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8-21 10:41:46

高考政治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2019)知识点21:文化与哲学生活主观题

※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br>由于掌握传统版本的说唱艺人越来越少,世界上最长的活形态史诗《格萨尔》的经典资源渐渐消失。为了抢救整理这部史诗,西北民族大学《格萨尔》研究团队遍访说唱艺人,收集资料,对流传于藏族、蒙族、土族、裕固族等民族的《格萨尔》分别进行整理研究。经过三代学者的接续努力,为编撰《格萨尔文库》打下坚实基础。2010年研究团队开始了最后冲刺,2018年《格萨尔文库》终于付梓。《格萨尔》的传承与研究重燃希望,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再放光彩。<br>运用《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1.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角度,指出抢救整理《格萨尔》的意义。<br>2.《格萨尔》的抢救工作如何体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19/bb5eb46deb4d4f488b7d0f7365a19799/374FF47E0DB47BDF8FC3C32BF3850037.png"><br>解析<br>略<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历史上,风沙、盐碱、内涝肆虐,兰考民生艰难、百姓贫苦。上世纪六十年代,“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依靠群众,开启治理“三害”的征程,改善了兰考自然环境,形成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br>2014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贫困群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早日脱贫致富。<br>“改变兰考贫困的面貌,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兰考县委牢记总书记嘱托,把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提出了“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奋斗目标。兰考广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找到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兰考人民团结奋斗,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建立“公司+贫困户”“经营大户+贫困户”等模式,发展温室大棚种植、畜牧业、民族乐器制作等产业,打赢了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2017年,兰考在河南省率先摘掉贫困县的帽子。2018年,兰考入选中国“幸福百县榜”。<br>1.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史观知识,说明在脱贫致富实践中兰考县委是如何贯彻群众路线的。<br>2.弘扬焦裕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分析。<br>3.班级学习园地“如何学习焦裕禄艰苦奋斗精神”栏目征稿,请列举两个写作要点。<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19/daeac059fefc40b98accdab5a2b7de4c/9F6326BB03A8DAA4834CC939FB8D8734.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19/f4c554b7e158460eb16d4bbd6b182f34/F9E4B072D48FCA73CD21FE8935867629.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br>&nbsp;&nbsp;2016年11月3日,我国最大推力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发射成动,火箭运载能力提升了2.5倍以上,进入国际先进行列。“长征五号”新研产品比例高达90%,攻克了大直径箭体结构、大型低温捆绑火箭等十二大类247项核心关健技术。在“长征五号”研制过程中,我国航天人发扬自力更生、自主创新、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的精神,采用全数字化三维设计方法,改善受力设计和焊接工艺,累计开展7000余次、1000余项地面各种试验……<br>&nbsp;&nbsp;<br>&nbsp;&nbsp;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2年来,已建成了种类齐全、配套完整的航天工业体系,先后向9个国家出ロ11颗卫星,与37个国家、4个国际组织签署了121项双边合作协定或者协议,为巴基斯坦、伊朗、土耳其、秘鲁等国提供卫星服务,支持他们防灾减灾,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作出了积极贡献。<br>1.运用唯物辩证法关于创新的观点并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航天人是怎样以创新来推动中国运载火箭实现跨越式发展的。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为代表的航天成就对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作用。<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18/368dfb8941104ff0889541c4ba01eaca/26F22225C5CB9605491D38BD366842E1.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18/2d34cb4481664e719c6a3e1c223bbef5/F83F3779DE4C35A83C7607A535A815A8.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nbsp;&nbsp;小煤矿关闭后,马家村部分村民逐渐返贫,赌博、酗酒等不良现象死灰复燃。为改变面貌村两委带领村民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统领重振乡村: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开展年度“最美村民”“最美家庭”评选等,形成文明乡风;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聘请专家设计整体开发方案,配套利用旧矿、老宅、果蔬田园等资源,开发展示当地民俗民风的民宿、农家乐、特色小吃一条街等,形成观赏游乐、体验休闲旅游综合体。如今,马家村成了闻名返迩的“生态民俗文化村”。游客多了,乡风美了,村民腰包鼓了,心里乐了。<br>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文化的力量”的相关知识,说明马家村重振乡村过程中文化所起的作用。<br>2.运用整体和部分关系的有关知识,分析马家村坚持整体开发获得成功的原因。<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8CF5C57A96DD2A798F3367F27D735766.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E952B574E8F67C8C20374DD5AA1AA05B.