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安徽省安庆市六校高三第三次联考政治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感动中国2012年度人物评选”于2013年2月19日揭晓:在南海默默守礁20年的海军气象工程师李文波,为救出学生失去双腿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这些普通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人间大爱,用良知和善举震撼着人们的心灵。他们的行为是<br><tbody><br>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br>B.引领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br>C.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体现<br>D.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8B0030C365994090B8FC9AF4C183A80B.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D2BF28DB4A232793A283EBE4F7F4868E.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漫画中蕴含的哲学思想是<br><img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1/996305C40EA446D32123ECA8BE8076D1.jpg"><br>style="vertical-align:middle;VERTICAL-ALIGN:middle;"><br><tbody><br>A.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br>B.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排斥<br>C.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br>D.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8B0030C365994090B8FC9AF4C183A80B.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BF2608A9B7251104018D57B863911050.png"><br><br>※题型:论述题※知识点:论述题※试题难度:容易<br>(3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br>城镇化,指农村人口、富余劳动力和企业逐渐在空问上泉集而转化为城镇的经济要素,成为促进经济发展重要动力的过程。<br>材料一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是解决中国城乡和区域差距的基本途径。城镇化承接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了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转移,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得到调整和优化。有研究表明:城镇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会有2000万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由于城市人口的消费是农村的2.7倍到3倍,将拉动最终消费增长约1.6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个百分点。<br>材料二美国是当今世界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曾为此付出过高昂的代价。由于美国政府调控手段薄弱,政府也没有及时对以资本为导向的城镇化发展加以有效的引导,造成城镇化发展的自由放任,形成土地资源浪费严重、经济成本居高不下、生态环境破坏愈演愈烈、资源能源消耗量大以及加剧贫富差距等一系列社会问题。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落实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上级审计、监察、组织等部门参与考核”。2011年7月,为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土地管理工作,要求耕地保有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2011年9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法执法检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农村土地承包法执法检查报告。<br>材料三中央强调我国要走一条与之前不同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专家分析,新型城镇化的“新”主要体现在:一是更加注重人的城镇化,促进农民工尽快融入城市,成为市民;二是科学合理布局城市,形成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合理的等级结构和空间结构;三是城镇化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br>(1)请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材料一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10分)<br>(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别说明党、政府和人大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8分)<br>(3)材料三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12分)<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30CDCC53C5BF2A0438A20EA26984FCD9.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672112B69BD7FBD9E76A473F41E1D675.png"><br><br>※题型:论述题※知识点:论述题※试题难度:容易<br>(26分)科技创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驱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br>材料一下表为2008—2012年我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与经济发展情况。<br>表<br><tbody><br><tbody><br><tbody><br><pclass="MsoNormal">项目<br></p><br></tbody><br> <br></tbody><br><tbody><br><tbody><br>年份<br></tbody><br> <br></tbody><br><p></p><br>2008年<br>2009年<br>2010年<br>2011年<br>2012年<br>R&D经费支出(亿元)<br>4616<br>5802<br>7063<br>8687<br>10240<br>国内生产总值(GDP)(亿元)<br>314045<br>340903<br>401513<br>473104<br>519322<br>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br>1.47<br>1.70<br>1.76<br>1.84<br>1.97<br></tbody><br>注: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是目前国际通用的衡量科技活动规模、科技投入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高低的重要指标。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该指标平均水平为3%。<br>材料二 近年来,为推进科技创新,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不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完善国家科技奖励制度,健全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联系和鼓励创新创造的分配激励机制;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br>材料三世界科技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人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嫦娥”工程是我国发射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空间科学和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它对引领中国科技和文化不断创新、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培养人们的科学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国家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br>(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6分)结合材料二,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采取以上措施的依据(8分)<br>(2)结合材料三,从文化生活角度简要分析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12分)<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16BF476D83468838C5B3C6BF21F1C9EB.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026AC4DA9851CC7FC8FC96E5E0B00550.png"><br><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