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2018届高三适应性训练政治试卷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2017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特别是长期租赁,保护租赁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支持专业化、机构化住房租赁企业发展。<br>下列图示(P表示商品房的价格,S、D分别表示商品房供给和购买需求)不考虑其他情况,上述政策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br>A.<img <br>B.<img <br>C.<img <br>D.<img <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D7C9A679F3C72D4F1064B7D0A0FD4AD8.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国民经济竞争力和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br>从出台《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到发布《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再到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指导意见》,国家相继出台这些政策措施旨在( )<br>①提高产品附加值,增加商品价值量②加速产业融合,深化社会分工③发挥流通对社会再生产的决定作用④促进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D9A7E0722DAB5479A60928D5B8864BC6.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2018年中国经济工作,明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br>对此,下列“调控政策、调控目标、具体措施”三者对应最恰当的是( )<br>①稳健的货币政策—调结构—扩大企业创收的税收优惠②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增长—削减预算限制公共事业投资③积极的财政政策—稳中求进—扩大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④稳健的货币政策—促改革—保持货币信贷规模合理增长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D7C9A679F3C72D4F1064B7D0A0FD4AD8.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2018年3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备忘录,宣布将采取措施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限制中国投资。美国对华打响贸易战,对原本并不稳固的全球经济复苏来说可谓雪上加霜,全球经济前景可能更不明朗,全球化进程也可能遭遇更多的波折。<br>可见“逆全球化”是( )<br>①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必然产物②阻碍世界贸易发展,不利于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③倒逼中国加快国内改革,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④将有利于美国等国家的长远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995233724843B9919F6F47D439D11343.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F81E57DC92BF98F0A9BCFA6B5ADBE689.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构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实行环境保护税法……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招频出,蓝天在增多,河流在变清,绿色在扩展,人民群众的“蓝天幸福感”不断提升。<br>材料佐证了( )<br>①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与真实性②国家尊重与维护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③科学决策,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保障④走绿色发展之路,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D9A7E0722DAB5479A60928D5B8864BC6.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于2018年2月24日,表决通过了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明确监察委员会组成人员依法产生后,应当进行宪法宣誓。宣誓仪式应当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与旧版相比,新版宣誓词中增加了“美丽中国”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表述。<br>对宪法宣誓制度相关规定做适当修改( )<br>①旨在适应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需要,完善宪法宣誓制度②表明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为更好地维护宪法权威,行使最高立法权③有利于增强公职人员的时代紧迫感,促使其忠诚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④确立了宪法为我国根本法的地位,明确了宪法修改程序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F281CF24E427D2950142297339BBC5AE.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1DD9056BC754C7FD3BAE840CD87799D2.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2017年8月28日,大型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在央视播出。专题片完整再现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演讲时,庄严承诺的四个不变: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促进共同发展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打造伙伴关系的决心不会改变,中国支持多边主义的决心不会改变。<br>“四个不变”表明了( )<br>①中国是现行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建设者和贡献者②中国主张在各国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加强合作③我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为立场发展与世界各国关系④我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理念来发展与世界各国关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4EF59C4461E28F3B3B09551EB8B9AC3F.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2005年6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首次提出“红船精神”。今天,作为党的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船精神”越发彰显出超越时空的恒久价值和旺盛生命力,仍将是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国人民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动力。<br>这一精神( )<br>①说明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历久弥新②随着民族复兴的进程不断丰富与发展③具有鲜明的区域性、革命性④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DA50F910BECBBBA4AAB35D7A1AB24524.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2018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多次“下团组”与代表委员共商国是,讲话中的金句掷地有声。对于扶贫工作,他指出,既要下决心消除绝对贫困,又不能把胃口吊得太高,使大家期望值太高,力不从心,小马拉大车,你拉不动,你拉不动的结果是好心没办成好事。<br>这一要求佐证了( )<br>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②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避免客观条件的制约③物质决定意识,人能动的认识和改造世界④实事求是地认识、利用规律,才能使客观与主观相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4EF59C4461E28F3B3B09551EB8B9AC3F.