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2021届高三零诊模拟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5000年历史,喜欢军事的人从围棋中体会到“三十六计”;经商的人会有意无意地秉持棋道思考战略,斟酌攻守之策,拿捏进退之道;哲学家从大小、取舍、厚薄、实地和厚势中品味人生的道理……围棋的思维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智慧,蕴含着中华民族对智慧的追求。可见( )<br>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②文化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变迁③中华传统文化在继承中不断发展④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c97b01e65f714e3abfba005d08cd9f2f/76900E09FAB5EBA344B8EA84E844FF07.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20/1706eba2f78645b6bd4f652192ebcca0/C68E6A62A9F984EBAC25A6C6FE6810C5.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4月16日,巴黎圣母院失火,800年古迹被毁。上网搜索“巴黎圣母院失火”,六七十条资讯扑面而来。“多希望这种事不要发生”“全世界在哭泣”“美丽、壮观的法国灵魂的一部分灰飞烟灭,让人无比悲痛”“文明不能承受之殇”,无论是否到访过巴黎圣母院,很多人心中都为这座世界文化遗产留有重要位置。由此可见( )<br>①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②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③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④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19/d1141eb04d09471a9bc1800563e2d61b/01A39E48B8A67989A23F6887F26FCC64.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19/1f4eea2d117a4ba38ec60e76dfb614ed/7729AE8143A4BE5ADEF5DFBC1D955C02.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2020年1月9日,国际奥委会在瑞士洛桑召开执委会会议,会上通过了将武术列入第四届青奥会的决定。这也是武术首次被列入奥运会系列运动会的正式比赛项目。武术由古代的战争、杀伐之术逐渐演变为今天重竞技、表演的项目,成为展现中华传统文化的亮丽名片。这表明( )<br>①心武术具有继承性,其基本特征因时而变②实用性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③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④武术展示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3d25d9be911f43c1997eb3d2a38e704b/01A39E48B8A67989A23F6887F26FCC64.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澳门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澳门在十六、十七世纪后成为贸易和传教中心后,大大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国的传统文化和来自欧洲、东南亚等地的文化相互碰撞、交流、汇聚、融合,长达400年之久。澳门现存有不少中西合璧的文物古迹,具有东、西方风格的建筑物,大都具有“以中为主,中葡结合”的特色。整个澳门约有1/5的面积是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产物。通过澳门文化我们可知( )<br>①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③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走向趋同④文化交流促进不同文化的融合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ad2f2cc787374fe987e44cdaa03bd19e/76900E09FAB5EBA344B8EA84E844FF07.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台湾乐队苏打绿的一首《故事》让人们从歌曲的享受中重新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梧桐,吹乱漫身黄雨烟”取自于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歌曲虽名《故事》,实则是一篇古诗,增强了人们对古诗等中国传统文化的亲切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br>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产品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②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和发展、获得和享用文化③人们在推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对文化的继承④文化创新要以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本目的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441c97e6ab6c4eca9afd278ba91a2f65/76900E09FAB5EBA344B8EA84E844FF07.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上世纪50年代,一批交大人响应党的号召,舍弃优越的生活条件,“打起背包就出发”,从上海迁至西安。在迁校以及新校建设发展历程中,师生员工开拓奋进,顾大局,讲奉献,克服种种困难,建设了西安交大,孕育了“西迁精神”。今天,我们仍然要坚持“西迁精神”,是基于它体现了( )<br>①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是教化育人的重要力量②优秀文化的积极作用,是传统文化的发展方向③忠心报国的赤子之心,是民族精神的丰富发展④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民族生存的精神根基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551b255cc7824156b7057f098a46b3de/E7F0EDF83F40244C8F0C84B97471AED6.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20/1eeaa2c6229d4bfe8899558729fc61da/760AB634BE5486CBCA915E3901EE820C.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程朱理学认为“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皆自然而然,非有安排也”。