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8-21 10:55:57

2021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大题专项—措施、建议、启示(6)文化生活

※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br>完成下列要求。<br>&nbsp;&nbsp;4月24日,武汉实现新冠肺炎重症病例清零。此次抗疫中,中医药全程参与、全程发挥作用,形成了中西医联手抗疫的格局,再次让人们见证了中西医联手的力量。<br>&nbsp;&nbsp;中医和西医,各有优势、各有擅长,实践中选择最优组合治疗患者。中医具有药治未病、辨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特点,在经典名方基础上,总结推出以清肺排毒汤为代表的有效方剂“三药三方”有效调节病患的体质状态,为彻底恢复奠定了基础;救治中一人一策,精准施治,治法多样。与此同时,西医通过检测手段给病人明确的诊断,当病症加重时,西医在患者生命支撑、控制并发症等方面发挥优势。中西医协作配合、通力合作,起到了1加1大于2的效果。由此产生了中医西医共同并肩战“疫”的中国诊疗方案。<br>&nbsp;&nbsp;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战疫形势,我国主动同世界卫生组织合作,分享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有关情况,并将我国最新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的中医药部分翻译成英文,与国际社会分享。传承数千年中国智慧、历久弥新的中医药,正在助力各国护佑生命,给世界带来中国温暖,贡献中国力量。<br>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知识谈谈应怎样传承好中医药文化。<br>2.中医药的抗疫临床效果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可,请就如何更好地向世界展示中医药的价值提两条合理化建议。<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813447212b9b4712a8a4bdef67e92ccb/F98066FBF89A3DA5AD6B03C982C63E5F.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20/565f3bb367d848aa909b6c23a4d8dcbd/FD767EA3B1356C7D3A489802506B8E78.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br>完成下列要求。<br>&nbsp;&nbsp;<strong>材料:</strong>2020年新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猝不及防地打乱我们的生活节奏。面对灾难,中国人民用奉献和坚守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统一指挥下,国务院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协调各方,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全国4万多医务人员星夜驰援武汉,广大医护不怕牺牲,英勇奋战;科研人员刻苦攻关,交通警察、外卖小哥、环卫工人、超市店员、社区志愿者坚守岗位,亿万群众居家守望相助;救治、防控物资加急生产、统一调度、保证一线需要;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快速建成启用;各类传媒及时传递信息,传播正能量……无数“最美逆行者”舍小为大、舍家为国,奔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用行动诠释着数千年中华文化积淀下来的家国情怀。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习近平主席向世界传递了中国抗击疫情的必胜信心,并在疫情全球蔓延时,表示继续推进国际合作,向其他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和地区提供援助。这体现了负责任大国的情怀和担当,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肯定。<br>1.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知识,分析中国为什么具有抗击疫情的必胜信心。<br>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这些“最美逆行者”的家国情怀对我们的启示。<br>3.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请从政府、学生的角度为疫情稳定后的新学期提两条建议。<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cb01c3fdb1074d6e96f2e31b40422338/6F19B24B9C5E71ABAF31523053DBA496.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20/a16e07d7a37342f493cb7d8defd57acc/1E2FCA0919CCBE66CAA06BF6568C3BCB.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nbsp;&nbsp;&nbsp;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要探索将人工智能运用在新闻采集、生产、分发、接收、反馈中,全面提高舆论引导能力,让主流媒体借助移动传播,牢牢占据舆论引导、思想引领、文化传承、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全媒体既包括报刊、广播和电视等传统媒体,也包括网络、手机和移动终端等新兴媒体,通过文字、声音、影像等多种形式的有机融合,形成了信息量大、互动性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独特优势,已迅速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让主流媒体成为全媒体,不仅需要在技术上从“为我所用”的跟跑转向“自主创新”的领跑,还要靠优质内容、思想观点去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丢掉了内容这个根本,就只会在追逐各种新技术的过程中失去自我。如果被“流量思维”诱导,放弃“质量思维”主导,难免落入标题党、浮夸体、洗稿文的陷阱。唯有坚守调查与监督的深度、记录与见证的厚度、观察与思考的高度,才能真正占据媒体融合发展的制高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故事,新时代的精彩故事需要精彩表达。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激发媒体深度融合的力量,才能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扩大主流价值影响力。<br>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让主流媒体占据媒体融合发展的制高点<br>2.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主流媒体发展中“质量思维”和“流量思维”的辩证关系。<br>3.就全媒体时代青少年学生如何避免被“流量思维”误导提出三条具体建议。<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76925dfb7d784f11b5ff9774132f0cd6/BA7FFECCFED45B7154706433E7E179C1.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20/2588bb57a20542cb98ea56cacc7b7c07/C9ADBC4B63D25BF4411EC8C04BD29AA7.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nbsp;&nbsp;垃圾分类,无疑是当前最热的话题之一。2019年起,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启动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到2020年底,46个重点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25年底前,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br>&nbsp;&nbsp;自2019年7月1日起,被称为“史上最严”垃圾分类措施的《上海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刚开始宣传的时候,有些居民很排斥,有些居民处于“理念上认同,行动上滞后”的阶段,还有些居民培训完了要正式去扔垃圾的时候对垃圾的分类又会搞混。针对这些问题,上海市各城区深入党政机关、学校、社区、园区等地,开展《条例》宣教月活动,不断营造浓厚的依法分类的社会氛围。全市充分运用各类宣传媒介,如电视台、广播、大型LED电子屏、公交车站、地铁灯箱等,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把生态文明教育渗透融入大街小巷,社区设立“生活垃圾分类科普体验馆”,通过寓教于乐的体验式互动,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条例》实施初期,居委会在每个投放点安排1—2名志愿者值守,指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同时通过先进表彰、社区红黑榜等公示方式,增强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居民每次投放完垃圾还可以通过扫描桶上安装的智能积分卡进行积分,积分到一定数量后,通过上海市推行的绿色账户来换油换米。<br>&nbsp;&nbsp;探索是艰难的,经验是宝贵的。在我国,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或正在出台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垃圾分类纳入立法。住建部环卫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负责人表示,上海出台垃圾分类管理条例在政策上具有表率作用,可以推动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的进展,但他建议各地还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来制定分类标准和规则,不能简单模仿。<br>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上海市是怎样有效推进垃圾分类的。<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be4083c69ff34923ad41541b215c9715/7608A1A934969AAC0C588763A79E1CDC.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20/21f89d25fb554e5bb8f9419bd10fe959/842E5ACED86DFFC2F28ED66B478ED3C7.png"><br><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1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大题专项—措施、建议、启示(6)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