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8-21 10:42:46

2020年山东新高考政治模拟猜题专项汇编(9)哲学与文化生活材料分析题

※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nbsp;&nbsp;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坚定政治信仰,不忘初心。<br>&nbsp;&nbsp;<strong>材料一</strong>红色精神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孕育形成的,是在血与火的考验与锤炼中不断完善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革命圣地和革命老区考察,强调要让红色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br>&nbsp;&nbsp;<strong>材料二</strong>山东临沂开展“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活动。发挥富有红色文化资源和优良革命传统的优势,不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用百姓语言讲述、以艺术方式表现、借技术手段呈现红色故事,有力推动红色经典“上舞台”“进荧屏”;让老干部、老战士当好传承“园丁”,在孩子们内心播下爱国爱党爱人民的种子;实施“三进工程”(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把关于沂蒙精神的校本教材纳入课程建设体系,成为最有活力、最受学生欢迎的通识课程之一;突出先进典型引领,以“时代楷模”王传喜带领兰陵县代村党员干部群众奋斗19年将一个负债落后村,发展成为乡村振兴“排头兵”的事迹,引导党员干部群众以榜样为标杆,自觉传承和践行沂蒙精神。<br>1.结合材料一,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让红色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的原因。<br>2.结合材料,谈谈开展“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的活动对培#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f9f98fed309d4bc8b7751afdfb1e7415/57236CFD18E6D27D0D22C8F05221F42E.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20/205e0868f59640e283656f1814dc17dd/64F332A710A54297F92B4869C7E0A750.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nbsp;&nbsp;全媒体时代下,媒体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br><strong>&nbsp;&nbsp;材料一</strong>&nbsp;媒体融合发展是一条从未有人走过的路,必定要爬坡过坎,但改革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媒体融合要主动适应变革,讲究策略、优化战略布局,联结中外、沟通世界。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的传播趋势,积极发展微博、微信、网络电视等各类新媒体;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形成网上网下同心圆,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要坚持优化战略布局,着力打造具有较强国际影响力的外宣旗舰媒体,加强国际传播,增强国际话语权。<br><strong>&nbsp;&nbsp;材料二</strong>&nbsp;作为主流媒体代表的新华社,成功写下了媒体融合发展的“中国答卷”。把网络信息前沿技术运用于新闻传播实践,全球首个AI合成女主播上岗,开创了新闻领域实时音视频与AI真人形象合成的先河;着力构建满足多样需求的全媒体供稿体系,为用户提供更多短视频、微动漫等微传播、轻量化产品,实现了从聚流量向聚人心的跨越;加强传播话语方式创新,传播了“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们都是追梦人”等时代强音,让网络空间的主旋律更响亮、正能量更强劲;打造了更加多元化的发稿体系,账号NewChina在脸谱、推特、VK等六大平台用19种语言发稿,总粉丝数突破1亿,让中国声音更加清晰响亮,礼赞中国的真情在网络上传扬。<br>1.结合材料一,运用“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的知识,谈谈如何才能更好地完成“推动媒体融合发展”这一紧迫课题。<br>2.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并结合材料二,说明新华社为什么能够成功写下媒体融合发展的“中国答卷”。<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88df4557b88447b7a7732ab7d6689dbd/6C0F9B5C35A6D99BEDE8AF27F95E1E3A.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20/e1b7ce73d8df4aabb477adaba5941775/EA97CA268366FAF439CBCF9AF3404C6F.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nbsp;&nbsp;&nbsp;信仰构成人之思想灵魂,事关人之成长成才。信念如磐,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做党和国家事业的可靠接班人。<br>&nbsp;&nbsp;&nbsp;从一个世纪前马克思主义的火种率先在高校播撒,并从此生生不息,到战争年代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奔赴延安,坚定“跟党走”的信念,再到改革开放以来有志青年投身发展大潮,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勇挑重担。高扬信仰的旗帜,筑牢理想信念的基石,让中国始终沿着正确轨道,不断开辟发展新征程。<br>&nbsp;&nbsp;&nbsp;浇花浇根,育人育心。