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8-21 08:31:12

2015-2016学年山东枣庄八中南校区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在陕北地区,以往由于交通不方便,这里的生产、经贸全靠驴、骡驮运,脚夫们长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沟壑间,便顺乎自然的以唱歌为娱,逐渐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山歌品种——“信天游”。这表明<br><tbody><br>A.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br>B.文化作品直接产生于人们大众<br>C.只有民间艺术才有持久的魅力<br>D.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8B0030C365994090B8FC9AF4C183A80B.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43338EF0CA55DE080EC3385371D8FF6C.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徜徉于山林泉石之间,而尘心渐息;意游予图书诗画之间,而俗气潜消。”这告诉我们<br><tbody><br>A.文化活动使人高雅<br>B.文化活动影响人生<br>C.山林泉石、图书诗画是文化产品<br>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nbsp;&nbsp;<br>&nbsp;&nbsp;“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不能在丢垃圾时,丢了自己的脸。”——公益广告是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些随处可见的广告在不知不觉间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br>这表明(&nbsp;&nbsp;&nbsp;&nbsp;)<br>①文化影响大前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②文化潜移歉化、深远持久地决定着人的发展方向③文化通过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活动影响人④文化的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A.①②&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①③&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C.②④&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6900E09FAB5EBA344B8EA84E844FF07.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3FE258CE9E8D20FA6709AD68FD399F8D.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在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诺奖评委马悦然指出,“中国文学一直是世界文学的一部分”“莫言可能是著作被译成外文最多的一个中国作者,因此莫言的那些著作能够帮助中国文学进一步走向世界文学”。同时,他特别强调“世界文学就是翻译,没有翻译就没有世界文学”。“世界文学就是翻译,没有翻译就没有世界文学”表明<br><tbody><br>A.尊重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br>B.文化多样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br>C.文化是属于每个民族的,同时也是属于世界的<br>D.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推动了世界文化发展<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毛泽东曾热情赞扬鲁迅,称他是当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文化新军最伟大和最英勇的旗手”,肯定“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这表明<br><tbody><br>A.思想运动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会促进文化的发展<br>B.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br>C.传统文化有鲜明的民族性<br>D.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清朝李静山的《节令门·端阳》向我们展示了<br>①民族节日蕴涵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br>②民族节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br>③民族生活中约定俗成和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与习惯<br>④中华民族文化的韵味和社会生活的民族特色<br><tbody><br>A.①②③<br>B.②③④<br>C.①③④<br>D.①②④<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近年来,由于媒体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奥高雅的文化得以走向平民,走向大众。易中天在百家讲坛中用“说书体”评说历史,更是“如日中天”,颇受欢迎。这说明<br>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br>②大众传媒有超越时空的文化传递、沟通、共享功能<br>③网络已成为当前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br>④与网络相比教育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在减弱<br><tbody><br>A.①②<br>B.①④<br>C.②③<br>D.③④<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2014年南京青奥会吉祥物阿福、阿禧是江苏最具代表与典型意义的城市独特元素,其亲和朴拙、对称和谐的造型,诠释了江苏文化的时代价值。不少商家及时推出了体现江苏文化特色的青奥会吉祥物产品,这些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这说明()<br><img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1/2C2AFE7223B0E56B03E51F02F1D416D3.jpg"><br>style="vertical-align:middle;VERTICAL-ALIGN:middle;"><br><tbody><br>A.文化创造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br>B.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br>C.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的发展<br>D.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039B1414292C98C4C0586321B67CF33.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93FF1CB0CF065C58075B5EE59101E0B9.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经过一年多的提炼和290多万群众投票评选,由“爱国、创新、包容、厚德”为内容的“北京精神”表述语于2011年11月2日在京正式向社会发布。“北京精神”成为全市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动力。材料表明<br>①文化创新的实质在于文化发展&nbsp;&nbsp;&nbsp;②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br>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nbsp;④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br><tbody><br>A.①②<br>B.②③<br>C.①③<br>D.③④<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E7D3E85673EFE9CB95D8D96898399586.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FE730B74C2D08E2E97CF6490CEF0DCC4.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弘扬“北京精神”,是新时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创新之举。“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是城市共性与北京个性的相互兼容、历史底蕴与未来取向的相互统一、城市特色与市民气质的相互融合,反映了北京特有的文化品位和首善特质。