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8-21 08:52:23

宁夏银川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试卷 政治部分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nbsp;&nbsp;有一首公益广告是这样唱的:“人小志气大,辛苦我不怕。日常学雷锋,平凡也伟大。叔叔把我夸,奶奶笑哈哈。大家做好事,处处传佳话。”今天来自各行各业的党员干部、普通职工,他们在一个共同的精神感召下忙碌着,帮助他人,提升自己。关于雷锋精神,<br>下列说法错误的是:(&nbsp;&nbsp;)<br>①历久弥新,是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r>②顺应时代,展现了平凡道德实践的经济价值<br>③凝聚力量,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br>④植根群众,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A.①②&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①④&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C.②③&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06CA09E70C17EF8BA2D3B8C70D693953.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nbsp;&nbsp;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说:“我注意过,即使是那些声称‘都是命中注定的而且我们无力改变’的人,在过马路之前都会左右看。<br>”可见:(&nbsp;&nbsp;)<br>①声称者的“言”体现了其唯心主义的世界观②声称者的“行”体现了其唯物主义的方法论③唯心主义者的世界观与方法论是脱节的④唯心主义在理论上是没有意义的,在实践上是有危害的A.①②&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①④&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C.②③&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6900E09FAB5EBA344B8EA84E844FF07.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nbsp;&nbsp;古希腊恩培多克勒的“流溢说”认为,认识是从物体流溢出来的物质经过感官通道引起的。<br>该观点(&nbsp;&nbsp;)<br>①承认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②承认世界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③在根本上是唯物主义的④认为主观精神才是世界的本原A.①④&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①③&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C.②④&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D.②③<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995233724843B9919F6F47D439D11343.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10A7E6ACD7EDF86E9E09A8786533C335.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nbsp;&nbsp;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不断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智慧的滋养,更加自觉地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增强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努力提高解决我国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br>这样做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nbsp;&nbsp;)<br>①在实践的基础上坚持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②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③是“改变世界”的科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④是对具体科学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的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A.②③&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①②&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C.①④&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01A39E48B8A67989A23F6887F26FCC64.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nbsp;&nbsp;联合国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过去50年间世界人口的持续增加和经济活动的不断扩展对地球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压力,已给地球上60%的草地、森林、农耕地、河流和湖泊带来了消极影响,动物和植物多样性迅速减少,疾病、洪水和火灾的发生也更为频繁。<br>这说明:(&nbsp;&nbsp;)<br>①保护生态需要从根本上变革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②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③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④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客观的A.①③&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①④&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C.②③&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D.②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6900E09FAB5EBA344B8EA84E844FF07.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难<br>因为眼睛不同于照相机,视觉是对客体再加工的心理历程,而不是机械的复制,所以有时候眼见的东西并不一定为实,也许你看见的东西并不一定存在,而是你的大脑认为它存在。这表明(&nbsp;&nbsp;)<br>①错觉夸大了人的主观意识,具有唯心主义的倾向②意识依赖于物质,错觉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③错觉的客观物质性表明意识与物质具有同一性④错觉是在一定条件下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歪曲反映A.①④&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②③&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C.①③&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D.②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answer/1/8/2017/6ed0b0ed93894362a7589b1274db5c49/D9A7E0722DAB5479A60928D5B8864BC6.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2.zhihuicn.com/explain/1/8/2017/6f956d4284a44189a4a104c42971f205/087973AEBD1B0518696C3A1B28CB4300.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strong>&nbsp;&nbsp;材料:</strong>2017年我国打响“蓝天保卫战”.《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呵护自然,人与自然相协调,这样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发展;各地情况不同,在发展速度上需要因地制宜,不能“一刀切”;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要用铁规、铁腕来强化污染治理,全民积极行动起来,用零容忍的态度攻克污染防治问题,才能守住碧海蓝天,保卫人类唯一的家园。<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15D15B7729DC20B4AD561B371F1652A6.png"><br>解析<br>略<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nbsp;&nbsp;<strong>材料一</strong>宋代城市功能由单一的维护封建统治的堡垒功能,日趋走向多样化,它的社会、商业贸易、文化消费等功能日益显露出来。最明显的就是城市生活由原来只为统治集团、贵族官僚服务开始面向下层,面向一般市民生活需求,史载,“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尚多僭侈,未合古制”。城市突破了居民区和商业区的区分,中世纪前期的城市管理制度“坊市制”被十分发达的“厢坊制”所取代,到了南宋中叶,不少城市又演变为“偶巷(坊)制”,坊不再是封闭式的居民区,实际上是商业与居住混杂在一起的街区。南方以自然经济区域为范围,以经济发展为驱动力,推动交通、人文方面的发展,形成一个个独具风格和特色的多功能城市,走上了经济型城市的发展道路。正是这场宋代的“城市革命”,推动了封建城市规划的变革,中国城市的发展,开始了多元化的道路。<br>——摘编自吴刚《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br>&nbsp;&nbsp;<strong>材料二</strong>11—12世纪,除原来罗马帝国时期的老城市外,西欧各地在城堡、主教堂、大修道院附近地区出现了许多新兴城镇。第一类城市如英国的约克和法国的奥尔良等,它们的产品主要满足地方市场的需要;意大利的佛罗伦萨等是第二类城市的典型,它们主要生产和经营某些专业产品,与国内外市场都有密切的联系;第三类城市如意大利的热那亚等,它们主要从事国际贸易。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和工商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市民阶级形成了,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商人和银行家作为市民阶级的上层,发展为早期的资产阶级。广大西欧城市开展了争取自治权利的斗争,并制定自己的法律,建立自己的武装,向封建王权和各级封建主发起挑战。一些城市中,如法国的巴黎、英国的牛津和剑桥还建立了大学,成为著名的大学城。到14—15世纪,从西欧封建社会内部发展起来的新兴城市的中等阶级,已经与封建社会制度水火不容,成为欧洲反封建王权的强大革命力量。<br>——摘编自侯建新《西欧城市的兴起》<br>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城市革命”的主要表现。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城市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欧城市与宋代城市的不同特点。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11世纪前后中国宋代与西欧城市发展的共同历史影响。<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2C73BB37A87373669196AD3060118448.png"><br>解析<br>略<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宁夏银川一中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试卷 政治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