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兰州一中2015-2016届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文)试卷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南阳画家傅保欣精心创作的山水画《巍巍伏牛八百里》,以艺术形式形象展现了八百里伏牛山的自然美。<br>对此,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br>A.伏牛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种文化<br>B.艺术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br>C.文化是人所创造的、为人所特有的<br>D.山水画的创作属于文化活动<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E7F0EDF83F40244C8F0C84B97471AED6.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677F286E671CD3C1F35D14CAEFA7CCC7.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下列对“当今时代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程度不断加深”的理解正确的是( )<br>A.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br>B.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br>C.文化与经济互为基础相互决定<br>D.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01A39E48B8A67989A23F6887F26FCC64.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民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也得到增强。<br>如果请你写一份“积极行动起来,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做贡献”的倡议书,应当运用的语句是( )<br>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br>②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br>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br>④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06CA09E70C17EF8BA2D3B8C70D693953.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据此回答1-2题。<br>1.中国古代就有“以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不战而屈人之兵”的说法。从文化视角来看,上述观点可以理解为( )<br>A.文化的力量就其实质来说是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的总和<br>B.在国际竞争中,一国的文化软实力可以转化为战胜对手的硬国力<br>C.文化是有形的,但文化的影响和作用是无形的<br>D.和平竞争是战胜对手最高效、最有力的手段<br>2.美国一著名专家曾评论说,“中国的软实力中文化的吸引力还相对较弱。相比较于美国的电影、音乐和其他文化产品,中国似乎没有一个突出的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br>A.这是美国文化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论调,应坚决予以反击<br>B.提升我国文化竞争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务之急<br>C.上述观点否认了中华文化的历史成就,是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br>D.上述观点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美之间的文化竞争日趋激烈化、白热化<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69E579514CAD16D29D25F84C46E905A4.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60E7FAD686412A2D84B415402FA80128.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以下关于文化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br>①文化是一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的精神力量<br>②人在创造文化的同时也被文化所塑造<br>③当今时代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不分彼此<br>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一种“正能量”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E7F0EDF83F40244C8F0C84B97471AED6.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E210031D15BC964705A53E5DB90C5C59.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到今年9月,我们的母校兰州一中已经走过了114年的光辉岁月。作为甘肃省最早的官办新式学堂,兰州一中悠久的发展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和辉煌的教育成就早已蜚声陇原,饮誉华夏。据此回答1-3题。<br>1.清末民初,兰州一中的创校先贤们取《论语?泰伯章》“士不可以不弘毅”之“弘毅”二字而立校训,取《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育之,乐莫大焉”之义而立“乐育”教风。其后百余年之中虽校名几易而“弘毅”之志不坠,“乐育”弦歌不断。这说明( )<br>①民族文化具有多样性<br>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r>③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br>④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r>A.①③<br>B.②④<br>C.①④<br>D.②③<br>2.文化无形,校园不言。百余年来,兰州一中万千学子无不在“弘毅”校训的砥砺和“乐育”之风的沐浴下成长成才,母校文化的因子已融入一代代莘莘学子的血脉之中。这说明( )<br>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br>②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br>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和深远持久的<br>④人生的成败归根结底由文化环境决定<br>A.①③<br>B.②④<br>C.①④<br>D.②③<br>3.“士不可以不弘毅”之句中的“士”在封建时代泛指没有做官的读书人,即“学而不仕者皆为士”。在我国封建社会,“士”为阶层划分(即士、农、工、商)中的“人上之人”。由此可知,兰州一中创校早期立“弘毅”为校训的初衷是为了培养“人上之人”的“士”。以今天的视角来看,显然与我国的教育方针和时代要求相悖,这意味着对今天的兰州一中人来说,秉承和发扬“弘毅”精神和“乐育”思想应该( )<br>①处理好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的关系<br>②处理好文化继承与文化发展的关系<br>③古为今用,与时俱进,反对文化守旧主义<br>④以我为主,推陈出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br>A.①③<br>B.②④<br>C.②③<br>D.①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AD1CF94281F1E87D78D18D50036906A4.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汉文化圈”各国的重要节日,但各国各地的春节习俗都有所不同:中国贴对联放爆竹,韩国祭祖先喝米糕汤,越南则祭神灵吃粽子。<br>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br>①传统节日是展示民俗文化的舞台<br>②文化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br>③文化因民族性而发展,因多样性而繁荣<br>④人的精神活动能产生巨大的物质力量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E7F0EDF83F40244C8F0C84B97471AED6.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66AA9D3EF02494CEB503BF0CEB0A690D.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br>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 )<br>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br>②繁荣当代文化要兼收并蓄、求同存异<br>③发展民族文化要互利平等、取长补短<br>④对待传统文化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01A39E48B8A67989A23F6887F26FCC64.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B6E20380B2293CDE7446549C5F487319.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香港作为中外文化交流的港湾,生活在此的普通居民创造了一大批中英混用的词汇,“hold住”就是其中一个。“hold住”是指面对各种状况都要能有所控制、把持和坚持,要充满自信,从容应对。该词语在2011因一档电视节目而爆红网络,成为新的流行词汇。<br>这说明( )<br>①文化交流是文化创新的来源<br>②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br>③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r>④文化创新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基础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06CA09E70C17EF8BA2D3B8C70D693953.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2687B7DA82528B98615015CB459A99DA.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每年一度的“兰洽会”,不仅为甘肃广大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商机,也为宣传甘肃和兰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加大对甘肃和兰州的推介力度提供了战略性平台。<br>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说明( )<br>①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br>②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贸易方针<br>③对外经贸活动有利于传播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br>④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所决定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E7F0EDF83F40244C8F0C84B97471AED6.