可见,北京精神体现了()<br><tbody><br>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发展<br>B.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头<br>C.兼收并蓄的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br>D.文化反映经济,与经济发展同步<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924B3E38A9B17011DDBB929C9A570330.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437ACB7416FE1E68DABB3A63B82D68BC.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漫画《姚明与“老夫子”》将两大角色跨越时空走到了一起,也给双方的爱好者提供了一次了解对方的难得机会。漫画构思凸显了<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1/974DC5FEF3A13DC36638C1312679C698.png"><br>style="vertical-align:middle;VERTICAL-ALIGN:middle;"><br>①传统与现代的结合&nbsp;<br>②继承与发展的寓意&nbsp;<br>③民族与世界的结合&nbsp;<br>④文化与经济的融合<br><tbody><br>A.①③<br>B.③④<br>C.①②<br>D.②④<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924B3E38A9B17011DDBB929C9A570330.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76FF797E2002A2D9596F6EC1DAAAE427.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为迎接农历壬辰龙年,我国发行了《壬辰龙年》特种邮票。据我国考古发现,龙源于辽河流域,至今已有8000年。这表明在我国(&nbsp;)<br><tbody><br>A.龙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br>B.龙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精神动力<br>C.龙文化博大精深,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br>D.邮票成为龙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8B0030C365994090B8FC9AF4C183A80B.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B2671F6B4E2BFF3119E9BFB8FC081C44.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tbody><br>“没有底蕴的开放是瓦解,没有原则的包容是妥协,没有扬弃的继承是退化”。这一观点启示我们,在文化发展过程中<br><div[&nbsp;&nbsp;&nbsp;&nbsp;]<br>①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赋予传统文化新的内涵②对于传统文化,要有所淘汰、有所发扬③文化交流融合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④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br>A.①②④&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r>B.②③④&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r>C.①③④&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r>D.①②③<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8B0030C365994090B8FC9AF4C183A80B.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截至2012年5月24日,我国已有41处世界遗产,其中文化遗产29项(其中文化景观3项),自然遣产8项,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项。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是<br>①为了推动我国各地经济的发展&nbsp;&nbsp;&nbsp;<br>②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的需要<br>③保持民族文化传承的客观要求&nbsp;&nbsp;&nbsp;<br>④研究人类文明演进的需要<br><tbody><br>A.①②③<br>B.②③④<br>C.①②④<br>D.①③④<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目前,国学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学中的传统民本思想如“民贵君轻”、“仁政惠民”等,为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提供了宝贵的思想素材。这表明<br>①中华文化中的传统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之魂<br>②进行国学教育是增强民族认同感的根本途径<br>③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br>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br><tbody><br>A.①②<br>B.③④<br>C.①③<br>D.②④<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简答题※知识点:简答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回答问题。<br>为了创建省级卫生城,唤起公众对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清醒认识和自觉行动,薛城区有关部门开展了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提出每个公民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生态环境道德观,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宣传者、实践者、推动者。枣庄八中南校高二某班学生以“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同学们在探究中发现,要共建生态文明,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公民保护生态环境的宣传教育。<br>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说明加强环境宣传教育的意义。<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简答题※知识点:简答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回答问题。<br>2015年10月3日上午10时,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公布了今年两岸春节包机的相关事宜。大致上是这样的:航点方面,增加太原、长春、南宁、烟台4个航点作为两岸客运定期航班航点,从2016年春节期间开始执飞。至此,大陆通航台湾的城市将达到31个。台湾海峡隔开了两岸同胞,然而,“每逢佳节倍思亲”,浓浓的思乡情结,却使得台湾海峡又成为两岸同胞最大的“乡愁”。每当传统节日来临,两岸政府都会极力为同胞相聚,回乡祭祖等人们提供包机服务。<br>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回答下列问题。<br>(1)上述材料反映了传统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br>(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传统文化?<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简答题※知识点:简答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回答问题。<br>《舌尖上的中国》火了。精致的画面,快速、跳跃的剪辑,以及充满悬念的叙述方式,将中国视角、民族风格、世界胸襟融合,加上国际化的运作,使得它成为一个“代表中国纪录片当下创作、创新、发展的新标杆。”《舌尖上的中国》把吃还原到了家庭、乡村、社群、邻里关系,还原到了传统,还原到了人最本真的生活状态之中,从而表现中国饮食的文化内涵,这是它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br>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舌尖上的中国》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5-2016学年山东枣庄八中南校区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卷(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