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榆树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br>这说明( )<br>A.生活需要哲学,需要智慧<br>B.人人都懂哲学<br>C.哲学思考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br>D.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D7C9A679F3C72D4F1064B7D0A0FD4AD8.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br>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②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的世界观③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 ④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 D.①②<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D7C9A679F3C72D4F1064B7D0A0FD4AD8.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法。<br>从哲学的基本问题看,这主要体现了( )<br>A.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br>B.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r>C.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br>D.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D9A7E0722DAB5479A60928D5B8864BC6.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时代呼唤“高鸣报晓的雄鸡”,社会更需要“高鸣报晓的雄鸡”。<br>这是因为它可以( )<br>①通过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全盘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③直接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④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变革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4EF59C4461E28F3B3B09551EB8B9AC3F.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中国古代中的“天人合一”观念,指导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发展;今天科学发展观提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思想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br>可见( )<br>A.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br>B.哲学源于人类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br>C.真正的哲学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br>D.哲学是现实的智慧<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D7C9A679F3C72D4F1064B7D0A0FD4AD8.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绘画中很多对比和冲突;不懂辩证法的画家,是创作不出好的作品的。”<br>这说明( )<br>A.哲学是"科学之母"<br>B.哲学的发展要以具体科学的进步为基础<br>C.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和反思<br>D.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D9A7E0722DAB5479A60928D5B8864BC6.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科学的尽头,闪烁着哲学之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对科学的判断,最后都有了哲学的意味。<br>这说明( )<br>①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②哲学是一切具体科学的源泉 ③具体科学与哲学是密切联系的 ④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D9A7E0722DAB5479A60928D5B8864BC6.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农谚曰:清明前后,种瓜种豆。但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随时可生产反季节蔬菜。<br>这说明( )<br>A.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br>B.规律既能被创造,也能被消灭<br>C.科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r>D.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D9A7E0722DAB5479A60928D5B8864BC6.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清朝诗人翁格在《暮春》中写道:“莫怨春归早,花余几点红。留将根蒂在,岁岁有东风。”<br>诗句蕴含的哲理是( )<br>①世界是运动的 ②物质运动的规律是客观的,不受人的意识影响 ③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④在客观规律面前,人是无能为力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4EF59C4461E28F3B3B09551EB8B9AC3F.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为解决我国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问题,从50年代起,政府就组织专家对南水北调进行勘察和可行性研究,相继攻克了调水工程中的诸多世界级技术难题。目前南水北调工程即将变成现实。<br>由此可见( )<br>①发挥主观能动性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 ②人们能够创造条件摆脱规律的制约,造福人类 ③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 ④尊重事物发展的规律是顺利开展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D9A7E0722DAB5479A60928D5B8864BC6.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是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br>这是因为( )<br>A.意识活动具有自觉选择性<br>B.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br>C.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存在<br>D.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D7C9A679F3C72D4F1064B7D0A0FD4AD8.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成语言简义丰,寥寥数字往往包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br>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 )<br>A.意识的第一性 B.意识的能动作用<br>C.实践的重要性 D.意识的决定作用<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4EF59C4461E28F3B3B09551EB8B9AC3F.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Duang”“也是醉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有人认为,网络热词折射了时代的进步;也有人认为,打破语法常规拼凑出来的网络语言让人难以理解,严重影响了汉语的发展。<br>产生这种认识上的差异的原因是( )<br>①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②对同一对象会产生多种真理性认识 ③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看法总是不同的 ④认识受人的立场和知识结构的影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4EF59C4461E28F3B3B09551EB8B9AC3F.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专家介绍,儿童烧烫伤处理的专业技术性很强,在治疗过程中,若处理不当,轻则加重病情给孩子带来更大痛苦,重则可能留下严重疤痕,影响孩子身心健康。<br>这说明,我们在做事情时要( )<br>①发挥意识的能动性②遵循事物运动的规律性③做到主客观具体的统一④坚持物质和运动的统一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D7C9A679F3C72D4F1064B7D0A0FD4AD8.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医生,不打针,行不行呀?”这一句耳熟能详的广告对白,道尽了多少病人的心声。研究人员公布了一款新科研成果——无针头注射器。它是一种喷射注射器,在没有针头的情况下,利用高速压力能够令药物穿透皮肤打进身体内,这不仅颠覆了传统的认识,而且被看作喷射注射系统技术的重大改进,它让病患者告别打针之苦。<br>这一事例说明( )<br>①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 ②认识源于实践,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 ③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的发展 ④认识的发展是循环往复的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D9A7E0722DAB5479A60928D5B8864BC6.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提到细菌,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杀!杀!杀!”在我们眼中,它是很多疾病的元凶。实际上,多数情况下,人体内的细菌都会保持“和平共处”的原则,菌群之间存在生态平衡关系,它们之间也有一条特殊的生物链。如果这个生物链在某些情况下被打破,我们就会生病。<br>由此可见( )<br>①联系具有客观性,我们要从事物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③只有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才能形成对这一事物的正确认识 ④只有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才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D9A7E0722DAB5479A60928D5B8864BC6.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把烟头作为筑巢材料看上去似乎并不健康,但来自墨西哥的研究人员发现,首都墨西哥城的雀鸟之所以这么做,其实是为了防止寄生虫的滋生。