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原创】2019届高考政治提分必练文化生活专项(1)文化与生活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书信是有情物,每一封书信都在打开一个栩栩如生的真实场景。在手写书信的传统逐渐逝去的今天,《见字如面》电视栏目,厝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引领观众重温书信里的记忆,咀嚼书信中的故事,汲取精神养料。<br>从这一文化现象中可以体味到,手写书信( )<br>①可以传递情感,滋养人们的心灵②作为交流方式,已经失去存在的价值③作为文化符号,可以展现人们的精神情怀④是一种巨大的物质力量,可以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CB10E80A5A739A58F1312BA12F379467.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1E4CBDCFD0AE4D51D40FCC29B6D73D3D.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2017年全国两会举行期间,两会代表中华文化“走出去”献计献策。随着中国综合实力不断增强,越来越多的国家希望学习中国文化,全方位了解中国,中国也更加重视海外的中华文化传播,鼓励建立海外中华文化传播机构,并加以扶持引导,使中华文化走出去取得更大进展。<br>材料体现了( )<br>①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③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能为我国对外开放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利于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CB10E80A5A739A58F1312BA12F379467.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404173D001FAA1B223864385854FF35E.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在我国,许多地区都保存着著名的历史遗址,如南京的中山陵、西安的兵马俑、长春的伪满皇宫等,这些历史遗址均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br>这说明了( )<br>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br>B.建筑越古老越有文化价值<br>C.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br>D.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2BB966A0E0D0EF1A330D14E3ADEDA5C5.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25AD64FEEE429DBE0677B9DB396B72CF.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鲁迅先生曾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看一看鲁迅先生的作品,就会明白为什么我们的国民必须要觉醒;听一听《黄河大合唱》,就会感受到我们民族的觉醒与力量。<br>以上材料说明( )<br>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③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④文化能够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CB10E80A5A739A58F1312BA12F379467.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2454F64BFA70288C2CD708CC3073CB43.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自2018年1月起,上海小学数学教材现身英国课堂。近年来,中华文化教材的输出、孔子学院以及诸多高校海外分校的建立,无不推动着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让他国了解和熟悉中国文明,理解中国的价值观,为我们在国际上得到理解与尊重打下基础。<br>这( )<br>A.彰显了世界各国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br>B.反映了中国的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br>C.体现了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br>D.表明文化交流应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6900E09FAB5EBA344B8EA84E844FF07.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4DEDD09ED7F8BC91FB8B408232A9B94B.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回答问题。<br> 国际话语权是指以国家利益为核心,就国家事务和相关国际事务发表意见的权利。近年来,中国国际话语权正在不断提升。习近平指出,“形象地讲,长期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就是要不断解决‘挨打’‘挨饿’‘挨骂’这三大问题。经过几代人不懈奋斗,前两个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但‘挨骂’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要挨饿,失语就要挨骂。“挨骂”就表明在话语权上存在问题,当前,中国发展和治理的势头都不错,但在世界上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甚至国家形象屡屡遭到刻意的丑化,究其原因,缺乏话语权是很关键的因素。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br> 提升话语权必须要处理好民族性与国际性的关系,实现两者的有机统一。话语要为国际所认可,就不能总是自说自话、自弹自唱。增强中国特色话语的国际融通,一方面要通过对世界上的主流话语加以借鉴改造来进行,即话语上的“借船出海”,中国的发展没有也不能偏离人类文明发展大道,对于人类文明共识的东西,我们另起炉灶是不明智的。另一方面,如习近平所指出的,“要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br>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争取国际话语权是我们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F747B1EC7FFFD646D584E0E07833274A.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6AB2484902148BCF2012BE41EF09DF02.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胸怀科技报国的梦想,奋战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取得了世界一流成果,被称为创新中国的科技领航者。潘建伟率领科研团队在十多年的时间内使我国在量子通信领域从跟随者变成世界的领跑者;王晓东对乙肝病毒的新发现,为未来相关药物研发打开新大门;赖远明带领科研团队成功破解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这一被称为“无法攻克的世界性难题”;鲁先平历经14年创新创业成功研制中国首个用于治疗淋巴癌的原创化学药“西达本胺”,在这一领域实现与国际先进水平并跑和部分领跑……他们的创新实践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诠释。鲁先平将原创新药的研发形容为“走钢丝”。潘建伟说:“科学研究一定不能惧怕失败”。王晓东将“不只是填补国内空白,而是获取人类知识的创新”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做事挑剔,追求完美的赖远明用“要想成功,就必须坚持”概括他的创新经验。<br>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创新精神对于推动创新发展的作用。<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18/35b6fb57bc8f4a4c89a53eb80ffe78d7/E2B6DB4AC89F3498FC0408E98C37E484.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18/b4b3089863e3406b8434e763456af4df/C82DC0707C05AD344F41E668BE506B8D.png"><br><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