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8-21 08:58:23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nbsp;&nbsp;&nbsp;知识不只可以改变个人命运,更可以推进民族复兴进程:国产大飞机飞天、国产航母下水、天舟翱翔太空、量子通信惊艳全球……这是知识的价值,照亮了我国的发展前景。<br>材料表明(&nbsp;&nbsp;&nbsp;)<br>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②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③文化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④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A.①②&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①③&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C.②④&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CB10E80A5A739A58F1312BA12F379467.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B1F3AD00EDA78E28C52FA62EDD8F763B.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nbsp;&nbsp;&nbsp;在《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以成鼎足之势,最后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br>这一战略构想(&nbsp;&nbsp;&nbsp;)<br>①既关注矛盾的普遍性,又不忘其中的特殊问题②既发挥科学理论的作用,又重视实践③既重视量的积累,又强调抓住时机促成质变④既着眼于全局,又抓住了关键部分A.①②&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①④&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C.②③&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D9A7E0722DAB5479A60928D5B8864BC6.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nbsp;&nbsp;&nbsp;电影是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如今,大量中国优秀的电影作品也开始走出国门,不仅在海外收获了喜人的票房成绩,也向世界人民展现了中国当代主流价值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文化“走出去”要讲真实的中国故事,同时也要用世界听得懂的语言讲述中国故事。<br>这体现了中华文化“走出去”要(&nbsp;&nbsp;&nbsp;)<br>①打造出大量真正体现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文化精品②深入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这一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源③保持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学习和借鉴国外有益成果④坚持共性和个性的统一,积极寻找中外文化的共鸣A.①③<br>B.①④<br>C.②③<br>D.②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6900E09FAB5EBA344B8EA84E844FF07.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与漫画(下图:生活将我们磨圆,是为了让我们滚得更远)蕴含的哲理最相近的是(&nbsp;&nbsp;)<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1/21EAF2B41276C2389021DCE7D8BCC241.png"><br>style="VERTICAL-ALIGN:middle"><br>A.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br>B.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br>C.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br>D.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6900E09FAB5EBA344B8EA84E844FF07.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nbsp;&nbsp;&nbsp;当前我国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全党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这个最大实际。<br>这一论断哲理(&nbsp;&nbsp;&nbsp;)<br>①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统一&nbsp;&nbsp;&nbsp;&nbsp;②把握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坚持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nbsp;&nbsp;&nbsp;&nbsp;&nbsp;&nbsp;④坚持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①②<br>B.①④<br>C.②③<br>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E7F0EDF83F40244C8F0C84B97471AED6.png"><br>解析<br>略<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nbsp;&nbsp;&nbsp;党的十九大指出,“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上海兴业路的小楼、浙江嘉兴南湖上的红船,寄托着共产党人的初心,承载着共产党人的使命,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习近平总书记用“开走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高度概括了“红船精神”。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现代化强国进程中还面临种种现实困难,我们要从这艘小小红船中汲取精神力量,让“红船精神”放射灿烂的时代光芒。<br>结合材料,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知识,说明红船精神对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国的作用。<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E746C3A9BF7106B55C80F5C72FB407A6.png"><br>解析<br>略<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nbsp;&nbsp;&nbsp;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br>&nbsp;&nbsp;&nbsp;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回应时代呼声而形成的新思想,必然会成为反应该时代本质特征的理论飞跃;从一个时代向新时代跃升之际而形成的新思想,这会成为划时代的理论飞跃。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期,中国迈进了新时代,产生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核心问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br>&nbsp;&nbsp;&nbsp;文化建设要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br>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相关知识,说明党是怎样追求和发展真理的。<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ACE8B43194258A65993E8042A08F4FFF.png"><br>解析<br>略<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nbsp;&nbsp;礼法结合、德法共治是中华制度文明的精髓。新时代要实现“法安天下”,必须坚持不懈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br>&nbsp;&nbsp;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由社会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群众性的普法宣传设施设备、关于法治宣传教育的制度规范等构成的,能够体现法治理念和法治精神,有利于法律实施的一种文化现象。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是提高公民法治素养、培养全民法治信仰的基础性工作。各地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法治文化建设的决策,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积极探索具有不同特色的途径。有的汲取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弘扬家国相通的大局观、礼法结合的秩序观、情理法融合的正义观,让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光彩。有的通过宪法宣誓制度、法治广场、宪法大道、组织青少年参观法庭旁听案件审理等,推动宪法至上、法治理念深入人心,让法治成为全社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要多管齐下,努力营造一种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提升全社会的法治观念。<br>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知识,说明各地在推进法治文化建设过程中是怎样做的?<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B87FE15DD3DB6328FAFF530C9E86A5CC.png"><br>解析<br>略<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nbsp;&nbsp;状如颗颗珍珠散落在广袤大地上的传统村落,是中国人的根系所在,是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结合。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引导人们礼敬历史,呵护文物,自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但令人遗憾的是,近15年来,中国传统村落锐减近92万个,并正以每天1.6个的速度持续递减。古村落的迅速消亡不仅让那些各具地方特色的历史人文逐步消失,同时也让这些年频频见诸报瑞的“乡愁”二字慢慢飘逝,古村落保护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关键时刻。有专家指出,古村落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政策、建设发展层面统筹考虑,调动多方力量有序参与;要立足长远,做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针対古村落的不同特点进行保护利用;保护古村落需要带有一些类似“公益”的价值理念,如果保护古村落以盈利为主要目标,不仅不能保护古村落,反而会造成开发式的破坏,当地政府应该树立科学的开发观,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和谐共生。<br>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谈谈保护好古村落需要坚持的方法论原则。2.结合材料,为某市进行古村落保护的宣传活动拟定两条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5个字以内。<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D1A64602B15C46EDDDD4CF7C4134E2EF.png"><br>解析<br>略<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