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学年湖北襄阳市四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文化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br>①俄罗斯、美国、欧盟、乌克兰四方就乌克兰边界问题进行谈判<br>②《马向阳下乡记》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br>③井冈云海<br>④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br><tbody><br>A.①②<br>B.①③<br>C.③④<br>D.②④<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2014年网络又出现一些新鲜热词,如不明觉厉、人艰不拆、自黑、点赞、失联、央视神男、BAT等。这些词语代表了一定的民意和情绪,反映时代特色、纪录社会形态,表达人们对社会的感受和生活的态度。这表明( )<br><tbody><br>A.文化是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产品<br>B.文化具有丰富的表现形式<br>C.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br>D.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一辈做给一辈看,一辈讲给一辈听。家风正,国风兴,家风好,家国旺。这表明( )<br><tbody><br>A.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创造美好生活<br>B.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标志<br>C.中华文化包容多样,兼收并蓄<br>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百岁清华,百年经纬。清华大学虽毓秀钟灵,人文荟萃,但校园道路一直没有命名。2010年清华人以《大学》对清华校园道路进行命名:东大操场东西两侧的南北干道分别命名为“明德路”、“新民路”,校园北部的东西干道命名为“至善路”,校园南部的东西干道命名为“日新路”。清华大学道路命名表明( )<br>①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br>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能激励学生加强修养、提升素质<br>③传统文化是财富,需要世代延续<br>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是支撑民族发展的精神支柱<br><tbody><br>A.①②<br>B.②④<br>C.①③<br>D.③④<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2013年12月4日,中国的珠算正是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6月,在第三十八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上,京杭大运河和丝绸之路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br>①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r>②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br>③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br>④体现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和包容性<br><tbody><br>A.①②<br>B.②③<br>C.③④<br>D.①④<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城镇化正在深刻的改变着中国。“农耕社会、乡土中国”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城市中国”,一个全新的城市文明时代似乎正在悄然到来,许多富有特色的传统村落不断消失。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描绘的那种“一片冬麦,一片高粱,十里荷塘十里果香”的田园景象日益不再。有人伤感的说:“不要我问我从哪里来,因为我已经没有故乡”。人们对乡村衰落伤感说明了( )<br>①文化的继承发展离不开文化载体<br>②文化具有多样性,乡村和城市承载的文化具有不同特色<br>③乡村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br>④乡村寄托了人们的乡情乡思,乡村不再,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不再<br><tbody><br>A.①②<br>B.②④<br>C.②③<br>D.③④<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在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葬礼上,让我们东方人不可理解的是,整个葬礼所有的嘉宾进场时,都神采奕奕、谈笑风生。因为在他们看,撒切尔夫人是自然死亡,这是一段“值得庆祝的生命”。这表明<br><tbody><br>A.文化的不同,总是体现在交往行为的差异上<br>B.文化环境的不同,对生命价值的理解必然不同<br>C.思维方式的不同,影响人们的交往方式是否健康<br>D.价值观念的不同,会引起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039B1414292C98C4C0586321B67CF33.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AB6C04FD88847E1C312D62AC1822F048.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近年来,居民旅游火爆,不文明行为时有发生。鉴于此,我国《旅游法》规定,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应当遵守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宗教信仰,爱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遵守旅游文明行为规范。这一规定是基于( )<br>①国家尊重与维护文化的多样性<br>②尊重文化共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br>③民族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标志<br>④民族文化的韵味存在于文化个性之中<br><tbody><br>A.①②<br>B.③④<br>C.①④<br>D.②③<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tbody><br>辛亥革命后,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说明<br><p[ ]</p><br>A、文化对政治制度产生重大影响<br>B、社会制度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br>C、对传统文化不应全盘否定,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br>D、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产生重大影响<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E7D3E85673EFE9CB95D8D96898399586.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广东省清远市委宣传部尝试宣传工作创新,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打造新媒体中心,实现“微政务”异军突起,微电影蓄势待发,“微报纸”嫁接发芽,从“微”世界中迸发新闻宣传的正能量。三“微”世界的流行意味着( )<br>①新兴媒体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br>②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br>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文化的发展和繁荣<br>④网络文化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br><tbody><br>A.①②<br>B.①④<br>C.②③<br>D.③④<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乱世买黄金,盛世重收藏。