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8-21 08:15:01

2013届广东省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政治试卷(带解析)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tbody><br>我国是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发展低碳经济既是长久的大计,也是当前的大事。为此,企业应该<br><div[&nbsp;&nbsp;&nbsp;&nbsp;]<br>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扩大生产<br>②承担社会责任和环境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br>③加强科技开发与应用,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br>④以盈利为企业生产经营的根本出发点<br>A、①④<br>B、②③<br>C、①②④<br>D、①②③<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E7D3E85673EFE9CB95D8D96898399586.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某省“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城乡居民人均纯收人年均增长不低于10%,并争取农民收人实现更高的增长幅度”。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nbsp;&nbsp;)<br>①提高经济效益,实现经济健康发展<br>②加大“三农”投人,巩固完善强农惠农政策<br>③实行农产品政府定价政策,提高农民收人<br>④加大货币发行量,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A.①②&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①③&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C.②④&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D.③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8B0030C365994090B8FC9AF4C183A80B.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354E104E41A325A87775C857993A3039.png"><br><br>※题型:多选题※知识点:多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当地时间2011年10月31日,华尔街证券公司“全球曼氏金融”在纽约申请破产保护。这是欧洲债务危机造成美国金融机构破产的首起案例,标志着欧债危机已经入侵美国金融体系。这从一个侧面说明&nbsp;&nbsp;&nbsp;<br><tbody><br>A.资本全球化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br>B.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br>C.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br>D.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C51BCF869C58FFE612B17263C037DD58.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D1CF512D7E635C2106AB065EAC8CB844.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tbody><br>2011年某市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工作要求做到“两升一降一保证”,即:保证基层代表和妇女代表的比例比上一届有所上升,党政干部代表比例比上一届有所下降,少数民族代表、归侨代表比例依照法律规定予以保证。这一要求<br><div[&nbsp;&nbsp;&nbsp;&nbsp;]<br>A.能确保公民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r>B.能确保各民族在政治经济上的完全平等<br>C.有利于保证代表有较强的政治协商能力<br>D.有利于优化代表结构,体现人民民主的广泛性<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039B1414292C98C4C0586321B67CF33.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行政强制法,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在夜间或者法定节假日实施行政强制执行,情况紧急的除外。不得对居民采取断电、断水、断气等方式强制执行,公民受到行政强制权侵害时可获救济。这说明提高政府依法行政水平,要做到<br>①加强司法机关队伍建设&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②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br>③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④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公正执法<br><tbody><br>A.③④<br>B.①②<br>C.①③<br>D.②④<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8B0030C365994090B8FC9AF4C183A80B.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2CBBB13D3A76619D3AE3F15409B90FB8.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十二五”时期,吐鲁番地区将继续完善宗教活动场所危房改建、宗教人士培养培训等各项制度,使宗教活动合法有序,从宗教内部增强抵御渗透破坏活动的能力,带领广大信教群众和宗教界人士积极投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其目的在于(&nbsp;&nbsp;)<br><tbody><br>A.促进宗教的进一步发展<br>B.发挥宗教界在我国的积极作用<br>C.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br>D.促进宗教界的对外友好交流<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AFD041509239C7C34B2FD5A5491EC65E.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7FCB512B29030C39364321165FB4C680.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在德班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上,部分发达国家试图弱化《京都议定书》二期承诺,让发展中国家承担更多减排责任。对此,我国政府的立场是中国是负责任的国家,但这种责任不应是被强加、依附于别国的,而是共担的、有区别的,这一立场表明:<br>①竞争与冲突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br>②各国在环保上相互帮助、协力推进、共同呵护<br>③中国政府在对外活动中坚持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br>④中国政府维护我国国家利益同时愿意承担国际责任<br><tbody><br>A.①④<br>B.②③<br>C.②④<br>D.③④<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039B1414292C98C4C0586321B67CF33.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3F532C6BDEAFBE1DD09BF43176FBF0B3.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nbsp;&nbsp;&nbsp;古人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古代“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继承和创新,为人们修身养性、转变社会风气提供了一个非常好和非常具体的价值判断与导向。<br>这表明(&nbsp;&nbsp;&nbsp;)<br>①提出社会主义荣辱观就要求遵循古训②弘扬民族精神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③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我国优秀文化传统之中④社会主义荣辱观已成为每个公民的价值选择A.①③&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②③&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C.①④&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D.②④<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6900E09FAB5EBA344B8EA84E844FF07.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E8CFEAD66D19F69B8D23592BE5EE2820.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是(&nbsp;&nbsp;)<br>①二者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br>②只有注入时代精神,才能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br>③只有坚持培育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br>④时代精神是对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是民族精神的延伸<br><tbody><br>A.①<br>B.①②<br>C.①②③<br>D.①②③④<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039B1414292C98C4C0586321B67CF33.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D52EC34236C87B1B264891482B44207E.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目前浙江不仅已经实现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公共文化机构免费开放;同时,浙江艺术院团还开展“2012年万场文化活动下基层”活动,这两项活动共同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是&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br><tbody><br>A.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人们思想道德修养<br>B.挖掘传统文化内涵,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br>C.