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nbsp;&nbsp;&nbsp;“中国汞都”贵州铜仁市万山区因为资源枯竭,矿厂倒闭,人口流失,一度成为“死地”。2015年初,万山区因地制宣,投资建设朱砂(亦叫丹砂,炼汞的主要矿物)大观园、矿山博物馆和丹砂文化历史感悟区,把旧矿洞改造成如梦如幻的“时空隧道”,将矿区山路建成惊险的玻璃栈道。通过一系列改造,万山区成为国内第一个以山地工业文明为主题的怀旧古镇,由“卖汞矿”变成“卖文化”,由资源枯竭的“死地”变成旅游热点,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居民收入快速增长。<br>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万山区变化所蕴含的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的道理。<br>2.运用矛盾同一性的相关知识,说明万山区经济社会变化发展的原因。<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82048D7004E19EABE4E7ED757B697F30.png"><br>解析<br>略<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nbsp;&nbsp;交换:各自把自己的给对方。<br>&nbsp;&nbsp;&nbsp;&nbsp;<br>——《汉语大词典》<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r>&nbsp;&nbsp;交换的历史由来已久,《诗经?卫风》中的“氓之蚩蚩,抱布贸丝”,记载了古老的物物交换。每个人有不同的技能和禀赋,每一块土地有各自的特色和资源,交换就从这种多样性而来,稻作地区的人们用粮食换取来自草原的骏马,东方的丝绸绢帛换取来自西方的钟表。在驼铃悠扬的古丝绸之路上,伴随着货物交换的还有阿拉伯数字、青花瓷技艺和茶文化。“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思维碰撞中“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后每个人都有两个思想”。<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r>&nbsp;&nbsp;在全球化时代,交换愈加频繁便捷,红酒、纺织品、汽车、机械装备等数以万计的货物在各国海关进出,国际媒体间定期交换报道内容,国家首脑会晤交换对国际事务的意见……<br>&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r>实物、信息、知识和思想的交换每天都在发生,从哲学角度阐述,交换给我们带来了什么?<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18/50e10e4bb078476ba9b05f512b04ac5b/AD2056A25A8B991BCF2D031C4D9A019F.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18/cea477c11c2b46ccb36a04c2341abd3e/22BD3AC8AF988D5D2FC11E3F4901F8DA.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nbsp;&nbsp;海洋是人类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21世纪,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br>&nbsp;&nbsp;&nbsp;我国是拥有300万平方公里主张管辖海域、1.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的海洋大国。当前,我国对外贸易运输量的90%是通过海上运输完成的。据初步核算,2017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77611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4%。随着第一次可燃冰试开采成功、“深海勇士号”探索深海4500米区域的神秘资源、第一艘国产航母下水……我国走向海洋的步伐越来越快。<br>&nbsp;&nbsp;&nbsp;同时,我国也面临着海洋权益争夺加剧、海洋安全形势日趋尖锐,以及因不合理开发而导致的海洋生态环境恶化、海洋资源枯竭等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依海富国,以海强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蓝色中国梦”才会越来越近。<br>结合上述材料,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分析今天我们重视海洋强国建设的原因。2.有人担忧,有开发就会有破坏。对此,请从经济角度就如何合理开发海洋提出建议。3.班级举行“走向海洋”演讲活动,请以“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为题写一篇演讲稿。要求:①观点明确,紧扣主题,理由充分,合乎逻辑。②综合运用《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知识加以阐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250字左右。<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18/672cd1e554aa4323abb9bbcc2049d8f1/9EB7CBE39AC8806C77167BCA46EDD7C6.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18/7b2e2bb4f77f4b65bdf77379a593a9e7/A094679BDD1F8C4972C7FC15A4CF9C38.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nbsp;&nbsp;&nbsp;开国将军甘祖昌,参加过井冈山斗争、五次反“围剿”、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荣获过八一勋章、独立自由勋章、解放勋章。<br>&nbsp;&nbsp;&nbsp;长征路上,甘祖昌和同村战友约好,革命成功后,一起回家搞建设,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革命胜利后,曾经的誓言让他心中的乡愁越酿越浓。1957年8月,他主动辞去军队领导职务,秉持“共产党人不能享清福,要艰苦奋斗一辈子”的信念,举家回到家乡沿背村务农,他把70%的工资捐给了家乡的建设事业,有关部门按照规定要给他盖房配车,被他一一拒绝。他领着乡亲们修水利,建电站,架桥梁,绿化荒山,改造冬水田……一项项利民工程帮助村民摆脱贫穷、走向富裕。1986年,甘祖昌病逝,留给妻子和儿女的唯一遗产是三枚勋章。<br>&nbsp;&nbsp;&nbsp;将军农民的事迹被编入小学课本,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习近平高度评价甘祖昌将军的艰苦奋斗精神。强调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br>1.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甘祖昌的一生是如何体现不忘初心、一心为民的共产党员情怀的。2.新时代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有什么意义?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加以分析。3.班级拟举办学习甘祖昌精神演讲会。请围绕“青春、奋斗”的主题列出演讲提纲的三个要点。<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18/b6a558aefb3845059954b6fad1d72a02/F8679A13E5CC7A0CA8C35FDC372FF053.