中国人的黄金情结,中国人的买金故事,甚至于中国人的对于黄色图腾特有的崇拜,都带着些“满城尽带黄金甲”的悲壮与豪迈。中国人的黄金情结穿越千年延续至今,依然在这个银行卡遍地的数码时代影响着你我的生活。这体现了( )<br>①文化能够超越经济政治而发展<br>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br>③中华文化薪火相传,一成不变<br>④文化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br><tbody><br>A.①②<br>B.③④<br>C.②③<br>D.②④<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赶情送礼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人际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现代社会,赶情送礼的数额水涨船高,让很多人为此债台高筑,“hold”不起,尤其在国庆长假和元旦期间,喜事连连,难免让人欢喜让人忧,对喜事请柬开出“红色罚款单”的称呼。下列关于“赶情送礼”的认识正确的是( )<br><tbody><br>A.赶情送礼作为民族习俗要积极响应和勇于传承<br>B.赶情送礼作为传统文化要大胆改革和敢于抛弃<br>C.赶情送礼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情感表达<br>D.赶情送礼如能顺应社会生活变迁将促进人际关系和谐<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水晶石,是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文化创意旗舰企业,凭借文化与科技的无缝连接和高度融合,塑造了全球领先的数字技术开发与服务品牌,在北京奥运上气势恢宏的“中国画卷”和上海世博会上灵动逼真的“清明上河图”一举成名,一跃伦敦奥运会官方数字图像服务供应商。水晶石的成功,表明( )<br>①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br>②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是文化创新的根基<br>③人民群众是文化创造的主体<br>④文化创新促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br><tbody><br>A.②④<br>B.①②<br>C.③④<br>D.①③<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2014年9月秋季新学期,很多学生家长发现,学生的书包里多了书法课本。但社会上也有不少人对把书法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学,有不同的看法,有的人认为,这样可以化解汉字书写危机;也有人认为,在键盘时代学书法是浪费时问,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br>①赞成者的合理之处在于认识到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根源<br>②反对者的不足之处在于忽视了新媒体时代书法的文化价值<br>③书法能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形成完美的人格<br>④书法教育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文化的魅力<br><tbody><br>A.①③<br>B.①④<br>C.②③<br>D.②④<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近年来,荧屏盛行综艺娱乐节目,从《超级女声》到《中国好声音》,从《开心辞典》到《一站到底》,从《非诚勿扰》到《百里挑一》,从《职来职往》到《非你莫属》,无论央视,还是省级卫视,为了提高收视率,盲目跟风引进国外节目,结果迷失自我。这种做法( )<br>①看到了有选择的引进国外节目,会巩固我国电视节目文化创新的根基<br>②强调了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有利于推动我国电视行业的发展<br>③是封闭主义的表现,不利于我国电视节目博采众长<br>④具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的倾向,认为中国电视节目发展应更注重原创<br><tbody><br>A.①②③<br>B.①②④<br>C.①③④<br>D.②③④<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建立“学习型社会”已被确立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是科技进步的必然要求和结果。下列选项最符合“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的是( )<br>①全民学习<br>②活到老学到老<br>③终身学习<br>④把学习作为人的第一需要<br><tbody><br>A.①②<br>B.②③<br>C.①③<br>D.①④<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如果孔子生活在我们的时代,并周游列国。请想象一下,孔子在奥巴马连任后去白宫拜访,可能阐述的合理观点是( )<br>①汉字的发明和使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文明时代;<br>②中华民族爱好和平,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br>③文化具有多样性,必须尊重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br>④世界各国文化只有交流、借鉴、包容,才能走向趋同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6900E09FAB5EBA344B8EA84E844FF07.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说文解字》有这么一段文字:孝,会意,形声字,金文孝字为子从老形。上为老,下为子,是上一代与下一代融为一体,称之为孝。下列对汉字的认识,正确的是( )<br>①汉字本身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文化<br>②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br>③汉字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繁衍、发展的载体<br>④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传承着人类文明<br><tbody><br>A.①②③<br>B.②③④<br>C.①②④<br>D.①③④<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今年暑假以来,收看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几乎成了很多家庭的“必修课”,甚至在全国掀起了一场汉字书写高潮。不同于总是喜欢引进国外版本的众多歌唱选秀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完全是原创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吸引观众的原因( )<br>①大众传媒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日益显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br>②在文化交流中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br>③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文化活动,让人感受到汉字文化的魅力<br>④汉字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br><tbody><br>A.①②<br>B.①③<br>C.②③<br>D.③④<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爱国主义作为一种神圣的精神追求,它是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以下对“爱国主义”的理解正确的是( )<br>①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br>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有相同的具体内涵<br>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br>④爱国主义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立业根基<br><tbody><br>A.①②<br>B.②③<br>C.