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br>D.变革文化传播方式,促进中国先进文化发展<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924B3E38A9B17011DDBB929C9A570330.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F3F95EB9B93F028F54034DA403B173BE.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7000米级海试3战告捷,2012年6月22日蛟龙号完成第三次下潜任务。据此回答题:<br>小题1:凡尔纳小说《海底两万里》里幻想的海底世界是惊险无比的,卡梅隆电影《深渊》里塑造海底是斗争激烈的,参与第二次下潜工作的潜航员唐嘉陵接受采访时表示,海底特别贫瘠,仔细观察才能看到指甲盖那么大的昆虫生物和一些生命活动迹象,比如类似蚯蚓住过留下的那些小孔。这再一次证明了<br><tbody><br>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之一<br>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br>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br>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r></tbody><br>小题2:海试现场专家表示,蛟龙号目前尚在验证阶段,多次下潜目的是验证其技术改进后的性能,找出并排除故障。第一次下潜时,蛟龙号曾出现声学系统等4个故障。经过科研人员反复检查,这些问题都已经解决。这个过程体现了<br>①世界是复杂的和不断运动变化的,人的认识是无止境的&nbsp;&nbsp;&nbsp;<br>②认识总是要受到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nbsp;&nbsp;&nbsp;<br>③认识是一个圆圈式的循环往复过程,人的认识具有规律性<br>④本质的暴露和展开有个过程,人的认识永远不能达到真理<br><tbody><br>A.①②<br>B.②③<br>C.②④<br>D.③④<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C1D54CE1D4809172133507230C5F7587.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7FB07562CD6F2F3322D2BA8751A72A9A.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美国的金门大桥是“4+4”八车道模式,由于上下班车流在不同时段出现两个半边分布不均的现象,桥上经常发生堵车问题。一个年轻人建议把原来“4+4”车道模式按照上下班的车流不同,改为“6+2”或“2+6”模式。整个桥面的车道仍是八车道,但堵车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故事告诉我们<br>①既要注重量变,更要促成质变<br>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br>③整体和部分的地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r>④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p>A、①③</p><p>B、①②</p><p>C、③④</p><p>D、②④</p><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039B1414292C98C4C0586321B67CF33.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83415B124CFF9DBCD33F5494A9D37BD7.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2012年我国加快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更加注重公平和可持续发展。下列关于我国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认识正确的是(&nbsp;&nbsp;&nbsp;)<br>①生产方式变革决定社会性质的变化&nbsp;&nbsp;&nbsp;②调整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nbsp;<br>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nbsp;&nbsp;&nbsp;④调整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br><tbody><br>A.②③<br>B.③④<br>C.①③<br>D.②④<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8B0030C365994090B8FC9AF4C183A80B.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6244AE8D82BB5B3E38E2B42D6B0D1EE4.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较难<br>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br>当前,我国居民消费的提升虽有进步,但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2012年3月5日,温总理在向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时特别强调: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是我国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立足点,是今年工作的重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br>材料一:2010-2011年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指标<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1/CCD6741B037007438EB9D0521AA2DE82.png"><br>style="vertical-align:middle;VERTICAL-ALIGN:middle;"><br>材料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温总理提出201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预期目标为7.5%,低于8%,这是八年来第一次。对此,总理认为,这是综合各方面的情况确定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略微调低,主要是要与“十二五”规划目标逐步衔接,引导各方面把工作着力点放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以利于实现更长时期、更高水平、更好质量发展”。<br>(1)指出材料一中包含的经济信息。<br>(2)结合材料一、二,分析影响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的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br>(3)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主动降速给我们的唯物论启示。<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4A3493E03B3C6E718F6B3854C0669CA9.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99AC1BD32817BB1DD6727FA79A9EBD3F.png"><br><br>※题型:论述题※知识点:论述题※试题难度:中等<br>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br>现在,广东省各地都在开展学习和践行“广东精神”的活动。<br>材料一:2003年,广东省曾经将“广东精神”概括为“敢为人先、务实进取、开放兼容、敬业奉献”。随着时代和经济社会的变化,精神建设重点也发生了变化,新时代广东精神应运而生。2011年12月起,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组织各界进行讨论,征集新时代广东精神。各级党委、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开展讨论,新老广东人、专家学者和民主党派人士、无党派人士等也通过网络和报刊、座谈会等形式积极建言献策。2012年5月召开的中共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正式公布了“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时期广东精神。厚于德,侧重于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诚于信,侧重于对现代市场经济伦理的融合和坚守;敏于行,侧重于对敢为、实干的当代广东鲜明特色精神的彰显。目前中共广东省委正大力宣传新时代广东精神。<br>材料二:广东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直接体现。广东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脉相承,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广东的具体化。“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广东精神,既是广东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文化特质和精神品格,也必将成为引领广东发展的精神力量。<br>材料三:在新广东精神产生的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新老广东人、专家学者等通过网络充分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和意见,网络已成为公民政治参与和民意表达的新平台和新渠道。然而,并不是每个公民的民意表达都是趋于理性和真实的建设性言论。对社会上发生的一些突发性事件,某些网络民意表达,显得盲从和极端化,甚至扩散“不信任政治”的言论,以至于误导社会大众。<br>(1)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有关公民的知识,谈谈你对公民通过网络表达民意的认识。(12分)<br>(2)联系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新广东精神的理解。(8分)<br>(3)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分析中共广东省委在提炼新时代广东精神的过程中是如何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8分)<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99B4F07482AB3112B8355A47D31BC25B.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DDAD001921DC1BCA247FA938483C1381.png"><br><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3届广东省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政治试卷(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