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要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当前,不同思想文化观点交流交融交锋,特别是互联网等新的信息传播渠道迅速发展,长期生活在和平环境下的青少年如何才能担当起未来发展的重任呢?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以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立德铸魂,不断探索学校教育新的“打开方式”,使之不仅“有意义”,而且“有意思”,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如同一颗种子,种在年轻一代的心中。<br>1.培养党和国家事业的可靠接班人要以正确的理想信念、价值观立德铸魂。运用价值观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说明。<br>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应如何对青少年加强理想信念教育。<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5767c9e84214490c8727c93fc37f0c4f/B16A700CC3C12B43A6586D24C5358FD3.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20/02d3cc4e4d9b4717bed03b86f09f3cf5/57AA5737C9583A67BAFE664591316AEB.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nbsp;&nbsp;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对英雄模范的表彰。2019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br>&nbsp;&nbsp;此次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的叶培建,一生矢志“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科学家”,为中国航天事业兢競业业奉献50余年。<br>&nbsp;&nbsp;嫦娥一号时,研制经费有限,叶培建和同事们一起,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精打细算地铺就中国第一台月球探测器的“奔月”之路。嫦娥四号时,鉴于嫦娥三号成功落月,有人认为我们应该见好就收,为了稳妥起见,还是应该把探测器落在月球正面,叶培建则极力主张到月球背面去。<br>&nbsp;&nbsp;思想有多远,才能走多远。就这样,中国的“奔月之梦”在叶培建团队的不懈努力下,完成了举世瞩目的圆梦之旅,首次揭开了古老月背的神秘面纱,书写了人类探月史上崭新的一页。<br>&nbsp;&nbsp;叶培建认为,航天是一项“差一点点就成功、差一点点就失败”的事业,面对困难就要迎难而上、越挫越勇。<br>&nbsp;&nbsp;中国探月工程的论证报告提出,到2020年前完成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计划。叶培建告诉记者,2020年,我们计划中的嫦娥五号将完成采样返回;紧接着,对火星的探测也将拉开帷幕……<br>1.英雄事迹,惊天动地;家国情怀,感人至深。英雄模范的事迹使人们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激励人们为国奉献青春。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论证开展学习英雄模范活动能够使人们“精神境界得到升华”的道理。<br>2.结合材料,分析中国探月工程的建设过程是如何发挥意识的作用的。<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61cdb21c9d574f97a1009f8c1c613695/BA0D515E871E11685ACC3DF8FCBE4FD5.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20/f4cfed5de87141919483d452e3d57918/7C7191FCB381B0440878BF8551C74BF2.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strong>&nbsp;&nbsp;材料一</strong><br>《上新了·故宫》是由故宫博物院、北京电视台等企事业单位联合制作的大型文化季播节目。《上新了·故宫》打破了大家对故宫的刻板印象,故宫“零距离”走进公众视野。该节目突破性地将这些未开放区域首次呈现在观众面前,透过“故宫兄弟”徜徉故宫的脚步来探索它的历史秘密,破解它的文化密码,寻求历史和文物的“前世今生”,并从中获取新的灵感。每期节目中,嘉宾作为新品开发官跟随故宫专家进宫识宝,探寻故宫历史文化,利用“明星效应”,去吸引年轻受众,观众看明星的同时还学习到了知识。嘉宾与跨界设计师联手高校设计专业的学生,每期诞生一个引领热潮的文化创意衍生品,打造“创新”与“故宫”相结合的制作模式。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让老物焕发新生,促使年轻人对历史感兴趣。<br><strong>&nbsp;&nbsp;材料二</strong><br>一直以来,我们都向往故宫,想通过它去了解古代帝王的生活。有关“故宫是否隐藏着巨大地宫”以及“故宫地宫中埋藏着明代珍宝”的各种传说始终不绝于耳,但却从未有过任何实证。某期节目中,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王光尧老师首次公开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考古专家利用精密的探测仪,通过对故宫地下的挖掘考古证实,故宫是没有地宫的,地下也没有宝藏。但是故宫地下比地上精彩,那铺了一层又一层的碎石、泥土、木椿,为的就是让故宫几百年几千年能屹立不倒。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历史上建筑工艺之神奇。<br>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谈谈故宫博物院的做法对当前推动文化创新的启迪。<br>2.结合材料二,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故宫传说从不绝于耳到揭开谜底的过程。<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bed78c18a16a403c8a70662f04d82d5b/86518E1DC0EA88C36D316466341BEF62.