①③<br>D.②④<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高山为你喝彩/蓝天为你骄傲/鲜花为你添彩/星星为你照耀/你用平凡唤醒世人的良知/你用青春谱写爱的歌曲/最美的妈妈/最美的司机/最美的老师/最美的中国人……”一首名为《最美中国人》的歌曲上传20天,网络视频点击量就超过了360万。这首歌在网上传播后,大江南北数不尽的中国人为之心潮澎湃。这( )<br>①体现出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的作用<br>②让我们感悟到民族精神正在不断发扬光大<br>③能让我们抵制住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br>④说明新时期弘扬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充分挖掘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br><tbody><br>A.①②<br>B.①③<br>C.②④<br>D.①④<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人才是立国之本,教育乃强国之路,教育在中华民族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明历史、世界物质、文化的传承延续中具有特定的功能。这些特定的功能主要表现在( )<br><tbody><br>A.它具有“传道、授业、解惑”的特定功能<br>B.它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强大功能<br>C.它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br>D.它可以使受教育者获得准确的科学信息<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924B3E38A9B17011DDBB929C9A570330.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612900AEC3E2F4314C814D834129E071.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来时给你一阵芳香,走时还我一片洁净;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这些都是我们随处可见的公益广告。如今公益广告已成为社区文化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给社区居民的言行带来了可喜的变化。这表明( )<br><tbody><br>A.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br>B.文化能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br>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形的,强制的<br>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持久的<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简答题※知识点:简答题※试题难度:中等<br>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进入21世纪,我国对文化功能属性、精神与经济价值的认知不断深化,正式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br>材料一:中国的文化产业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极大差距。《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报告》显示:世界文化市场美国独占鳌头,占据43%的份额,形成了一种文化巨无霸,从各个方面构成了一种强势文化和话语霸权而对当代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欧盟紧随其后,占据34%的份额;人口最多历史悠久的亚太地区仅占19%,其中日本占10%,澳大利亚占5%,中国占比不到4%。<br>材料二: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但还存在较多问题。就动漫产业来说,它是文化和科技相结合的创意产业。美国虽没有悠久的历史,但在动漫产业上却成果不断,创造巨大的收益;中国虽拥有数千年的历史,动漫产业效益却不尽如人意。央视动画优秀制片人王英日指出,首先现有的原创动画片对传统文化的应用没有真正实现古为今用,只是简单地改编,其次是优秀的动画片应当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而我国的动画片不太关注国际因素,没有考虑好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尤其没有借鉴西方动画片的好形式。<br>(1)联系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我国加快文化发展的原因。<br>(2)结合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发展文化产业的相关措施。<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简答题※知识点:简答题※试题难度:中等<br>材料一:让世界了解中国<br>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习近平强调,要以“四个讲清楚”为内容阐释中国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国:要讲清楚我国文化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历史传统、文化积淀而选择的,适合我国国情;要讲清楚中华文化反映中华民族精神追求,为中华民发展壮大族提供丰厚滋养;要讲清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要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渊源和广泛基础——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国民意愿,体现时代发展。<br>材料二:让中国走向世界<br>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需要树立融通中外的理念:加强世界文化多样性研究,了解不同国家人民的生活方式、历史文化传统、精神需求等,善于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用科学的观点、方法,讲述不同国家间共同价值观念。<br>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需要科学的对外宣传:借鉴文化传播的有益经验,加强中国文化的载体建设,使中国故事、中国精神等无形的东西有形化、长久化;注意在经济交往、政治交往等方面融入中国文化元素,体现中国价值;利用互联网等多种媒体手段加强宣传。<br>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传播的相关知识分析在对外宣传中,我国应怎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简答题※知识点:简答题※试题难度:中等<br>《舌尖上的中国》是央视推出的一部大型美食类纪录片,其主要内容是介绍中国各地美食生态,甫一上映,就受到观众的好评。<br>材料一:夏日早晨,云南香格里拉。在松树和栎树自然杂交林中,藏族姑娘卓玛正在寻找着一种精灵般的食物——松茸……(第一集《自然的馈赠》)<br>老黄卖的黄馍馍,就是用糜子面做成的馒头。是陕北人冬天最爱吃的一种主食。糜子,又叫黍,是中国北方干旱地区最主要的农作物。……(第二集《主食的故事》)<br>安徽南部,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温润的气候促成了人们恬淡保守的气质,也孕育出了特有的食物——毛豆腐……(第三集《转化的味道》)<br>秋日的清晨,在内地的湖南,稻田里的禾花开了,也到了苗族人制作腌鱼和腊肉的时节……(第四集《时间的味道》)<br>烤炉上滋滋作响的肉夹馍饼,大铁锅里翻腾滚动的芋头炖肉,肌红脂白肉色鲜艳香气浓郁透明若纸的金华火腿……《舌尖上的中国》不仅仅是一部美食纪录片,更是一部人文纪录片,乡愁纪录片。它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特色食材,传达出中华民族的独特气质,引起了天南海北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br>材料二:它用一个个具体的人物故事串联起祖国各地的美食生态,这其中,有制作的技巧,有艰辛的劳作,有相濡以沫的真情,有端上桌的美食,还有食物的演变过程,包括广袤的祖国山河。它虽是美食纪录片,但充满了对食物的敬意和感情,充满了浓浓的乡愁。<br>结合材料,分析上述材料体现的文化生活的道理。<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