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三年真题专项汇编卷(2018-2020) 考点二十二: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主观题
※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br>完成下列问题。<br> 千百年来,海南渔民在南海繁衍生息、耕海不辍,他们以叉无反顾的开拓精神,远航南海诸岛捕鱼、航运,不断积累航海路线、岛礁、海流等知识,用方言记录、制作成手抄本,称为“更路簿”。现在发现的更路簿有数十种版本,都记载着由海南岛去往东沙、南沙、西沙和中沙群岛的航海路线、航行要领、岛礁地貌、气象水流等重要信息。“更路簿”是海南渔民用生命和智慧探索南湾的结晶,是海南耕海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目前,许多学者正致力于“更路簿”文化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创新。<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testImage/1/2020/10/24/0FFA49B753E2F565FD899E59DFEB1A95.png"><br>知识结合材料<br>请就打造“更路簿”文化名片提出两个活动主题<br>并运用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51ab41033b904c68a5e32a5eba37374f/29741008400DD47EC2FE551E8EF86C34.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20/c9664fb07551463f8c2de27e49007953/D5792B6BD0FD4AC38CD2432251D60659.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一座车站,见证着历史的变迁。<br> 清河站是我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的首批站房,距今已有110多年历史。老站房是中西合璧风格的单层砖木结构建筑,南北两侧各有一块嵌墙竖匾,上书“清河车站”四个描红楷体字。随着北京冬奥会重要交通保障工程——京张高铁的修建,老站房停办客运业务,开始升级改造。<br> 新清河站站名采用老站房的字体,曲面屋顶、抬梁式悬挑屋檐等体现着古都风貌,简约有力的曲线与A形支撑结构展现出最新建筑技术。走进车站,到处可见老京张铁路和奥运元素:詹天佑修建的“人字形”铁路、曾用于标记老京张铁路里程信息的“苏州码子”、站台地面铺装的五色石材、倾斜屋脊拼接成的滑雪道等。<br> 清河老站房伫立在新清河站旁,修缮后将作为博物馆永久保存。新老站房跨越百年同站同框,成为京张高铁开通后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清河站“新老站房跨越百年同站同框”为什么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e1c8f7e921914405bbaa3b02026a276d/96A1A097CC25D10FD24EB181364568F3.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20/44c358f219064fccbf074bd7084d0da1/C2F43F0F53D15967F17363F4365EFEC1.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br>回答问题。<br> <br>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青年一代挺身而出,其中有很多是“90后”“00后”。<br> <br> “我们可以担起更多的责任。”“17年前我们被保护,现在该我们站出来了。”“我会利用专业特长去帮助一些患者。”——北大援鄂医疗队“90后”党员的心里话。<br> <br>请概括青年一代在抗击疫情中展现的精神(一条即可),并简要加以阐释。<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fc12c7f7ee134549b4f46396692733d0/6F48E8184FC52778FBA3B239AA65AB22.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20/f40d6be15d724f0c9d9c744363d0cc6f/9D67F1455F1C9C2ED8E131581723699E.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 读懂中国,从根本上说,必须读懂中国人的价值观。<br> 有人来不及道别,留給孩子一个背影;有人顾不得疲惫,收拾包裹奔赴一线……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无数人舍小家为大家、舍小我顾大局,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安危融为一体。一个人口占世界五分之一的大国,为什么能够迅速形成这种一呼百应的协同力,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领导力,在于中国人骨子里强烈的集体主义价值观。<br> 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各族人民在共同开发和建设祖国大好河山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孕育了集体主义价值观。中国地势西高东低,黄河、长江等大江大河贯穿东西,洪水泛滥等自然灾害时常发生,中国人同风共雨、中望相助,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驯服江河,耕耘收获,生生不息。一部中国历史,印刻着中华民族的苦难与辉煌、曲折与胜利、付出与收获,而每一次前进都是对集体主义价值观的凝练和升华。<br>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中国人骨子里有强烈的集体主义价值观。(8分)<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8d24df2189b8457aa3dfe368cae63652/D2D80B635932AF8B4FE47DF8CB1C0A46.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20/15841d2fea8447668bd1bd259654e5a6/8D2D4715917D817908653B3468264582.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 ◇2019年11月,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与多家地方图书馆联合举办古籍数字资源共享发布活动,在线发布古籍数字资源7200余部(件),免费服务大众阅览和学术研究。<br> ◇从信息承载介质演进的历史来看,古籍数字化是一种必然。目前发现最早的中国文字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后来被记录在竹木简和布帛上,而在造纸术出现后,它们又被记录在纸张上。数字化技术出现后,越来越多的出版物以数字化形式呈现。<br><tbody><br>读者阅览古籍的方式<br>十几年前,国家图书馆的大多数善本被拍摄成缩微胶卷,读者要在专门的机器上阅读这些胶卷。一边翻动胶片机,一边阅读、抄写,要回头查看某处文字,也无法随意跳转,其效率可想而知。<br>如今,读者在世界任何角落,只要有网络,就可以在注册后远程阅览、调取中华古籍资源库中的古籍数字影像,克服时空障碍,实现古籍资源的共享。<br></tbody><br>结合材料,从哲学角度说明为什么古籍数字化是一种必然。<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c1ee555241074f899f0de62e750fa8ff/89494EC312E8FA339BA4ACFECBCA818B.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20/2826f299fa014cf3a5e66114211470c9/C7462F9086F8BAAF4643C57838868C43.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回答问题。<br>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br> 事异时移,法随时变。这是一部充分体现时代特点的民法典——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强化互联网时代个人信息保护……民法典与时俱进,为解决21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贡献中国智慧。<br> 民为邦本,法系根基。这是一部有效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破解高空抛物坠物难题,维护小区业主合法权益……民法典聚焦百姓关切,强化保护人民权利,为百姓安居乐业提供法治保障。<br>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7b38683de3f44ed09ffdcb193587e07e/6D3892272CA1705BED06387E2CA21C65.