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文化生活》主观题专项训练(4)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回答问题。<br>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每到年终岁末,人们都张罗着过年:吃团圆饭,放鞭炮……这勾起人们多少美好的记忆。而如今,年味儿却越来越淡:本是举家团圆的日子,却有人外出旅游;本想放鞭炮除旧迎新,有关部门却颁布了“禁放令”。为弘扬春节文化,各级政府采取以下措施: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把除夕纳入春节假期,改春节禁放烟花爆竹为限放;加大对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的投入,并向市民提供免费的基本服务;注重民间传统文化的挖掘和人才的培养,举办春节联欢晚会、猜灯谜、闹元宵等活动。<br>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如何看待年味儿变淡这一现象。<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14/56c8c51627544e9ba3d736475df211fb/98DC692ED6A8BCC4C159B15C104A8C65.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14/b3d51c8abff345ab95b3e422c00f9e09/137223460F9FB5A1CE02AB4EDA98CC15.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完成要求。<br>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我们历来坚持的教育方针,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原则。<br> 20世纪50年代,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讲话精神,“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写进了党的教育方针。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br> 劳动教育是与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融合在一起的,劳动教育在五育中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劳动教育的本质在于通过“以劳促全”,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br>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我们为什么要高度重视劳动教育。<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40132391c7734f1db53b0dfc061ba142/076DF7573A513F72C5B3A88FCBFD23C6.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20/8d1fd7f33c2b477a974cb21bff9b82d5/A132F5ACCBD51C8251D3E711A3B275D8.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完成要求。<br> “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之一的广西桂林江头洲村,至今完整保存着明清两代时期的建筑格局,经过千余年的不断建设,村落青砖灰瓦,鱗次栉比,屋檐层叠,古朴典雅。有百余户村民生活在村中,坚守着那份宁静与质朴。<br> 每年夏季,荷花竞相绽放,花香中,江头洲村村民组织了“沐浴书香”的古文诵读、“莲舞清风”的文艺演出,传统的“姑娘节”演变成了全员参与的民俗巡游。<br> 江头洲村还是我国北宋著名文学家周敦颐后裔之村,被外界称为“爱莲家族”。“江头洲爱莲文化”早在2006年就被列入广西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江头洲村也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游目的地和廉政文化教育基地。<br>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有关知识,分析江头洲村的发展对我们保护传统村落的启示。<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fefdfb242499401fa33a474df8f4dcd8/E2668349CA02CD6E55DF464E03601520.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20/7f058b8bc9f64af2aee4eb4bf5b8590c/7B626475011636CFF167D89E09DC876B.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完成要求。<br> 2018年8月14日,都江堰成功入选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与其同龄或更年轻的诸多水利工程,或湮没于历史长河,或仅存零星残垣。都江堰水利工程,为何能成为“神奇”的存在?其奥秘除了巧夺天工的工程布局外,更主要的是遵循了“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指导思想,“岁必一修”的管理制度,“遇难弯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河原则,以及“砌鱼嘴、立湃缺,深淘滩、低作堰”的引水、防沙、泄洪之管理经验和治堰准则。都江堰水文化的内涵,反映了工程修建、维修、管理和发展的全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遗产之一,故联合国评定都江堰工程为世界重要文化遗产。如今,在都江堰景区,管理部门通过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让2000多年的历史活起来,更直观、更鲜活地呈现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原理与功用。随着现代科技手段在工程建设与发展中的运用,都江堰水利工程的防灾能力更强、灌溉面积更大、生命力更盛。<br> 出于敬畏、感恩,人们对都江堰水利工程倍加呵护,岁修制度延续千年。都江堰水利工程利用天然河道作为输水干渠,典型特征是“无坝引水”“渠河不分”,如果府河实行属地管理,那都江堰水利工程该如何管理,由谁来管理?前后出了数十稿,历时3年多才出台的《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工程管理条例》,开全国之先河,为一座水利工程单独立法。该条例明确规定都江堰管理局负责都江堰灌区水资源统一调度、都江堰水利工程统一管理。以法律形式将都江堰水利工程的管理制度化、规范化,较好地解决了灌区用水的供需矛盾,进一步加强了水资源的防污治污,促进灌区发展行稳致远。2018年,灌区实际幅员面积2.32万平方公里,惠及7市38个县(市、区)的1076万亩农田,同时还提供生活用水、生产用水、生态用水。<br> 历经2000多年岁月砥砺,都江堰水利工程仍然青春焕发。如何让都江堰创造新的业绩,世人在期待,古老的都江堰也在期待。<br>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水文化在都江堰建设与管理中的作用。<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f5087887ff49482d9c18c5b50353f51d/38111776E10368E9B7F669370BC0CC44.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20/fed8a96ee8224b6c8f4ff0de5fd2764e/9EAC2D7E6499475D81741AE685CFF8DD.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 典故承载着传承历史、延续文化记忆的功能。因此,学习典故、使用典故也是在重温历史,继承中国传统文化。<br> 2018年10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百家讲坛》的系列节目《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一经播出就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共鸣。节目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文章、谈话中所引用的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为切入点,共分为《治国有常民为本》《国无德不兴》《国之本在家》《腹有诗书气自华》等12集,由“原声微视频”“思想解读”“经典释义”“现场访谈”“互动问答”“经典诵读”六个环节构成。<br> 在大众文化讲坛上,严肃的治国理政思想和传统的中华文化精髓同频共振,领袖人物的人文情怀和普罗大众的价值追求同声相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这个舞台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这是新时代电视文化节目的探索与创新。传统文化节目也可以轻快活泼,内容与形式未必是鱼和熊掌不可得兼。从《中国诗词大会》到《平“语”近人》,这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平‘语’近人”里,是听得见的文化自信。重温历史经典、感受时代魅力,弘扬传统文化、躬身社会实践,美好生活的热切向往必会成为美好中国的壮阔画卷。<br>1.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谈谈如何让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更有魅力。<br>2.学校拟举办以“经典与时代”为主题的学典用典朗诵比赛。请你为本次比赛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字数不超过20字)<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d27de34190594bc7ad8400feb9c778ae/BC6F869B35E84E77D383BBDC8854E4A8.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20/9b8a063f03ef41a7bbabfa993cba3f2b/7A73BC535FFB683E434830B34E07BE20.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 不知从何时“皮一下,很开心”“亲情价”“好运绝缘体”……很多的网络新词开始充斥社会生活。围绕这个问题,微信平台上的网友们展开了辩论。<br> 网友“网络神人”:网络新词,是网络时代的产物.爆发人类语言创新的“洪荒之力”。“接地气”的用语.正是对社会现象的集融,能帮助人们更便捷、更有趣地交流。网友“三剑客”:网络新词,实则是对汉字文化的一种亵渎是对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曲解和不尊重。大量使用网络新词,严重影响了词义句意的表达.会对传统的汉字文化造成伤害。<br>请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为网友“网络神人”的观点给予合理性解释。<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19/f2ccff2303d94e23b37ca0e3f1b96ba1/A61885F3B933402F8A5FEF10C9650790.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19/2689113dc0274466822a0a4dca81d9ba/30D8BD7CFED53BA8B44B098694F1D2A6.png"><br><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