜言蜜语哄好孩子,达成一定的协议。也可以让孩子半天在幼儿园,逐步适应,延长时间。再有会让老师费点心,这是没办法的,为了孩子,相信老师会尽心耐心地帮助孩子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跟老师沟通好。<p class="nav-title mt10" style="border-top:1px solid #ccc;padding-top: 10px;">陈慧的回答:相信孩子!不要过多宠爱和包庇,爱要埋在心里。套用句歌词,‘人总要学着自己慢慢长大的“。<p class="nav-title mt10" style="border-top:1px solid #ccc;padding-top: 10px;">陈慧的回答:有点在学校遭到压抑,需要在家里得到宣泄的感觉。不能因为你的严厉导致她偏向另一方,而放弃必要地规矩和原则,家中的严厉需要大家达成统一共识,让孩子没有空子可钻。不要一味地说教,可以通过一些动画故事来引导孩子该怎样做个乖宝宝,或者在她表现好的时候,戴顶高帽子给她,向正确的方向引导该怎样。学校的交往问题,同样要教给她该怎样和同学相处,如果有可能可以和孩子一起到小区游乐场玩或者请到家聚会,增加接触机会,达到双方悦纳。还有要请老师配合,借助老师力量和权威,树立孩子的良好人际交流圈。<p class="nav-title mt10" style="border-top:1px solid #ccc;padding-top: 10px;">陈慧的回答:我估计家长问孩子这个问题的时候,肯定是有当时的语言情境的,因为家长问了孩子很多幼儿园的情况,孩子都没有予以回答,自然就会联想有没有受欺负。有的孩子在人际交往方面,刚开始会弱一点,家长要教些方法,创造些条件和机会的,不能任由孩子自己去面对,这样孩子会觉得无助,甚至产生退缩的。<p class="nav-title mt10" style="border-top:1px solid #ccc;padding-top: 10px;">陈慧的回答:从同桌开始,逐步拓宽孩子的社交圈,结交多一些熟悉的朋友。这点家长可以从自身做起,结交同班的其他小朋友家长,交流多了,活动多了,孩子熟悉的朋友也会多。父母和孩子共同成长:) 另外跟幼儿园老师沟通一下,请老师多予以鼓励,把孩子多一些带向集体,介绍给大家,而不是内向就忽略一边。对孩子和自己都要有信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