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8-21 08:34:27

2014-2015学年江苏徐州市高二上学期必修4模块阶段考政治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一些人从童年时代起,就喜欢刨根问底地追问和思考:“天会塌下来吗?天塌地陷后,我们怎么办?”“动物会思考吗”。这主要说明(&nbsp;&nbsp;)<br><tbody><br>A.哲学总是自觉不自觉得影响着我们的生活<br>B.哲学不一定是哲学家的事,我们生活也需要哲学<br>C.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br>D.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下列关于哲学的说法正确的是(&nbsp;&nbsp;)<br><tbody><br>A.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br>B.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否则一事无成<br>C.马克思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它们研究的基础<br>D.科学的世界观决定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哲学<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有的人以为看破红尘,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对他人冷漠无情,毫无爱心,无所作为。这体现了(&nbsp;&nbsp;)<br><tbody><br>A.世界观决定实践的结果<br>B.方法论指导世界观<br>C.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br>D.世界观决定方法论<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哲学基本问题是(&nbsp;&nbsp;)<br><tbody><br>A.人与人的关系问题<br>B.社会与自然的关系问题<br>C.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br>D.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2013年诺贝尔物理奖授予了英国人彼得·希格斯,因其证明了48年前“希格斯玻色子”理论的正确性。这表明(&nbsp;&nbsp;)<br>①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之物,只有尚未认识之物<br>②思维能够创造存在<br>③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br>④思维对存在具有反作用<br><tbody><br>A.①②<br>B.①③<br>C.②④<br>D.②③<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气者,理之依也”这一观点(&nbsp;&nbsp;)<br><tbody><br>A.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但缺乏科学依据<br>B.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br>C.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br>D.回避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没有回答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黑格尔说:“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这一观点的是(&nbsp;&nbsp;)<br><tbody><br>A.主观唯心主义<br>B.客观唯心主义<br>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br>D.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一样,是不可想象的。”这说明()<br><tbody><br>A.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br>B.物质和运动不可分<br>C.运动是无条件的<br>D.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E7D3E85673EFE9CB95D8D96898399586.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16C0D5419CA53572D5DF458BEDE581E2.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僧肇说:“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复何怪哉?”这一观点(&nbsp;&nbsp;)<br><tbody><br>A.是正确的,因为它肯定了世界的物质性<br>B.是错误的,因为它夸大了事物的绝对运动<br>C.是正确的,因为它肯定了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br>D.是错误的,因为它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每一个人活着的若干年中,从少年到青年,又到中年、老年,始终是我们自己,而不会变成其他人。这表明<br><tbody><br>A.任何事物要么运动要么静止<br>B.物质运动具有绝对性<br>C.静止现象是不存在的<br>D.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039B1414292C98C4C0586321B67CF33.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8D2A1C04D0EF1C65C974264CBB078D88.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关于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有(&nbsp;&nbsp;)<br><tbody><br>A.规律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r>B.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br>C.人可以改变规律,但不能消灭规律<br>D.人可以创造规律,造福于人类<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从哲学上看,“守株待兔”寓言中的农夫的错误在于(&nbsp;&nbsp;)<br>①想问题、办事情没有从客观实际出发<br>②把事物的个别现象当成了一般规律<br>③把事物之间偶然的联系当成了必然的联系<br>④没有认识到一切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br><tbody><br>A.①②<br>B.②③<br>C.③④<br>D.①④<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费尔巴哈在对各国的神考察后发现,各国的神几乎是该民族现实生活的翻版。他说“并非神按照他的形象造人……而是人按照他的形象造神”。这句话告诉我们(&nbsp;&nbsp;)<br><tbody><br>A.人们的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r>B.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br>C.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br>D.意识具有能动地改造世界的作用<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班级管理经常运用赏识教育模式,一些原先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被赏识和认可后,一段时间克服了许多坏习惯,变得精神焕发了。这启示我们(&nbsp;&nbsp;)<br><tbody><br>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br>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br>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br>D.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控作用<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漫画中电视媒体的做法<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1/C44FDE9109BF49C4E3F89C448D3C74F9.png"><br>style="vertical-align:middle;VERTICAL-ALIGN:middle;"><br><tbody><br>A.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br>B.能够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br>C.