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九校联盟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下列活动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br>①伦理道德观念②参加学校运动会③某国议员竞选④九寨沟的自然风光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E7F0EDF83F40244C8F0C84B97471AED6.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中国商品已遍及全球市场。有专家提出,“要让中国商品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良好载体”。<br>这一观点告诉我们( )<br>①要借助经济活动推销我国的价值观念②文化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③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④商贸活动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01A39E48B8A67989A23F6887F26FCC64.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 人们在奉献社会的活动中形成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社会服务中,促进了社会的和谐。<br>这体现了( )<br>①文化影响着人们的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②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③文化反作用于社会实践④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06CA09E70C17EF8BA2D3B8C70D693953.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回答下面问题。<br>1.我国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仅有利于推动欧亚大陆甚至欧亚非大陆的经济整合,也必将带来各相关国及背后多元文明的群体性复兴。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有利于( )<br>①中华文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借鉴、融合,完全趋同②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繁荣③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打牢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④中华文化在“一带一路”占主导地位A.①③<br>B.①④<br>C.②③<br>D.③④<br>2.曾经的丝绸之路,是东亚强盛的象征,如今的“一带一路”,则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聚集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实现沿线各国经济与文化的繁荣。“一带一路”能推动沿线各国文化的繁荣,其依据是( )<br>①各国文化在交流中可以相互认同,共同发展②世界文化包括各民族文化的个性,遵循普遍的规律③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能与文化相互影响④拓宽文化交流的途径,促进文化交流A.①②<br>B.①④<br>C.②③<br>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DF27920D115DBC70F51D615D5E29F812.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中国诗词大会》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重温经典诗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目播出后,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古典诗词”“传统文化”“文化自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br>中国古典诗词( )<br>①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②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③决定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念④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6900E09FAB5EBA344B8EA84E844FF07.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阿拉伯有长衫、印度有纱丽、日本有和服、越南有奥黛。中山装曾作为中国人一度推崇的常式礼服,离我们的生活虽然有点遥远,但其文化的密码却在现代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得以保存下来,比如人权思想、革命精神和民族复兴精神,它同时也承载着一种文化、一份民族自尊和自豪感。<br>这说明( )<br>①文化发展离不开物质载体②文化具有传承性和民族性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④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6900E09FAB5EBA344B8EA84E844FF07.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条高铁,让北京人拥有了海滨,让天津人拥有了故宫和北海;一条高铁,让华山有了河南的烩面,让洛阳有了陕西的羊肉泡馍;一条高铁,让上海有了西湖,让杭州有了黄浦江……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br>①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②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③改变了文化的原有传播方式④扩展人们的文化空间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06CA09E70C17EF8BA2D3B8C70D693953.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评书艺术家田连元向记者介绍,“评书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一种传统的艺术门类,从东汉开始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今后评书也需要融入现代元素改革创新,才不会衰落和消亡。”<br>回答下面问题1.上述材料说明( )<br>①传统文化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基础③文化平等是世界文化繁荣的物质基础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A.①③<br>B.②③<br>C.③④<br>D.①④<br>2.假如请你写一份“保护评书文化遗产”的倡议书,你可以运用的观点有( )<br>①保护文化遗产具有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作用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④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必然结果A.①②<br>B.②③<br>C.③④<br>D.①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CF920C8D8D08D6C0ACBDF46890BE45F.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 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br>下列对文化创新认识不正确的是( )<br>①创新是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保证②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会失去文化创新的动力③实现文化创新要避免出现与过去重复的东西④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前进的包袱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6900E09FAB5EBA344B8EA84E844FF07.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见字如面》是一档以明星读信为主要形式的阅读推广季播节日,节目旨在用书信打开历史节点,带领观众走进那些依然鲜活的时代场景、人生故事,去触碰那些依然可感的人物情状和社会风物,重新领会中国人的精神情怀与生活智慧。节目一经播出引爆网络,瞬间超过5000万的点击量。<br>《见字如面》的成功启示我们( )<br>①用新传媒取代旧传媒已成为文化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②创新文化表达方式和传播手段有利于扩大文化影响力③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的文艺节目必将走向艺术的巅峰④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C55A7D2B762B85AA59FCC9FA4D7649CB.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诗人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说:“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br>这说明( )<br>①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②汉字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具有深刻影响③汉字是一脉相承的历史见证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记载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6900E09FAB5EBA344B8EA84E844FF07.