阳明心学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这两种哲学观点( )<br>①体现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②都科学地回答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③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④能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指导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a3440f25d86747319fded6e83a845fc8/01A39E48B8A67989A23F6887F26FCC64.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段话告诉我们( )<br>①投身于社会实践比掌握科学理论更重要②群众是理论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决定因素③“批判的武器”对社会实践有指导作用④真正的哲学能指明社会发展的前进方向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05b2ddcbdaef4ef5b66e55e7609fadc0/06CA09E70C17EF8BA2D3B8C70D693953.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运用计算机仿真系统创建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三维动态实景以及动作仿真的技术,可以给使用者提供沉浸性、多感知性、交互性的互动体验,虚拟现实技术所构造的模拟环境说明( )<br>①信息是独立于物质和意识的第三种形态②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具有多样性③物质世界已经不再具有客观现实性④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现实状态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eda8c68ce319451c88beba2dbae6701c/01A39E48B8A67989A23F6887F26FCC64.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的这首《杨柳枝词》既用“金色”和“丝”来做比较,写尽了早春新柳又嫩又软的娇态和生机,又借柳树所生之地不得其位,因而不能得到欣赏的境遇,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也含蓄地抨击了当时的人才选拔机制。对此从哲学角度理解正确的有( )<br>①诗人大胆突破诗词的创作规律使得该诗艺术力量感人至深②荒园孤柳等景观元素是诗人独特审美思维必不可少的基础③《杨柳枝词》的创作背景说明诗人的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④从枝条着手描写柳树的美姿体现了诗人意识的自觉选择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300946da4bd346e182f57217d94b5f8c/06CA09E70C17EF8BA2D3B8C70D693953.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过程中,健康码为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了全新思路。以往管理部门查阅个人历史行程必需由人工通过记录逐条拼凑,容易出现疏忽缺漏。大数据时代,政府利用健康码,可以完整高效地绘制出人员出行轨迹图,更方便地进行后期的追溯与管理。健康码的产生和运用说明( )<br>①实践的变化推动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②现代科技的发展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③实践的形式和水平有社会历史性特征④创新是对既往实践活动的颠覆性批判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4191b5439e6c4b28808f0c25fc3c592c/76900E09FAB5EBA344B8EA84E844FF07.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橘逾淮为枳”主要说明( )<br>A.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一个过程<br>B.事物的普遍联系是通过媒介来实现的<br>C.任何两个具体事物都存在着普遍联系<br>D.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往往以条件为转移<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b8c51f2c9c434892b43d8326517fb173/01A39E48B8A67989A23F6887F26FCC64.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漫画《滴水不漏》(小字:补上防疫救治物资“短板”)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testImage/1/2020/8/18/D9CE57C47593D680DF5BDB224FD58482.png"><br>①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促进系统优化②要立足关键部分,充分发挥其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③整体统率部分,整体功能及其变化一定会影响到部分④搞好局部,通过发挥部分的作用促进事物的整体发展A.①④ B.①② C.②④ 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e286d111b83741ea952472a726f66590/E7F0EDF83F40244C8F0C84B97471AED6.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第二曲线理论认为,一切事物的发展都逃不开S型曲线(第一曲线),所以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另辟蹊径,一次次跃过那些由成功铺设的“陷阱”,力争在第一曲线到达巅峰之前,找到二次腾飞的第二曲线,并在第一曲线达到顶点前开始增长,才能实现永续增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testImage/1/2020/8/18/1C5FCBFCE1965041FF62DC6676511AAE.jpeg"><br>①第二曲线理论符合事物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趋势②超越第一曲线,找到二次腾飞的第二曲线是一条辩证否定的道路③在第一曲线实现量变的基础上,第二曲线促成了事物的质变④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第二曲线理论指导人们避开曲折的过程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5a890afc68d14281aa9df42353d1e53e/E7F0EDF83F40244C8F0C84B97471AED6.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2020年1月,某科研团队发布了一项研究成果,发现自19世纪以来,成年人的平均体温在持续下降,从正常体体温的37℃降到36.6℃。科学家认为这是人免疫力下降的重要原因,并建议通过调节日常饮食、加强体育锻炼、不滥用空调、放松心态、缓解压力等方式适当提升体温。这说明( )<br>①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对正确认识事物意义重大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④分析事物变化的原因要着重抓住事物的内部矛盾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d92eb703d6eb4231b060a8d0161d62d5/06CA09E70C17EF8BA2D3B8C70D693953.png"><br>解析<br>略<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 “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樊锦诗,以守住文化之根为追求,为敦煌文化的研究、保护和传承奋斗着。