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20/755ce7f1f7ad4b2781eeb73c71939fb8/E1465609D0C44E1281EE0D30D8E5C602.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 长城脚下,妫水河畔,201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在北京举办。<br> 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的主题是“绿色生活,美丽家园”。<br> 山峦层林尽染,平原蓝绿交融,城乡鸟语花香。这样的自然美景,既带给人们美的享受,也是人类走向未来的依托。实现人类文明与地球生态共生共赢,我们应该<br>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br> ——追求绿色发展繁荣<br> ——追求热爱自然情怀<br> ——追求科学治理精神<br> ——追求携手合作应对<br>建设美丽家园是人类的共同梦想。在上述五个“追求”中任选一个,从哲学角度谈谈如何建设“美丽家园”。<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19/4e95aafa919a4c77baea2aa9f5c411e1/77E9249FB537920BD09BE715FBE06B30.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19/803ab6b3a5bd4b8fb66b5437446032f5/E2B6697E9F20CD0E94754996D5C9E516.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 为了满足我国农业遥感监测中作物监测时效性要求高、监测内容多、数据要求高等需求,中国科学家做了大量研究,成功发射高分6号卫星。这颗卫星实现了空间分辨率与时间分辨率的优化组合,具有大范围、重访周期短、定量化探测等优势,提升了我国天地一体化的对地观测能力,可以为农业农村管理提供精准保障,是我国第一颗真正意义上的农业遥感卫星。<br>结合材料,运用《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提升农业遥感监测水平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18/9fea2600b7924dd8bb92d6b87993b589/D1D0875C22501A2A5418828A63929346.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18/2e43b8fcbcec49119103aed5d12e22e2/6E4AD1607E53834FFA8542094B4B6504.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br>回答问题。<br> 敦煌作为中国通向西域的重要门户,古代中国文明在此同来自古印度、古波斯等国家和地区的思想、宗教、艺术汇聚交流,造就了独特的敦煌文化。敦煌文化集建筑、彩塑、壁画艺术和佛教文化于一身,历史底蕴雄浑厚重,艺术形象美轮美奂。敦煌文化延续近两千年,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是研究我国古代各民族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的珍贵史料。<br>结合材料<br>从《文化生活》角度<br>以“敦煌文化?民族瑰宝”为主题撰写演讲提纲。<br>(<br>不超过<br>150<br>字<br>)<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c4664399e95f4944a85f74bbf191a3fb/8F9505A0A8C90944B3E7B3E0C8ACA62B.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20/f7503f7f83994f2091a32f2f29f955f7/796A49861A25BF3448F8C763A9E52CFD.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新故相推,日生不滞。”70多年来,新中国不断发展壮大,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br><strong>◆与新事物一起成长</strong><br>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历史,是一部与新事物同行、和新事物一起成长的历史。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到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从产业扶贫中的“公司+合作社”,到城市共享经济的“互联网+”,再到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事物层出不穷,一桩桩一件件,体现出发展不止、变革常新的社会发展规律,刻印下国家与新事物一起成长的深深足迹。<br><strong>◆走近世界舞台中央</strong><br>某同学应邀参加一场国际青少年交流活动,拟以“新时代全球治理的中国贡献”为题,撰写一份发言稿提纲。<br><tbody><br> 新时代全球治理的中国贡献<br>各<br>位朋友:<br>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愿望从未改变,并以实际行动为之不懈努力。<br>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积极融入国际社会。第一,开创独立自主的新的外交关系。积极发展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积极发展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部分西方国家的友好关系。第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亚非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第三,恢复或建立与许多国际组织的友好合作关系。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与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r>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广泛参与国际事务。第一,进一步扩大国际交往。截至2011年底,与170多个国家建交,发展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第二,参与更多的国际组织。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全面融入联合国的各项治理机制。第三,不断拓展参与领域。在应对恐怖主义、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上认真履行义务,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进入新时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tbody><br>1.结合材料,从唯物辩证法角度,阐明我们应该如何与新事物起成长。(8分)<br>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帮助该同学续写完发言稿提纲。(9分)<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98d085f2cdef437f97f4b709641758f0/554036E8A5FA6327052D676C68807B4E.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20/a246825ab8e94685aeea84294f49296b/34087042A9ECBCF20A74D2DA3FA6B0AD.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回答问题。<br>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我们致敬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凯歌前行。<br>作为新时代青年,你如何不辜负这个伟大时代?请写出两点想法,要求体现知行统一,每点不超过20字。<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19/d7a6f8c26a144b79987048b786036747/155DD733A9C8523FDD21CB092ACEB3F3.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19/c1fa310e3b6a4a8296cf3bbaa2ce77b7/C9D5FB266B63C46D008A54BDD0D60ACA.png"><br><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