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在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长河中,岭南文化是具有鲜明特色与独特魅力的一个重要分支。其中,广府文化中的广府话,是与海外语融合之后形成的独特方言;潮汕文化吸取海外文化的优秀成分,具有海纳百川的气质;客家文化在进入北部湾后也拥有了海洋文化的特色。<br>岭南文化的这种特色表明( )<br>①地理环境决定了岭南文化的鲜明特色②岭南文化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③通过兼收并蓄,岭南文化吸收了海洋文化的特色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具有地域特色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01A39E48B8A67989A23F6887F26FCC64.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 从韩庆邦《海上花列传》中的吴侬软语,到老舍《正红旗下》的京腔京韵,再到沙汀《淘金记》里的川腔辣语……这些文学作品运用方言所表达的其时其地的风土人情,都让它们成为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br>文学作品创作运用不同的方言( )<br>A.丰富了文学作品的内涵,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br>B.有利于维护文化多样性,推动文学创作的发展<br>C.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以我为主、为我所用<br>D.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特色,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6900E09FAB5EBA344B8EA84E844FF07.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作家王蒙曾说:“百十年来谈中华文化都绕不开一个问题,就是汉字。汉字给我们的信息量实在是太丰富了,它既是一幅美术作品,也表达着声音,还表达着历史的典籍,表达着已经不能够说话的那些人的智慧和感情。”<br>可见汉字具有的重要价值( )<br>①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②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③被称为凝固的艺术④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06CA09E70C17EF8BA2D3B8C70D693953.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br>对“包容性”的判断正确的是( )<br>①它要求全面接纳外国文化②它使中华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借鉴、吸收其他民族文化中的消极成分③它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④“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集中体现了包容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01A39E48B8A67989A23F6887F26FCC64.png"><br>解析<br>略<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br> <strong>材料一</strong>我们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进程中,要积极发挥文化的桥梁作用和引领作用,努力实现沿线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等全方位交流合作;“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涉及几十个国家,这些国家在历史上创造出了形态不同、风格迥异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丝绸之路让古代中国许多物质文化和发明创造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方后,对促进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近代西方天文学、数学和医学等知识,也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的。我们要充分发掘沿线国家身后的文化底蕴,积极发挥文化交流合作的作用,使沿线各国都可以吸收、融汇外来文化的合理内容,促进各国文明的共同发展。<br> <strong>材料二</strong>中国高铁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一是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打破门第之争,有重点、有选择地引进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平台,制造与研发团队握指成拳,开放互通,博采众长,为我所用,形成后发优势;二是发扬工匠精神,从精确至0.01毫米的检验标准,到为了最佳车型方案设计20个列车头型、进行上百次仿真计算、760个气动力学试验……中国高铁的诞生、完善,拼的是大国工匠精益求精的耐性和工程师们“掘地三尺”的韧性。曾借力巨人的我们,现在已成为新的时代巨人。<br>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作用与文化传承的有关知识,阐释建设“一带一路”为什么要坚持文化先行。(8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你对中国高铁发展道路的认识(6分)。<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1C8DE5C4E27AE2647E981D2CA30A9FE0.png"><br>解析<br>略<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br> 早在公元前2世纪,先秦医术《五十二病方》已有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说青蒿能“治疟疾寒热”;公元340年,东晋的葛洪在中医方剂《肘后备急方》一书中首次描述了青蒿的抗疟功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br> 古人为何“绞取汁”,而不用水煎熬煮?屠呦呦意识到高温提取可能破坏青蒿中的活性成分。于是,她重新设计实验过程,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为溶剂。这个细节,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终于在1972年成功提取出青蒿素。<br> 为了治疗疟疾,屠呦呦科研团队500名科研人员,筛选2000个中草药方,整理出600种抗疟方剂,经历了190次失败。1992年她又发明出双氢青蒿素这一抗疟效果为前者10倍的“升级版”。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br>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屠呦呦团队成功的原因。(12分)<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BDC06300B26C045CA08B0467D2571C79.png"><br>解析<br>略<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6分)<br> <strong>材料一</strong>中华民族的孝文化萌芽于尧舜时代,形成于西周,后经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渐成为整个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为历代统治者和普通百姓所尊崇。自汉代开始走向政治化,宋以后出现了极端化倾向。作为一种复杂的文化体系,孝文化在维系家庭和睦和社会稳定的同时,其负面作用也日益显现。新的历史时期,党和政府大力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中华传统美德重要代表的孝文化又得以发扬光大。<br> <strong>材料二</strong>法治文化是指从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和现实环境中生长出来,经过长期社会化过程积淀下来的,人们对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价值观为核心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包括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治思想、法律价值取向等内容。只有形成了与现代法治要求相适应的文化观念,才能形成良好的法治环境,才能以新的观念、道德推动法律的执行和发展,从而为法律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br>1.甲认为:传统孝文化在维系家庭、社会关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当今社会应该尊崇传统孝道。乙认为:传统孝文化的许多内容已经过时,必须重建现代中国的孝文化,使其能够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你赞同哪种观点,请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说明。(12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知识,分析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的意义。(10分)3.请你就如何“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写出两条宣传标语。要求言简意赅,每条20字以内。(4分)<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C13F9B2661E533A8A643775C8552F20F.png"><br>解析<br>略<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