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8-21 08:40:16

安徽省安庆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卷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2015年12月1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6《经济蓝皮书》指出,当前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和通货紧缩压力持续,一些行业产能严重过剩。<br>针对我国经济面临的困难,政府的应对措施有(&nbsp;&nbsp;)<br>①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帮助企业制定经营战略<br>②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经济建设的支出<br>③适度增加税收,保证政府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br>④加大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A.①②&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③④&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C.①③&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D.②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01A39E48B8A67989A23F6887F26FCC64.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限塑令”规定,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其主要目的是保护生态环境。然而近期媒体报道,由于部分商家免费提供塑料袋的情况存在,7年来“限塑令”实施效果不佳。为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求商家(&nbsp;&nbsp;)&nbsp;<br>①承担社会责任,讲求社会效益<br>②顺应时代的潮流,完善组织机构<br>③加强自主创新,增强竞争优势<br>④守法经营,用合法手段谋取利益A.①②&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①④&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C.②③&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6900E09FAB5EBA344B8EA84E844FF07.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nbsp;&nbsp;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建设共涉及60多个国家,总人口达44亿,GDP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世界的62%和29%。“一带一路”将为沿线各国提供新的广阔发展空间,可以充分发挥沿线各国比较优势、挖掘潜力深入合作。<br>因此“一带一路”建设有利于(&nbsp;&nbsp;)&nbsp;<br>①开创地区新型合作,实现全球化再平衡<br>②发挥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主导作用<br>③夯实世界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br>④保障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稳定与安全A.①②&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③④&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C.①③&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D.②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06CA09E70C17EF8BA2D3B8C70D693953.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201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正式实施。回答1~2题。<br>1.首部反家暴法明确了家庭暴力的性质和法律责任,让清官难断的“家务事”有了国法可依,新法落地为遭受家暴之苦的受害人提供了有力保护。这一法律的实施(&nbsp;&nbsp;)&nbsp;<br>①表明权利是法定的不可非法剥夺的<br>②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体现<br>③有利于保证公民政治权利顺利实现<br>④表明家庭成员享有相同的权利<br>A.①②<br>B.①③<br>C.②④<br>D.③④<br>2.2015年7月2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草案),并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1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材料表明(&nbsp;&nbsp;)&nbsp;<br>①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立法权以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br>②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的事情由政府去负责具体执行<br>③全国人大常委会必须依据国务院的意志行使决定权<br>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br>A.①③<br>B.①④<br>C.②④<br>D.②③<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851C9C366C751057CEEDC117867051BA.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唐朝诗人李商隐在《咏史》诗首联就开宗明义地提出了“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的千古长叹,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千百年来警示和激励着人们不停地探索国家兴盛、民族复兴的前进道路,此诗因此终成千古绝唱。从哲学角度看,“成与败”的转化警示我们(&nbsp;&nbsp;)<br>①自觉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做到勤俭和戒奢<br>②明辨是非,明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标准<br>③加快改革,不断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br>④明确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A.①②&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②③&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C.③④&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D.①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E7F0EDF83F40244C8F0C84B97471AED6.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屠呦呦教授获得诺奖之后,张伯礼院士写了一首《浪淘沙·诺奖》的词,其中有“埋头干事何顾它,呦呦晚鸣”和“协作会战兴,递补相竞”之句,生动地诠释了屠呦呦取得骄人成就的原因,这启示我们要实现人生价值需要(&nbsp;&nbsp;)<br>①努力发展自己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br>②发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br>③努力把握人生机遇,全力实现个人价值<br>④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A.①③&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②③&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C.①④&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D.②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01A39E48B8A67989A23F6887F26FCC64.png"><br>解析<br>略<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意味着中国经济治理思路出现重大转变。<br><strong>材料一</strong>: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发挥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将政府的主要职责定位于制定好法律、法规、标准和政策,为企业和社会提供良好的制度和政策环境。<br>&nbsp;&nbsp;<br>从中国政府改革的角度看,供给侧改革可谓中国改革开放近40年时间里最深刻的一次政府功能转变。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政府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多方面降低对中国经济的供给约束,使产业、企业的自然活力非受限于作为公共政策供给方的政府约束。<br><strong>材料二</strong>: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br>&nbsp;著名的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揭示出一国的供给(生产)由人口、资本和科技来决定,而我国目前的人口状况对供给造成消极影响。首先老龄化程度严重,劳动人口绝对值在2012年出现首次下降。伴随劳动人口的减少,出生率的下滑,我国人口红利日渐趋于消失。其次,我国目前的教育体系不能适应21世纪科技大创新、大变革的发展,人口质量有待提高。为此,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提高人口数量与质量。<br>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中政府如何在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降低对中国经济的供给约束?<br>2.提高人口数量与质量能够通过影响供给促进经济增长。请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经济知识对此作出解释。<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B9BE9800B04F6F592060CCCD3B9A54D5.png"><br>解析<br>略<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nbsp;某地开展“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活动,美德少年们用自己的行动树立起标杆,诠释着新时代青少年动人的美。当地记者对活动的组织者和当选美德少年的学生进行了采访。<br>&nbsp;记者:为什么要发起“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活动?<br>&nbsp;孙老师:教育学家洛克说过:“没有什么事情能像榜样这么温和而又深刻地打进人们的心里。”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调查发现,孩子们最需要和最认可的是身边的榜样,特别是同龄的伙伴。“美德少年”的事迹非常生活化、易效仿,都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的,青少年可随时随地学习。通过表彰宣传“美德少年”,可以向广大青少年倡导善良、诚实、孝敬、助人、坚强等优良品质,潜移默化地帮助他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br>&nbsp;记者:你是如何成长为一名美德少年的?在成长过程中,学校、家庭的哪些教育令你受益匪浅?<br>&nbsp;张同学:我们学校每年在纪念日和节日都组织很多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不过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定期开展的“爱心义卖、爱心拍卖、爱心捐赠”活动。活动由校团委组织,把全校3000多名师生的爱心汇聚起来捐给偏远贫困地区的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了他们,我们觉得很开心很快乐!<br>&nbsp;高同学:我父母虽然都是普通劳动者,但勤劳正直、心地善良、待人热情,对我管理很严格,绝不允许沾染坏习气。从小他们就教我看了很多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书,并要我在生活中向先贤学习,讲文明礼貌,尊老爱幼,对人诚信,团结友善等等,这些方方面面点点滴滴,滋养了我的心灵。<br>1.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分析表彰美德少年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意义。<br>2.某校团委在“五四”青年节准备组织一个活动,请你设计一个活动主题,并说明其理由。<br>3.通过张同学和高同学成长为美德少年的自我描述,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青少年怎样才能健康地成长?<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0C84A71362B3B90CD23CD814AB26FB6.png"><br>解析<br>略<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安徽省安庆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政治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