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2A4B328C66018FE227E6506003B7BB3B.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近年来,许多国家采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文化遗产加以保护,通过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使其得到更便利、更安全、更持久的保存,并最大限度地实现文化遗产享用的社会化和公众化。<br>这就是说( )<br>A.文化遗产的数字化是实现文化遗产开发创新的必由之路<br>B.现代科学技术为文化的传播、继承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br>C.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意味着传统文化传媒让位于数字化传媒<br>D.传媒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6900E09FAB5EBA344B8EA84E844FF07.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61A4ACB0ED5318E1DE2E53A50CCC4DF1.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 农村超市在为农民购买日用消费品提供便利的同时,还从诸多方面改变了农民过春节的习俗:以前农民每到春节都要大量准备年货,但现在超市开进乡村,农村购物与城市一样方便,不少农民春节不再大量准备年货,只要够几天吃用就行。<br>这说明( )<br>A.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的稳定性是相对的<br>B.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br>C.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具有很强的继承性<br>D.经济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E7F0EDF83F40244C8F0C84B97471AED6.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9C14891F837915E45A19E7B67BD7D062.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0世纪之初的“新文化运动”,西欧中世纪末的“文艺复兴”、18世纪的“启蒙运动”等,都成为人类文化鼎盛的重要历史节点。<br>这说明( )<br>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br>B.摆脱禁锢、解放思想是创造文化辉煌的重要前提<br>C.统一思想、统一认识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br>D.选择、传递和创造文化是教育的特定功能<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6900E09FAB5EBA344B8EA84E844FF07.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7D9F82EAB18BF43678F74E31AD5A772A.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近100年的发展实践证明,辛亥革命作为一次革命运动和重大政治事件,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带来了20世纪中国的思想大解放和文化的大发展。<br>这表明( )<br>A.文化创新促进社会实践发展和民族文化繁荣<br>B.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推动社会发展<br>C.社会制度的变革能够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br>D.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必然要求和前进动力<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06CA09E70C17EF8BA2D3B8C70D693953.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CA680A8BC23FA983D48294D88D9620BC.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水性使人通,山性使人塞”,这是学者对我国吴越文化和滇黔文化差异的一种描述。<br>这说明( )<br>①中华文化具有地域性特征<br>②中华古代文化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br>③自然地理条件是形成文化区域特色的重要因素<br>④自然因素决定文化的性质和方向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06CA09E70C17EF8BA2D3B8C70D693953.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F87A3B1D4EDA2A05C97661DD5B074788.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作为全球最重要的文化盛事之一的伦敦国际书展每年都要如期举行,每届国际书展都成为集中展示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种文明成果的最大平台。假如你是一名新闻记者,被派往英国伦敦报道这一盛事,你认为下列哪组关键词最适合撰写该新闻稿。( )<br>A.文化交流 文化融合 文化趋同<br>B.文化传播 文化交融 文化平等<br>C.文化传播 文化借鉴 文化渗透<br>D.文化繁荣 文化渗透 文化创新<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6900E09FAB5EBA344B8EA84E844FF07.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莫言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红树林》《蛙》等一大批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和国际文学奖。莫言的许多作品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包括英文、法文、德文、意大利文、日文等,在世界文学界具有较大影响。<br>这主要说明( )<br>A.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br>B.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的精粹<br>C.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之一<br>D.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E7F0EDF83F40244C8F0C84B97471AED6.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19E497898C72519A14A20F32B46648F3.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晋·傅玄《太子少傅箴》曰:“故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从文化对人的影响的角度看,下列说法体现的道理与题干材料一致的是( )<br>A.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br>B.少小离家老大还,乡音无改鬓毛衰<br>C.白沙在涅,与之俱黑<br>D.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06CA09E70C17EF8BA2D3B8C70D693953.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 恩格斯说:“每一个时代的哲学作为分工的一个特定的领域,都具有由它的先驱者传给它而它便由此出发的特定的思想资料作为前提。因此,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br>这主要说明( )<br>①文化是经济的集中表现<br>②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br>③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br>④思想运动促进文化发展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6900E09FAB5EBA344B8EA84E844FF07.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9ACF0798C6BBD2F51F13D9F0F802247A.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strong>材料一:</strong><br>有人概括我国农村一些地方文化生活“活动少、渠道窄、形式旧”、“一个月过年、两个月种田、九个月赌钱”的现象普遍存在。农村文化传播只有电视、广播、报纸等几种简单的形式,绘画雕刻、纺织剪纸、杂技花灯等传统文化的覆盖面不升反降,电脑网络、数字电影等文化形式进入缓慢、推广困难。<br><strong>材料二:</strong>建立稳定的农村文化投入保障机制,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乡镇综合文化站和村文化室、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和综合利用,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农民健身活动,这是当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即农村、农业、农民问题)具有重要意义。<br> 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从文化重要作用的角度分析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对解决“三农问题”的意义。<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CC383CEB9E0DE4A8BC13946F184739A7.png"><br>解析<br>略<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历史上,黄河曾是一条桀骜不驯、多灾多难的河流,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于世,被称为“中国之忧患”。在造就中华民族伟大文明、灿烂文化的同时,黄河又泛滥迁徙频繁,给下游两岸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多难兴邦,从远古时期的大禹治水开始,热爱家园的中华儿女,一次次战胜洪水灾害,一次次加深对这块土地的认识和热爱,并在灾难中不断成长、成熟。中华儿女与黄河洪患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成为黄河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突出特征,也造就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品性和顽强的生命力,因此被誉为“黄河魂”“黄河脊梁”。<br>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正确认识黄河魂的形成及其价值。<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4394345613DF8BB5F2A5E8C2CB7AAD50.png"><br>解析<br>略<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