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广东省东莞市四校联考高三上学期联考政治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 2012年,某县农民种植的土豆产量大增,但市场没有相应扩大,农民不得不低价销售,收入不增反降。<br>下图中的①②③④中能够反映这种“丰产不丰收”经济现象的是( )<br>A.<img <br>B.<img <br>C.<img <br>D.<img <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6900E09FAB5EBA344B8EA84E844FF07.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C84B4BFE50A20E0AC837C667DCCA2225.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挤水分、调结构、简政放权、布局城镇化,力促发展模式转型”。有媒体和学者将李克强采取的这套动作称之为“李克强经济学”。下列措施符合“李克强经济学”的是:<br>①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微观干预<br>②减税促进投资,完善福利制度,调整国内利益分配,依靠利益杠杆引导资配置<br>③强化投资型政府角色,刺激经济增长<br>④调整当前的分税制度,中央严格控制地方财权,加强监督<br><tbody><br>A.①②<br>B.①③<br>C.②④<br>D.③④<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8B0030C365994090B8FC9AF4C183A80B.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A01FA0C44F4A2ED4454014E81BA479C8.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近期“企业社会责任”一词开始进入公众视野。有人认为“责任之于企业可能是一种付出,但可能更是一种收获”。这一观点看到了“责任”能使企业:<br>①注重环境保护,增强企业的公信力 <br>②提高社会生产率,扩大市场占有率<br>③保障劳动者权益,调动职工积极性 <br>④扩大用工规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br><tbody><br>A.①②<br>B.①③<br>C.③④<br>D.②④<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E7D3E85673EFE9CB95D8D96898399586.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037947A9530D6C4E8280DC88655272A4.png"><br><br>※题型:论述题※知识点:论述题※试题难度:中等<br>(28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制度建设上的第一个行动就是进行“营改增”税制改革。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br>材料一表1中国税收弹性系数变化情况<br><tbody><br> <br>“九五”期间<br>“十五”期间<br>“十一五”期间<br>GDP增长率(%)<br>8.3<br>9.5<br>11.2<br>税收增长率(%)<br>16.3<br>19.5<br>21.8 <br>税收弹性系数<br>1.37<br>2.24<br>1.95<br></tbody><br> 注:税收弹性系数=税收增长率/GDP增长率。若税收增长率小于GDP增长率,即税收弹性系数小于1,则纳税人整体税负减轻。<br>表2 中国基尼系数变化情况<br><tbody><br>20世纪80年代<br>2000年<br>2005年<br>2010年<br>0.21-0.27<br>0.412<br>0.485<br>0.481<br></tbody><br> 注:基尼系数是反映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指标。0.3以下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br>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br>材料二2012年11月“十八大”提出“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作为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有人认为,实现“收入倍增计划”离不开政府“放水养鱼”,切实实施减税政策,提高企业的投资能力和居民的消费能力,为经济的增长释放能量。<br>(1)描述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6分)<br>(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你为实现收入倍增计划提出合理建议。(12分)<br>(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实现“收入倍增计划”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原因。(10分)<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8330B300CEDA65903B41EC63BF81FCD0.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7AAF8752065866F411CFF3FBB808E9B2.png"><br><br>※题型:论述题※知识点:论述题※试题难度:中等<br>(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br>材料一习近平指出,面对人民群众新期待,我们必须坚定改革信心,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35年来,我们用改革的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br>材料二有专家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再创新能力关系着改革的成败。<br>(1)结合材料一,运用所学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知识分析改革的必然性。(12分)<br>(2)结合材料二,运刚《文化生活》中“文化创新”的知识,说说应如何提高创新能力。(12分)<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40D020D2283DD696FB1E8F1E3421F023.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47F6146E528BF4C4363156021DE3874B.png"><br><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