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20/b9baa80293264d77a75cd47ef6c28422/690FA1D658BC2F3DD25BDF9EF5627C68.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nbsp;&nbsp;2019年12月14日,由《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2019“年度影响力人物”荣誉盛典在北京盛大举行。<br>&nbsp;&nbsp;在2019年的《中国新闻周刊》年度影响力人物中,有一位姑娘,她因拍摄乡村古风生活、传统美食、传统文化等内容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她用一餐一饭让四季流转与时节更迭重新具备美学意义,她把中国人传统而本真的生活方式呈现出来,让现代都市人找到一种心灵的归属感,也让世界理解了一种生活着的中国文化,在某海外社交平台上,她的视频订阅者高达746万。<br>&nbsp;&nbsp;有人赞美地拍出了令人向往的田园生活,让全世界人民深度感知了中国传统文化和美食的魅力,视频中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也有人质疑她的视频“摆拍、假、净挑好的”,并不能真实反映中国的乡村生活,只是对中国乡村生活的一种美化,且加深了外国人对中国的刻板印象;也有人说“过高的评价或者过低的质疑,都不一定对,微笑着鼓掌是最好的”。<br>1.她的作品在讲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br>2.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不同的人对她的作品具有不同感受的原因。<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58674e1012c7498e8e6218fc47022582/0175D040C1E5A4716995B6E545C7563E.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20/dcf5fda95cfe4510abf088b380cdb5e7/8B8BA50C50A77EFB4F6CE479C2A69FF4.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nbsp;&nbsp;当代中国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所具有的深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包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社会治理思想资源,这些资源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得到创造性传承和发展,能够在新时代释放出巨大的治理效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br>&nbsp;&nbsp;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生长于中国社会土壤,形成于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是植根中华历史文化传统、吸收借鉴人类制度文明有益成果丰富起来的,不仅保障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也为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人类社会发展增添更多色调、更多范式、更多选择。<br>&nbsp;&nbsp;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br>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加以说明。<br>2.结合材料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怎样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才能深厚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0be96e12a21341e28ccd31daede6cb12/653BC4C6DA13C8A4E70B63B08718F875.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20/6ed6d8057aac46bc943a68f4bc72f08f/AB2D7A948216D91691F81DB275D33652.png"><br><br>※题型:辨析题※知识点:辨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nbsp;&nbsp;如何在网络时代让文物焕发鲜活生命力,故宫博物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原有展览式保存文物的基础上,故宫对古建筑群、院藏文物等独具特色的资源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方面发挥互联网的社交互动功能,吸引青年一代参与文创产品的开发;另一方面积极打造“数字故宫”,利用高精度的三维数据立体、全方位地展示文物的细节和全貌,观众可以零距离“触摸”文物并与之互动。故宫以新的方式塑造新形态,赢得了这个时代的热情接纳。<br>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故宫塑造新形态的过程是如何体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的。<br>2.运用一个哲学道理分析故宫塑造新形态赢得时代热情接纳的原因。<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20/318ab6401da34d938804c28634ac2188/1CC6C14CFA87CD8A590243A2491CAB71.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20/ae9c56c4d95b450da88c80c5e354b0f8/73DBB56A82235C171F6C752DBF9F95D7.png"><br><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0年山东新高考政治模拟猜题专项汇编(9)哲学与文化生活材料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