研究人员称,这是鸟类适应城市环境的有趣例子。当然,科学家也提出,烟蒂中含有致癌物或杀虫剂等,可能会危及雀鸟的健康。<br>这告诉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br>①要尊重人为事物之间的联系,它也是客观的②要善于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联系是有条件的③要重视局部功能的发挥,部分高于整体④要对具体联系进行选择,联系也有负面功能A.②④<br>B.③④<br>C.①③<br>D.①②<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DA50F910BECBBBA4AAB35D7A1AB24524.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某企业管理者意识到: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的竞争。因此,该企业不仅注重提高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创造力和业务素质,还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促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br>该企业采取的上述做法表明( )<br>①系统内部结构具有有序性和优化趋向②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③人们能根据主观需要调整原有的联系④整体在事物存在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F281CF24E427D2950142297339BBC5AE.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F9E79CE7C98999C37BF11D16669C44F2.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刻舟求剑的故事已为大家所熟知。《吕氏春秋》这样评价刻舟求剑:“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br>与此寓意相符的是( )<br>A.按图索骥,墨守成规 B.只见树木,不见森林<br>C.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D.量力而行,尽力而为<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D7C9A679F3C72D4F1064B7D0A0FD4AD8.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F3E9E2D4081B808643E1DBF04F041B76.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下列俗语、成语与有关哲理相对应,不正确的是( )<br>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要重视量的积累<br>B.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r>C.寒来暑往,四季更替——事物是发展的<br>D.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要一分为二地看问题<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D7C9A679F3C72D4F1064B7D0A0FD4AD8.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6CEF62D88BF4F0C3C9BE840BF25B94E5.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网上祭祖”近年来风行于网络。这种方式既节省时间又经济环保,尤其是为许多远在异乡的游子提供了极大的方便。<br>下面对这种祭祖方式看法正确的是( )<br>①网上祭祖是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②网上祭祖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③网上祭祖作为新出现的事物要被大众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④网上祭祖发展的速度慢,不可能成为新事物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D9A7E0722DAB5479A60928D5B8864BC6.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杜甫的两句诗;“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是刘禹锡的两句诗。<br>我们从中可以看出的哲理是( )<br>①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②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③新事物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东西 ④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与旧事物之间的斗争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4EF59C4461E28F3B3B09551EB8B9AC3F.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习近平对全面加强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公共安全绝非小事,必须坚持安全发展,扎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堵塞各类安全漏洞,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br>下列与上述要求蕴含哲理相近的是( )<br>A.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br>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br>C.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br>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D7C9A679F3C72D4F1064B7D0A0FD4AD8.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我国通过制定“十三五”规划来指导今后五年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br>这体现了实践是( )<br>A.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br>B.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的活动<br>C.客观物质性的活动<br>D.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D9A7E0722DAB5479A60928D5B8864BC6.png"><br>解析<br>略<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strong>材料一</strong><br>近年来,我国人口结构已呈现高龄少子特征。适龄人口生育意愿明显降低,少生优生成为社会生育观念的主流;同时,人口老龄化态势明显,老年人口比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劳动年龄人口开始绝对减少。这些都对我国人口均衡发展和人口安全提出挑战。适时修改“一孩政策”,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是适应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满足现实需要的必要举措,也是顺应趋势、顺应民意之举,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具有重要作用。2015年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的决定》。<br><strong>材料二</strong><br>通过近30年的不懈努力,我国的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但是,长期以来贫困居民人口底数不清、情况不明、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的问题较为突出。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湘西考察时提出“精准扶贫”的思想。2014年到2015年,经过在不同地区进行考察和交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思路逐步清晰并不断完善。“精准扶贫”思想是中国政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关于贫困治理的指导性思想,将对中国扶贫成败起关键作用。<br>1.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分析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法》的必要性。<br>2.结合材料二,说明中央扶贫思路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D34FBC51B3A2EC4D22EEE7C71D668E0A.png"><br>解析<br>略<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 <strong><br>材料一</strong><br>近几年,随着污染的加重,世界各国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社会看作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传统经济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复循环流程,做到生产和消费“污染排放最小、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br><strong>材料二</strong><br>1982年1月1日,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当年全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入高潮,激发了亿万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民收入稳步快速增长。1997年至2003年,农户收入持续徘徊,农村社会矛盾日益突出,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回归三农,到2014年,中央连续发布了11个一号文件,始终围绕着“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村繁荣稳定”展开。同时根据经济形势和农业状况的变化,具体政策措施也在不断变化,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有新论述、新思路、新举措,具体政策侧重点不同。<br> 1.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循环经济所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如何体现联系观点的。<br>2.结合材料二,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知识,说明中央一号文件对“三农”问题的认识的发展历程。<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80F327A4EF069457FDD0062B8356A1A3.png"><br>解析<br>略<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