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8-21 08:45:03

安徽省宣城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文综政治试卷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nbsp;&nbsp;&nbsp;精准扶贫,确保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下图中P代表价格,I代表农民家庭收入,Q代表农村消费需求量,S<sub>1</sub>与S<sub>2</sub>分别代表脱贫前与脱贫户消费需求的变化。<img &nbsp;<br>则下列正确反映这一变化的(&nbsp;&nbsp;&nbsp;)<br>A.①③&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①④&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C.②③&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D.②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D7C9A679F3C72D4F1064B7D0A0FD4AD8.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共享单车”是指企业与政府合作,在校园、地铁站点、公交站点、居民区、商业区、公共服务区等提供自行车单车共享服务,是共享经济的一种新形态。与此同时,各地也不断曝光出一些公车私用、破译密码解锁、乱停乱放、拆卸扔弃等现象。<br>由此可见(&nbsp;&nbsp;&nbsp;)<br>①共享单车的成长过程受旧习惯势力的阻挠②充分实现共享单车的价值取决于人的素质③共享单车的发展需要趋利避害与扬长避短④把握共享单车的本质应抓住事物主要矛盾A.①③&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②④&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C.②③&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D.①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E7F0EDF83F40244C8F0C84B97471AED6.png"><br>解析<br>略<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nbsp;2007年全国“两会”期间,人工智能再次掀起热潮并首次写进《政府工作报告》。“人工智能”是一门研究如何构造智能机器或智能系统,使其能够运用知识去处理问题并能够模拟、杨新和扩展人类智能的技术科学。该能力可以履行原本只有依靠人类智慧才能完成的复杂任务,它将成为IT领域最重要的技术革命。<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1/B822C4F5A3EA806E15B6D6946AB4ACC1.png"><br>style="VERTICAL-ALIGN:middle"><br>&nbsp;“未来5到10年,人工智能将像水和电一样无所不在,可以进入教育、医疗、金融、交通、智慧城市等几乎所有行业;同时,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将决定一个国家和民族未来在全球的话语权,决定其在产业链分工中的地位。”<br>——全国人大代表、科大讯飞总裁刘庆峰<br>&nbsp;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拥有全球正常空间最为巨大的市场,目前在汉字书别、语言合成、生物特征识别、及其翻译等许多领域保持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受企业科技研发投入比例小、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技术创新模式保守以及政府行业管理、政策支持相对滞后等因素制约,人工智能产业仍面临巨大的挑战。<br>1.结合材料与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发展人工智能对我国的经济意义,并说明我国企业应如何应对这一新技术革命的挑战?<br>2.结合材料与政治生活知识,说明人大作为国家权力机关应如何发挥作用推动政府进一步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69BC025AB93A7BC4A7CE743369917B20.png"><br>解析<br>略<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nbsp;随着我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日渐加大,在“西强我弱”的国际传播大环境下,如何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来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精神,日益成为我国向世界展现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br>&nbsp;学者甲:改革的时代,中国大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无数的故事,或悲壮或励志、或神奇或曲折,或寻常或琐碎。因此,讲好“中国故事”:一方面,提炼精髓选好故事内容,深入生活获取生动素材,沙里淘金、去粗取精,精选出能够凝聚社会共识好故事;另一方面,以生动形象的形式讲好故事,把握受众需求差异,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讲究生动活泼,注重细节,达到打动人、感动人的效果。<br>&nbsp;学者乙: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再到“朗读者”、“见字如面”,一个个有传统底蕴又有时代创意的综艺节目,如同一股文化清流,触动海内外观众对“诗和远方”的美好遐想。因此,讲好“中国故事”:一方面,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表达、中国修辞、中国语意;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寻找中外利益交汇点、话语共同点、情感共鸣点、让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理解和认同。<br>1.结合上述材料,并运用文化影响的相关知识,阐明讲好“中国故事”的理由。<br>2.分析概括出甲、乙两位学者认识中所共同蕴含的对立统一思想。<br>3.请你就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另行补充两条见解及其理论依据。<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B3196C1420603BDFA32FC196CE0BE6CB.png"><br>解析<br>略<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徽省宣城市2017届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文综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