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卷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近年来,西藏充分发挥各类文化队伍的作用,积极为未成年人提供优秀文化产品,组织开展各类未成年人文化活动。该地区先后出版了三集《雪域少儿歌曲选》,并将其免费发放到西藏所有小学,有效地丰富和活跃了少儿文化生活。<br>之所以出版《雪域少儿歌曲选》是因为( )<br>A.文化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br>B.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个人成长和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br>C.文化现象丰富多彩<br>D.文化环境对少儿的成长起决定作用<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6900E09FAB5EBA344B8EA84E844FF07.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br>习近平总书记如此重视家风,是因为( )<br>①优秀家风对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②家风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的思想和行为③自觉接受文化的熏陶,就能促进人的发展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D9A7E0722DAB5479A60928D5B8864BC6.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北京8分钟”最让人惊艳的是高科技和人工智能在大型表演中的完美结合,不论是首次应用在奥运赛场上的“冰屏”机器人,还是轮滑演员身上所穿着的石墨烯防寒服装,以及完美操控整场演出的控制系统,都是代表了中国在高科技领域的一些成果。<br>科技对于文化发展的作用分析正确的是( )<br>A.科技最大程度汇集各种文化资源,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促进文化发展<br>B.科技的发展使文化呈现方式异彩纷呈,色彩斑斓<br>C.科技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修养<br>D.科技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变革促进了文化的发展<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01A39E48B8A67989A23F6887F26FCC64.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由歌手戴荃作词、作曲并与京剧裘派继承人裘继戎合作演绎升级版《悟空》,戴荃霸气洒脱的演唱加上裘继戎惟妙惟肖的舞蹈,共同演绎了独一无二的霸气“美猴王”。被普遍认为“精彩”、“震撼”。<br>《悟空》的成功告诉我们( )<br>①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②文化创新需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③通过跨界融合实现对传统艺术形式的扬弃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动力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06CA09E70C17EF8BA2D3B8C70D693953.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2017年12月14日,著名诗人余光中逝世。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代表作《乡愁》自创作以来在海内外广为传诵,引起无数海内外华人的共鸣。<br>《乡愁》引起共鸣说明( )<br>①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②传统文化塑造人生,丰富了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了人的精神力量③传统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至今仍发挥着作用④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激发出人们的思乡情结和爱国情怀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4EF59C4461E28F3B3B09551EB8B9AC3F.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长郡中学将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形式一一书法、篆刻、手工手绘等与现代3D打印、动漫制作等先进科技结合起来,激发起学生的艺术灵感与热情,增强了学生的感知与体验,满足学生的创新需求。<br>这充分说明( )<br>A.科技促进文化传播方式的变革<br>B.先进科技是文化创新的动力<br>C.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br>D.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的发展<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01A39E48B8A67989A23F6887F26FCC64.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锦绣江苏人文荟萃,中原、江淮、金陵、吴文化碰撞融合,衍生出灿若繁星的地方特色文化。<br>这说明( )<br>A.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br>B.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脉相承<br>C.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br>D.中华文化求同存异,渐趋融合<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01A39E48B8A67989A23F6887F26FCC64.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8471A3CA44C5CCB35358E999ABEE07BB.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2017年9月1日,十二届人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国歌法,倡导广大民众奏唱国歌。针对现实生活中国歌奏唱和使用存在的突出问题,该法重点对奏唱场合、礼仪等作了规定,在公共场合以歪曲、贬损方式奏唱国歌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br>国歌法立法旨在( )<br>①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 ②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③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④在继承中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6900E09FAB5EBA344B8EA84E844FF07.png"><br>解析<br>略<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 每年3月是学习雷锋月,雷锋精神哺育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成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雷锋精神、开展学雷锋活动,要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今天,雷锋勤俭节约的美德可以转化为低碳、节能等环保意识,雷锋助人为乐的品质可以转化为奉献、互助等志愿者精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br>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采取措施推动学习活动常态化”的意义。<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F12A524A87DADA536F53D5D7BEC5F1CB.png"><br>解析<br>略<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 云南省委、省政府重视“文化竞争力”,把文化建设作为做强做大云南的强大动力。近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以文化体制改革为突破,发展了一批文化龙头企业,打造了一批著名文化品牌,使云南文化产业成为云南新的经济支柱性产业。《云南映象》等一批反映云南民族文化的文化艺术精品走向了全国,走向了世界,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造就了中国文化产业领域中的“云南模式”。<br>请你结合云南省大力提高文化竞争力的实际,谈谈现阶段提升文化竞争力对我国的影响。<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5F8D46BAF4E14B9BA97D382B046C7DC6.png"><br>解析<br>略<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 在中国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一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二是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三是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四是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这种强大的、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在抗战中凝聚起来之后就现也没有动摇过,她成为指引中华民族走向一个又一个成功、一个又一个辉煌的鲜艳旗帜。直到今天,她也无刻不在鼓舞着、激励着每一个中国人,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而奋进、前行、拼搏。<br>从文化生活角度,说明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必须弘扬民族精神的道理,并说明实现民族复兴应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9DCDCB4E665523096A5BE2E001F334DB.png"><br>解析<br>略<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 2018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公布,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br> 当前,一些乡村仍存在留不住乡情、记不住乡愁,环境污染严重、自然生态退化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乡村振兴。求治之道,莫先于正风俗。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乡风习俗是一个地域的生活文化,是农村精神家园的底色。习近平指出:“乡村文明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主体,村庄是乡村文明的载体,耕读文明是我们的软实力,要保留乡村风貌,坚持传承文化。”我们要发挥传统文化在农村底蕴深厚、流传久远的优势,摒弃铺张浪费、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倡导现代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注重培育良好生活习惯和文明乡风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创新性发展。<br>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加强乡风文明建设。<br>2.请你为乡村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提出两条活动建议<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610B450007E6FC45DCAA36E588F61355.png"><br>解析<br>略<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