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8-21 08:22:14

2014年高中政治总复习配套课时训练求索真理的历程(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洛克认为,人出生时心灵像白纸或白板一样,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纸或白板上留下的痕迹,最终都源于经验。他的观点否认了()<br><tbody><br>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r>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r>C.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br>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8B0030C365994090B8FC9AF4C183A80B.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66507BB9896437EA1E5AA1E7FA9F997F.png"><br><br>※题型:※知识点:※试题难度:较难<br>科学理论并非一成不变:一旦有了更好的解释,旧理论就需要修正。科学家随时准备改变自己的信念,并与观察、实验中猎取的数据保持一致,这并不是他们的弱点,相反,这正是他们的力量所在。这说明(&nbsp;&nbsp;&nbsp;)<br>&nbsp;&nbsp;&nbsp;①科学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nbsp;&nbsp;&nbsp;&nbsp;②科学认识随着客观规律的发展而发展&nbsp;&nbsp;&nbsp;③科学家的信念是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nbsp;&nbsp;&nbsp;④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p>A、①③</p><p>B、①④</p><p>C、②③</p><p>D、②④</p><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E7D3E85673EFE9CB95D8D96898399586.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中国古代许多思想家非常重视修身养性。在这一问题上,荀子说:“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荀子和朱熹两人观点的共同之处在于承认“行”。这启示我们()<br><tbody><br>A.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知识<br>B.只要积极参加实践,就能掌握一切知识<br>C.要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必须参加实践<br>D.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总是肤浅的<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924B3E38A9B17011DDBB929C9A570330.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23BE64E9B256274D075D32505C0BD528.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tbody><br>气象专家指出,人工增雨(雪)作业需要一定的云和降水条件,受目前科技水平的限制,还做不到晴空条件下的“人工造雨(雪)”。这表明<br><div[&nbsp;&nbsp;&nbsp;&nbsp;]<br>①客观规律始终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br>②客观条件制约着实践活动的结果<br>③实践活动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进行的<br>④实践是在人的意识指导下有目的的活动<br>A.①②<br>B.②③<br>C.③④<br>D.①④<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E7D3E85673EFE9CB95D8D96898399586.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更好地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需要,2011年9月16日,原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这表明()<br>①正确的认识都是直接从实践中获得的<br>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发展的动力<br>③不同的立场、观点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br>④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br><tbody><br>A.①②<br>B.②③<br>C.①③<br>D.②④<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039B1414292C98C4C0586321B67CF33.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5D26D5B7959B89D89349369E29B976B2.png"><br><br>※题型:论述题※知识点:论述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br>材料一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我们都是龙的传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龙象征高贵与力量,彰显昂扬向上、自强不息的精神;在西方基督教文化中,Dragon(中文译为“龙”)是罪和异教的象征。20世纪末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包括国防力在内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西方某些人常用Dragon歪曲地指代中国龙,用Dragon的庞大身躯和残暴特性来暗示中国的强大和对别国的威胁,鼓吹“中国威胁论”。<br>材料二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经济增长方式要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十七大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战略任务,强调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投入结构三个方面加以转变;十七届五中全会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更加注重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并作出了具体部署。<br>(1)材料一中中西方关于龙的认识有明显的差异,请说明其哲学依据。(12分)<br>(2)结合材料二,用“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党对经济发展方式的探索过程。(15分)<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55EB9698AB0772822BC1D66BD3C29165.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652CC0B3137950CEA781F588747EBFC7.png"><br><br>※题型:论述题※知识点:论述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br>近年来,随着非典、禽流感、甲流等的暴发,病毒对我们来说不再陌生,但对于病毒所属的庞大家族——微生物,人们却知之甚少。微生物主要包括病毒、细菌、真菌、酵母菌、放线菌、立克次体、支原体、霉菌等等,其起源不仅远早于人类,也早于植物和动物,但却是生命世界中被人类认识最晚、目前了解最少的一类生物。自列文虎克在显微镜下发现微生物300多年来,已发现和定名的微生物有10万种之多——据说这些还不到微生物总量的5%,人类目前仅能对1%的微生物进行人工培养。令人振奋的是,科学家发现了许多对人类有益的微生物,并在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广泛应用。随着科学的进步,对于引发各种动植物和人类疾病的病毒、细菌等,人类也会找到制服它们的办法,与之和平共处。<br>(1)说明上述材料体现的“辩证唯物论”道理。(10分)<br>(2)运用有关“认识论”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15分)<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DD6DA0A49EE8BF8A80428597EF8B5D81.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03D7E21BAC9247F8AA73E8879E2AAAAD.png"><br><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4年高中政治总复习配套课时训练求索真理的历程(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