违背了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br>D.没有用联系的观点去看问题<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924B3E38A9B17011DDBB929C9A570330.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3D36D723E7118ABE6E29819A1342C530.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人类的交往已超出了民族和国家的范围,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封闭,都应与世界紧密相连。这说明实践是(&nbsp;&nbsp;)<br><tbody><br>A.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br>B.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r>C.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br>D.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2013年12月4日,珠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珠算是由筹算演变而来,由于古代商业贸易的发展,原有的筹算不能适应计算的需要,筹算逐步演变为珠算。这一演变过程说明<br><tbody><br>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r>B.量的积累必然引起质变<br>C.认识是实践的目的<br>D.辩证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抛弃<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汉代思想家王充在《论衡》中说:“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句话表明(&nbsp;&nbsp;)<br><tbody><br>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r>B.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br>C.实践就是每件事都亲历亲为<br>D.实践水平越高,人的认识能力就越强<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nbsp;&nbsp;)<br><tbody><br>A.普遍性<br>B.客观性<br>C.绝对性<br>D.相对性<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没有一件乐事能与站在真理的高峰目睹下面谷中的错误、漂泊、迷雾和风雨相比拟的了。”这表明(&nbsp;&nbsp;)<br><tbody><br>A.追求真理是一个反复循环的过程<br>B.追求到终极真理是人生乐事<br>C.要在实践不断检验和发展真理<br>D.认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得和占有真理<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人类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破坏性地利用自然:乱砍乱伐导致森林破坏,水土流失。从哲学启示我们(&nbsp;&nbsp;)<br><tbody><br>A.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br>B.人为事物的联系具有主观性<br>C.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现有好资源<br>D.要保护环境<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漫画中的这一做法,从哲学上看(&nbsp;&nbsp;)<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1/1EDCD861D32E99C47355D70157AA5364.png"><br>style="vertical-align:middle;VERTICAL-ALIGN:middle;"><br>①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表现<br>②坚持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表现<br>③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表现<br>④主观臆造的联系<br><tbody><br>A.①②<br>B.②③<br>C.②④<br>D.①④<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2013年12月28日,厦门---深圳高速铁路正式开通运营,开辟了这一区域交通的新纪元。这表明(&nbsp;&nbsp;)<br><tbody><br>A.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无条件的<br>B.自在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br>C.任何事物之间都有联系<br>D.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从哲学上分析,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正确理解是(&nbsp;&nbsp;)<br><tbody><br>A.抓住对方的头发就可以制服对方<br>B.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会对整体产生决定性影响<br>C.整体或系统处于统帅地位<br>D.把握住部分就能搞好整体<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2014年4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新法将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来看,对《环境保护法》进行修订的哲学依据是(&nbsp;&nbsp;)<br><tbody><br>A.物质决定意识<br>B.意识反作用于客观事物<br>C.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r>D.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记忆效果好,能过目不忘。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对人们的记忆的保持作了重要研究,并绘制出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如下图)。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时的,开始时候很快,一定时候后几乎就不在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由此,我们复习的最佳时间是学习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过了这个区段因已遗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复习起来就“事倍功半”。<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1/42326A7F721ABD62E4966761194B8154.png"><br>style="vertical-align:middle;VERTICAL-ALIGN:middle;"><br>(1)材料反映了规律的哪些特点?<br>(2)“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给我们记忆效果的增强有什么启示?<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材料一: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简称青奥会(YOG),它是一项专为年轻人设立的体育赛事,它以一种创新的形式激发年轻人对于社会责任与社会挑战的思考和讨论。2014年8月16日至28日,第二届夏季青奥会在南京如期举行。运动会期间南京市政府发起了“争做文明人,当好东道主”活动。两个同学对要不要当志愿者开展讨论:<br>观点一:我会积极参加青奥会志愿者活动,因为在实践活动中才能提升能力。<br>观点二:我就不参加青奥会志愿者活动了,因为通过知识学习才能提升能力。<br>(1)请运用认识论的相关知识对材料中的两种观点进行评价。<br>材料二:美丽的环境是一个城市的招牌。南京青奥会要展现南京的形象,就需要我们建设美丽南京,保持青山绿水,推动绿色发展。发展绿色经济、保护环境需要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但也有少数人认为,中国是一个有13亿多人的大国,推动绿色发展、保护环境“不差我一个”。&nbsp;&nbsp;&nbsp;<br>(2)结合材料,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整体与部分的知识,探讨我们青少年能为建设美丽南京做些什么?<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4-2015学年江苏徐州市高二上学期必修4模块阶段考政治试卷(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