20世纪80年代之前,敦煌研究院的壁画保护,缺乏科学手段,缺乏人才和经费。80年代后,樊锦诗吸取国际上先进的文物保护理念、技术和经验,培养年轻专家,提升科学保护水平,抢救保护了大量珍贵壁画。<br> 随着敦煌旅游的发展,莫高窟的游客剧增。曾有人认为文物的意义就在于旅游,文物保护会影响旅游行业的发展,提出“大景区开发模式是大势所趋”,要将敦煌列入“建设规划”并交由企业管理。时任敦煌研究院院长的樊锦诗,坚持“完整、真实地保护莫高窟的历史信息并把它的价值传给子孙后代”的理念,提出并实施“数字敦煌”工程,以数字化真实保存壁画本真信息,将洞窟、壁画、彩塑等加工成高级智能数字图像,开发数字电影,再现敦煌之美。该工程使敦煌艺术走出莫高窟,游客可以“窟外看窟”,兼顾了保护与旅游,同时还把文物的内在精神和特点告诉年轻人,启发青少年热爱传统文化和祖国河山。<br>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在文物保护工作中如何守住我国传统文化之根。<br>2.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评析材料中人们对文物价值的不同看法。<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c7bf0f54efbb4423a498d7263eae999f/E2E44FF558F720A3D8C81FE7C1E9929F.png"><br>解析<br>略<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回答问题。<br> 大数据时代,人们借助互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能多视角、全方位挖掘数据,梳理、分析相关信息,为生产生活服务。<br> <strong>材料一</strong>大数据具有数据体量大、类型多、处理快、价值高等特征。新冠肺炎疫情爆发时期,大数据为我国的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人们通过搜索引擎、信息流、社交网络、社交媒体、新闻客户端等,可以实时获取疫情动态和防疫知识,也可以知晓和关切疫区人民的当下状态。通过互联网公司为有关部门提供的大量数据,为传染源(人员)的筛查、追踪、控制和隔离作出了巨大贡献。通过省市之间、地方之间、企业和政府之间、国内和国际之间的数据共享,可以建立畅通的数据通道,提升了全国整体防控能力,促使国内国际协同应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br> <strong>材料二</strong>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离不开科技支撑,科学精神贯穿于抗击疫情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以科学研究助力疫情防控,加强病毒溯源和病源学检测分析,加快治疗药品和疫苗研发,深化对病情特征与治疗方法的科学认知,提高了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科学治理遏制疫情蔓延,做好疫情监测、排查、预警等工作,根据不同群体、行业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策略。发挥科技在防控中的重要作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5G等前沿科技,在疫情科普宣传、政策发布、智慧监测等环节助力。围绕“防疫病、防恐慌”,积极开展应急科普,用事实、用科学说话,科学分析疫情形势、抗疫指导和心理疏导,有效增强了整个社会防控疫情的意识和能力。<br>1.大数据的合理运用增强了人们对新冠病毒的科学认识,提升了全国疫情防控能力。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客观性知识对此加以说明。<br>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科学精神在战胜新冠肺炎疫情中的作用。<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0cf370ad39024559b23f1d5553a27657/B4D9259A2FACA12713DD09E1BB4FD94B.png"><br>解析<br>略<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新中国成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建立起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之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发展,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不断深化。党的十四大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同时提出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强调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br>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这是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大理论创新,丰富发展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科学内涵,必将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br>结合材料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重大理论创新的必然性。<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f7b0e6c755974d019b6ff5aee5ec8bfb/64E7B0AD18BA03FCF8120EAE8726B206.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20/dfe3ac46518e4f7cb62296aaf6abf285/638C90D43B5828230417D0CB8E404CA1.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回答问题。<br> 澳门回归祖国20年来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澳门地方虽小,但在“一国两制”实践中作用独特。广大澳门同胞发自内心拥护“一国两制”,认同“一国两制”是澳门保持长期繁荣稳定的最佳制度。在践行“一国两制”过程中,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坚持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维护澳门长期繁荣稳定统一起来,意志坚定,从不为一时之曲折而动摇,从不为外部之干扰而迷惘,善于把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一系列政策支持带来的机遇,乘势而上,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实现自身更好发展。<br>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分析广大澳门同胞所作的价值取向的意义。<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a6b37eba687a437f800a4b7e54384fef/2F5E290671C32D471BBA6D4398AF507F.png"><br>解析<br>略<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