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18/d528b4e739e240beb3f7fe594cb27958/A96ED72B04CE3414DBB15BC219C1EE27.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br>回答问题。<br>&nbsp;&nbsp;德化瓷素以“宛似象牙、光色如绢”的独特品质著称于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制作既保持了传统刻花和印花工艺,又在工艺和设计方面不断有新的提高和拓展,成为世界公认的艺术精品。宋元以来,德化瓷销往海外。这些瓷品有为日本、东南亚地区生产的观音像等佛教用品,有销往阿拉伯地区的带有阿拉伯纹饰的釉外云彩大盘。精美的德化瓷长期畅销海外,丰富了当地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br>运用《文化生活》知识<br>分析德化瓷畅销海外的原因。<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18/be813244c6f441899647a0b3d6929f70/1262CB347F964B777E2891F3D6FAC56B.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18/d47ad6e825a7428993edbda4746f9610/1C4D5C08E9D719F01781479C99CB263A.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nbsp;&nbsp;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杂交水稻研发团队长期不懈奋斗,持续创造、不断挖掘水稻高产的潜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确保国家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和世界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br>&nbsp;&nbsp;几十年来,研发团队奔走在试验田和实验室,解决了杂交水稻育种的一系列关键性难题。1973年,实现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的“三系”配套育种;1989年,两系法杂交水稻育种获得成功;1997年,开启了第三代超级杂交水稻育种研究。兼顾了三系法和两系法育种的优点;2017年,创造了亩产1149.02公斤世界水稻单产的最高记录。<br>&nbsp;&nbsp;为助力国家水稻产业升级,满足人们对高品质水稻的需求,团队进一步确立了培育“量质齐升”稻种的攻关目标并取得了新的突破,培育的适宜盐碱地种植的“海水稻”试验品种已经适应了5%盐度的海水灌溉。<br>&nbsp;&nbsp;作为水稻育种专家的杰出代表,袁隆平院士将全部精力倾注在杂交水稻事业上,他主持举办国际杂交水稻技术培训班50多期,培训来自亚、非、拉美30多个国家的2000多名学员,并多次到国外指导杂交水稻研究与生产。<br>1.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是如何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的。3.班级举行“学习袁隆平,放飞青春梦想”主题班会,请列举两个发言要点。<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18/d43b1b6997534d19aa979918608d0656/2F14BC7FF4071295CFEA3E185A05346F.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18/e4e0cba6d1f045eba22016d2581f8580/9561CF1B6A099236054F1E3AFFD401B7.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nbsp;&nbsp;近年来,“诗和远方”渐回公众视野。当今科技发达,物质资源丰富,但随着各类电子产品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很多人终日沉浸于网络,渐行渐远地偏离了心灵和自然。所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仿佛是物质和技术构筑的丛林里的丝丝清风,给人们带来了自然的气息和心灵的抚慰,引起了无数人的精神共鸣。<br>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经典诗歌为什么能引起人们的精神共鸣。<br>2.有些青少年认为,有了高科技电子产品,就不需要“诗和远方”。请运用价值观的道理对此观点加以分析。<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17/4ceab9d7f266472fabbdd6fc8ef393f1/4CD4D5AEAFDB72CCABDA8F8DEEC4B0E8.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17/bfd0ffd2cb164a6db4f0827af863655b/C1F40E258E4E5F69AA4ED6939631140E.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nbsp;&nbsp;“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br>&nbsp;&nbsp;《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雾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的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br>1.《中国诗词大会》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3.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17/c050e40e78a14f6db562586721faa960/6343C734E50632B66DEA119D65D02A33.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17/853ec72ac6b54a6eb0b673cb7d31346a/691DCD37605891D5EA38C52FF9E7632A.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nbsp;&nbsp;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br>1.运用“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科技领航者实现科技创新的主体原因。2.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3.班级举行主题班会探究批判性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关系,请围绕主体提出两个观点。<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17/86b1ed21db954785827117904d166f41/FB52E5AA12144E0E8FEFFE701F33956F.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17/d7fa48a704df4adc82982386f043c351/D60422E4FADAE6133C8EC06F2A459B02.png"><br><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考政治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2019)知识点21:文化与哲学生活主观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