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灰犀牛事件”是2017年出现的金融热词,用来比喻发生概率大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灰犀牛事件”不是随机偶发事件,而是在一系列警示信号和迹象之后出现的大概率事件。当人们对一些习以为常的危机熟视无睹时,危机却在向你逼近。<br>这启示我们( )<br>①应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②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发展认识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D9A7E0722DAB5479A60928D5B8864BC6.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既抓改革方案协同,又抓改革落实协同,更抓改革效果协同,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朝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聚焦发力。<br>改革之所以要发挥协同效应,是因为( )<br>①关键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对整体起决定作用②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要用部分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③事物内部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实现质的飞跃④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才能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D9A7E0722DAB5479A60928D5B8864BC6.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中国传统价值观以儒释道为基础,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强调礼义廉耻,格物致知。近年来,党和政府顺应时代潮流,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中国传统价值观中的文明、和谐、敬业、诚信、友善、爱国与西方价值观中的自由、平等、公正、民主、法治有机结合起來,得到了百姓的认可。<br>上述材料告诉我们( )<br>①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要保持和别人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的不同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要与时俱进,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要消除落后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④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要发挥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推动作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97999BD72ACD59C88F237324B213F032.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007A86C953740E61AB68A79085FC47DB.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回答问题。<br> <strong>材料一</strong>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论述均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换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br> 目前人民对美好生活需要,已不仅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br>提高,更突出的矛盾是城乡、区域、收入分配等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这已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br>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的历史性新变化,关系全局、影响深远,这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实现共同富裕,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现实意义。<br> <strong>材料二</strong>“法治中国”凸显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高三(2)班的同学以“建设法治中国”为主题,收集资料,展开讨论。<br><tbody><br>相关资料<br>部分讨论结果展示<br> 党的十九大代表湖南永州市委书记李晖说,今年湖南省第一部城市公园法、<br>永州第一部地方性法规《永州市公园广场管理条例》正式实施,由于在立法过<br>程中做到了立法公开全面化、征求意见常态化、参与形式多样、民意采纳刚性<br>化,真正做到了为人民立法,法规一公布就得到了市民的衷心拥护。<br> “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各项事业全面进步,2016年,西藏国内生产总值达<br>1150.07亿元,比2012年增长51.7%。”西藏自治区主席齐扎拉表示,这些成就是<br>党中央坚持领导、强力推动取得的,完全归功于党中央治边稳藏重要战略思想<br>的正确指引。<br> 观点一:法律是治国之重器。<br>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br>最重要的是坚持依法治国。<br> 观点二,党是中国特色社会<br>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发展社会<br>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br></tbody><br>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阐述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新论述的科学性。<br>2.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评析材料二讨论结果中的任意一个观点,并说明该观点在思想方法上的不足。<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9491C1E01EB51ABA82A56569738E015.png"><br>解析<br>略<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到来。从机器翻译到智能教育,从刷脸支付到无人驾驶,从可穿戴设备到智能医疗……人工智能已经全面走入人们的生活,广泛渗透到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br><strong> 材料一</strong><br>“人工智能+文化产业”大有可为。“贤二小法师”是北京龙泉寺联合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共同推出的智能机器人,它能在网上与人对话,把佛学中的一些哲理用卖萌的形式说出来,让佛学文化以更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最先发布消息的是一个写稿机器人,地震报道用时25秒,通过中国地震台网官方微信平台推送,全球首发;“敦煌小冰”是敦煌莫高窟的人工智能讲解员,每天回答上千次游客提问,成为一个巯解旅游接待压力的新途径……人工智能在文化领域的广泛运用助力了文化产业的全新发展。<br><strong> 材料二</strong><br>与许多发展进程中的新事物一样,人工智能还存在待突破的瓶颈:从技术层面看,目前人工智能还处于“黑箱”决策阶段.主要方法论是基于大数据、大计算模式。从行业层面看,重运用、轻基础,过热与概念包装等问题不容忽视。国内人工智能创业大多扎堆在应用层面,做“原创技术”的人并不多。智能技术设备在给我们带来更舒适生活体验的同时,其安全性一直令人担忧,有关部门的监管亟待上线。<br>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人工智能是怎样助力文化产业发展的。<br>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观的知识,说明如何突破人工智能存在的瓶颈。<br>3.未来,一些重复性的工作,如在线服务、驾驶员等可能被人工智能所取代。那么,你准备通过哪些途径了解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职业选择,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至少两条)<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D21E791D687C79A43A79DAAD8BB9E0F1.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52427AB892A5B717BBB139A53FD95E46.png"><br><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