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中政治二轮特色专题强化练:古语、诗词、名言警句类(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2013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访问俄罗斯时,引用俄罗斯谚语“大船必能航”和中国古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来形容不断发展的中俄关系。上述经典谚语和诗句的运用,拉近了习主席与听众之间的情感,也体现了中俄文化异曲同工之处。这说明( )<br>①各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br>②要尊重和认同各国文化 <br>③文化对人具有深远持久的影响 <br>④文化在交流中传播<br><tbody><br>A.①②③<br>B.①②④<br>C.①③④<br>D.②③④<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64DDD180D6E89D9CCE7D00D7A48A4D0B.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D7D1066E74CE4A612144A8B4504E3CBC.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子贡问政。孔子曰:“足食,足兵(军备),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子的回答诠释了树立政府威信的价值,这对我国政府工作的启示有()<br>①组织经济建设,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提供物质保障<br>②政府工作人员要重品行、作表率,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自觉实践者<br>③应承担所有社会事务,切实履行政府职能<br>④自觉增强群众意识和服务意识<br><tbody><br>A.①②<br>B.②③<br>C.①③<br>D.②④<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039B1414292C98C4C0586321B67CF33.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7C1F4D484F3A8E0D1D2F14E70C7FDCA8.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树欲静而风不止”这句话反映了( )<br><tbody><br>A.客观事物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r>B.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物质的<br>C.自然物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br>D.物质就是指树、风等自然物<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A3FAFE53B29F005E2BB3B89B4B8957C.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4EE59AD419FFA9C4DBD59FAD92B5B226.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br><tbody><br>A.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br>B.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br>C.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br>D.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8B0030C365994090B8FC9AF4C183A80B.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AA7AA506AF7A4B007ADC55E68170CB00.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回答问题。<br>“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11月29日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引用这三句诗,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熔铸于百余年中国沧桑巨史的历史图景,展现于几代人为民族复兴奋斗的艰辛历程,令人感慨、催人奋进。<br><strong>材料一</strong><br>精神不可丢<br> 历史表明,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复兴,不仅需要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强大的科技实力作支撑,而且需要有生生不息的伟大中华民族精神来推动,正是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引领一个民族穿越“千年未有之变局”,战胜“千年未有之强敌”,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开启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在新的征程上,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的中华民族精神,始终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强基固本。<br><strong>材料二</strong><br>信心不可泄<br> 习近平指出,此时此刻,我们距离“中国梦”的目标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国梦”的信心比任何时候都更坚定。越是在这样的时刻,越是需要依靠人民群众,越是要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在新的征程上,无论经历什么样的考验,我们都应当始终保持“中国信心”。<br>1.有人认为: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文化的结晶,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就是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此观点予以评析。<br>2.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二所蕴含的哲学道理。<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DBEAD6FBE5102BDB4646BB6BA444D6AE.png"><br>解析<br>略<br>※题型:论述题※知识点:论述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回答问题。<br>材料一“实事求是”出自《汉书》。刘德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他一生酷爱藏书,且对藏书脚踏实地刻苦钻研,很多人对其深为赞叹。东汉史学家班固在编撰《汉书》时对刘德的好学精神作了高度评价,赞扬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意思是说,刘德爱好古代文化,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十分认真,总是在掌握充分的事实根据以后,才得出正确可靠的结论来。<br>材料二随着历史的演进,后来的人将实事求是的含义演变为说话、办事符合实际情况,既不夸大,也不缩小。而毛泽东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对实事求是又作了全新的阐释,他指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此后,实事求是就被视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和灵魂,成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br>材料三习近平在《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文中从三个方面论述坚持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即:坚持实事求是,最基础的工作在于搞清楚“实事”,就是了解实际、掌握实情;坚持实事求是,关键在于“求是”,就是探求和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br>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由班固到毛泽东再到习近平,“实事求是”含义变化的原因及意义。(12分)<br>(2)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运用把握思维的奥妙的知识,分析怎么样才能做到实事求是。(12分)[<br>(3)习近平认为,坚持实事求是,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运用所学生活与哲学知识,结合当前社会现实,谈谈你对习近平强调坚持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基本要求的理解。(14分)<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573C7D62BD9815E12947A8F9356E2F9B.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4CBCFC28C75784422CE2AA3E75D96D4E.png"><br><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