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西区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根基。面对当前结构性供需失衡、利润率普遍较低的状况,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振兴实体经济的根本出路在于坚持改革创新。<br>以下有利于实体经济健康发展的措施是( )<br>①优化结构、提高质量,让创新驱动成为企业内生动力②完善企业“营改增”顺手提质,加强结构性减税力度③完善多种所有制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经济制度④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放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A424AB5A4F4D0A7C0574E7A4B018865C.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2016年12月6日,中共中央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就2016年经济形势和2017年经济工作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br>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派座谈协商( )<br>①是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根本保证②有利于提高民主党派的政治地位③是中国共产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途径④有利于推动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1407ED68CB18B6EB112199EBAF5D4E63.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随着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停车难也成为不少人的“心头痛”。最近,某高校项目组发明了一款停车“神器”,借助泊车机器人,实现自动立体停车效果。12辆车只占2.5两车空间,不仅提高了停车效率,还优化了停车环境。<br>停车“神器”的发明佐证了( )<br>①认识的基础和动力是实践②认识的反复性意味着追求真理无止境③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④认识推动着实践的发展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6900E09FAB5EBA344B8EA84E844FF07.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在谈及人生真正意义时,有学者认为: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由我们暂时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烧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br>这启示我们要( )<br>①发挥自身潜能多为社会做贡献②在实践中顽强拼搏、自强不息③在贡献与索取的统一中实现真正价值④通过个人奋斗满足自我需求A.③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②<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1407ED68CB18B6EB112199EBAF5D4E63.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下图漫画《两代人的反应》揭示了传统戏曲难以吸引青少年的状况。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我们应该注意( )<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1/3B227130479A087B8D9202056FF41CE6.jpg"><br>style="VERTICAL-ALIGN:middle">A.真理具有主观性,因人而异的传授真理<br>B.认识具有反复性,循环往复训练有效果<br>C.联系具有多样性,分析事物的各种条件<br>D.矛盾具有特殊性,敢于承认和正视矛盾<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B5749F6F98A41AFC2565220C523E565B.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诗经·小雅·鹤鸣》说:“它山之石,可以为错……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其原意是说:借助别人山上的石头,可以用来琢磨玉器。比喻借助外力(多指朋友)来提高自己的见识,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br>“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从文化生活的角度说明( )<br>A.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与发展的重要基础<br>B.正确对待外来文化需要兼收并蓄<br>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br>D.“民族虚无主义”是有道理的<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B5749F6F98A41AFC2565220C523E565B.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最近《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全》和《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系列走红,究其原因:它顺应了社会中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需要,改变了“高高在上”的说教口吻,将娱乐模式和文化传播结合起来,使观众消失的距离感,产生了亲切感。<br>这表明( )<br>①大众传媒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强大功能②要自觉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和享用者③要把继承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创新的立足点④弘扬优秀传统文化要与满足人民需求结合起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1407ED68CB18B6EB112199EBAF5D4E63.png"><br>解析<br>略<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strong>材料一</strong><br>供给侧改革是近两年来中国经济结构性改革的重大突破。与以往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拉动需求的管理方式相对应,本次改革在供给和需求的关系上,主张供给居于首要地位,生产的增长取决于土地、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有效利用。改革最终目的就是要提高供给质量,拉动内需,最终促进供需平衡。<br><strong>材料二</strong><br>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班讲话中指出:“我要讲清楚,我们讲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同西方经济学的供给学派不是一回事,不能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成西方供给学派的翻版,更要防止有些人用他们的解释来宣扬‘新自由主义’,借机制造负面舆论。”<br>1.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完成下列表格。<br><tbody><br>供给侧改革具体措施<br>相对应的经济学依据<br>例:我国供给体系无法更好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供给侧改革应从生产端入手,通过有效供给实现供需平衡。<br>消费对生产有反作用,消费结构升级倒逼供给侧改革。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对象、质量和水平等,通过有效供给实现供需平衡。<br>①采用“加法”,丰富产品品种,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经济效益。<br>②采用“减法”,通过实施“营改增”等减税政策给企业松绑、减负,激发起活力。<br>③采用“乘法”,通过科技创新,挖掘新动力,以新产业的几何式增长推动经济发展。<br>④采用“除法”,清除产能过剩这一“拦路虎”,那中国经济战车顺利前行扫清障碍。<br></tbody><br>2.结合新自由主义的经济主张,谈谈我国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新自由主义中的“供给学派”的主张有何异同之处。<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2E66F32ED18CF28F753B74A339EF99C4.png"><br>解析<br>略<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互联网给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也给政府治理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公民通过社交网络为交管部门提供道路拥堵信息;民间环保组织依据政府公开的环境数据,绘制“污染地图”,帮助政府监管污染企业;市政府通过门户网站向市民征集建议;城管部门请商户和市民通过网络平台为执法人员的工作打分……公民与政府在越来越多的社会公共领域中形成合力。<br>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公民和政府如何利用“互联网+”在社会公共领域中形成合力。<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9F2286BC11B9B09979E99405D306C100.png"><br>解析<br>略<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strong><br>材料一</strong><br>2016年9月13日上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如下图)<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1/463A8756DFF6CA62333D47EEE72B0A30.png"><br>style="VERTICAL-ALIGN:middle"><strong><br>材料二</strong><br>《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有效整合了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对学生发展的要求,是深入回答“立什么德,树什么人”的“教育DNA”,他着重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把核心素养研究置身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历史土壤;他系统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确保意识形态上的中国特色;它充分反映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以“树德立人”为根本要求,全面提升民族素质;他立足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提倡个人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与担当。<br><strong>材料三</strong><br>现行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第11而引用了“2012年第八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材料,现时是2016年已经召开了第十二届;现在,有的教材仍然采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法,现实是中共十八大已经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br>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知识,说明中国学生如何发展核心素养?<br>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生活》角度探究“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述是如何彰显“中国”元素的。<br>3.请依据材料三并结合“中学生发展素养”中的一个侧面,提出一条以对教材的修改建议,并指出方法论的依据。<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18BA6C1E1ED217BA2D578C55BA9104D.png"><br>解析<br>略<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