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8-21 08:25:35

2014届安徽省阜阳一中高三毕业班下学期周练(十二)文综政治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底线思维是指:凡事从坏处准备,充分预估困难和挑战,做到有备无患,把握主动权,“找底”;从底线的位置上坚定信心,努力争取最好结果,“守底”。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nbsp;&nbsp;&nbsp;)<br>①有用就是真理&nbsp;②要坚持适度原则&nbsp;③要坚持两点论&nbsp;④发挥主观能动性<br><tbody><br>A.①③<br>B.①④<br>C.②③<br>D.③④<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039B1414292C98C4C0586321B67CF33.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BED2211E0F8BDC5BAACF7EF822FC2123.png"><br><br>※题型:论述题※知识点:论述题※试题难度:中等<br>(33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制作技术、天文、数等输入中国。<br>(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价值。(12分)<br>(2)依据材料,说明中国与中亚各国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价值。(9分)<br>(3)结合材料,运用“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中亚各国领导人一致赞赏“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表示愿意积极推动、早日实现这一造福沿路各国人民的壮美愿景。(12分)<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900622CE9FFE7A109B2C2D02D1A9A9E6.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DF3B66410578D6ABD744BC2B58522E3D.png"><br><br>※题型:论述题※知识点:论述题※试题难度:中等<br>(23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br>材料一&nbsp;与以往的国家管理不同,“国家治理”涉及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确认三者关系此消彼长的零和博弈。“国家治理”强调政府、社会、民众一起面对公共问题,用一种合作的、商谈的方式来解决,在这三者之间建立整体和谐、相互促进的联合机制,获得1+1+1&gt;3的效果。<br>材料二&nbsp;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我们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总体上是好的,是有独特优势的,是适应我国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同时,我们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需要花更大气力。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我们各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br>材料三&nbsp;有专家提出,“国家治理”的制高点是伦理塑造。引导思想观念、构建先进文化、塑造社会伦理,是更为根本的治理战略。<br>(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的观点,说明应如何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11分)<br>(2)运用矛盾对立统一的知识,说明如何认识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之间的关系。(12分)<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332DB79A524E0E29330C2A0F094F86DF.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669450CA7FF9A08032C7D8AA4A6121C0.png"><br><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4届安徽省阜阳一中高三毕业班下学期周练(十二)文综政治试卷(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