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四川省成都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卷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2008年奥运会期间,北京和平广场上将摆上红色、彩色、黄色、绿色的大足太空荷花。经过太空育种的荷花,不仅延长了生长期和提高了观赏性,还达到了冬季荷花开的目标,荷花既保持了清新高雅的品质,又多了一丝雍容华丽的气质,这表明 ( )<br><tbody><br>A.在特定条件下,意识可以决定物质<br>B.物质是可以创造的<br>C.类产生之后自然界是主观的<br>D.改造自然物是人的本质能力的体现<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经过多年的努力,2007年8月,我国绕月探测工程终于转入飞行任务实施阶段。回答下列各题<br>小题1:从哲学角度看,下列选项中属于物质的是<br>①月球 ②月影 ③绕月探测计划 ④绕月设备 ⑤力学三定律<br><tbody><br>A.①④⑤<br>B.①②④<br>C.①③④⑤<br>D.①②④⑤<br></tbody><br>小题2:“飞天揽月”是中国几代人的梦想,但由于历史和社会条件的制约,直到今天梦想才可能转化为现实。这段话表明( )<br><tbody><br>A.自然界是客观的,人们无可抗拒<br>B.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br>C.世界的本质是物质<br>D.人们可以通过改造规律为人类服务<br></tbody><br>小题3:此次我国探月工程计划的内容之一是要研究距离地球4万到40万公里范围里面的空间环境,因为这是地球到月球之间的通道,对于地球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这表明( )<br><tbody><br>A.只要人们努力,自然物的属性与规律就可能以人的意识为转移<br>B.只要人们努力,就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属性与规律,为自己服务<br>C.要利用月球为我们服务,就得研究月球及相关事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br>D.人们利用月球的前提是人们对月球的正确认识<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6461492BC30B8D67C47AE950D8212DB9.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14CC5D4DBB230F9157437F86B109FB44.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tbody><br>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10多个省区持续降雪、出现低温冰冻的极端天气现象,造成严重的灾害,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极大困难和损失。有专家指出,极端天气如果发生在远古或者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就不会构成如此严重的灾难。之所以造成如此严重灾害,和时值“春运”、发生在人口稠密、经济发展较快地区以度防灾准备不足等因素共同起作用有密切关系。鉴于此,我国政府提出,越是经济发展越要高度重视防范灾害的工作。回答1~3题。<br>1、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极端天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表明<br><div[ ]<br>①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也随之深化和发展<br>②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和失控<br>③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界的联系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br>④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使人类超越自然而逐渐成为自然界的主宰<br>A、①②<br>B、②③<br>C、①③<br>D、②④<br>2、灾害一般是在各种不利因素同时出现时发生的,对人们生产、生活各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不利影响。这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br><div[ ]<br>①联系是普遍的,因此任何事物都可以是某一特定事件的原因或者结果<br>②联系是多样的,因此应该全面地认识与事件有关的各种联系<br>③联系是客观的,因此事件的发生与人的活动无关<br>④联系是有条件的,因此应该注意具体地分析事件发生的各种条件<br>A、①②<br>B、②③<br>C、①③<br>D、②④<br>3、抗灾救难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这个思想的哲学依据是,人能够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br><div[ ]<br>①认识自然规律,精确预见自然的未来变化<br>②认识人类行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后果<br>③采取适当的行动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结果产生<br>④采取适当的行动改变自然规律和相关的条件<br>A、①②<br>B、②③<br>C、①③<br>D、②④<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21227D9659FA229B1EAD35EB413FE7FF.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神舟七号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07-22:27择机发射圆满成功。回答下列各题。<br>小题1:“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凝聚了航天人继续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这种崇高精神将激励着人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不断进取,开拓创新。这表明 ( )<br>①符合规律的个人活动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②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br>③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的④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br><tbody><br>A.①②<br>B.②③<br>C.①③<br>D.③④<br></tbody><br>小题2:神舟七号飞船于9月25日晚21:07-22:27择机发射,之所以“择机”发射,是因为<br><tbody><br>A.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r>B.办事情要有认真精神<br>C.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br>D.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C1D54CE1D4809172133507230C5F7587.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14CC5D4DBB230F9157437F86B109FB44.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新闻时时发生,视角各有不同。"这句话反映的哲理是( )<br><tbody><br>A.物质不能脱离意识而存在<br>B.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可以改变的<br>C.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br>D.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具有多样性为满足<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039B1414292C98C4C0586321B67CF33.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14CC5D4DBB230F9157437F86B109FB44.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tbody><br>为满足北京奥运会期间各国运动员对蔬菜种类与营养的不同需求,中国农艺师引进了多种新品种洋菜,根据北京地区及周边省市的海拔高度来确定各种蔬菜的种植与运输方案,使洋菜“本土化”,打破了“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回答1~2题。<br>1、农艺师打破“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的观念。遵循的哲学依据是<br><div[ ]<br>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br>B、人可以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前提条件<br>C、人不能改变规律,但能改变规律起作用的具体状况<br>D、客观事物的规律是客现的,思维活动的规律是主观的<br>2、农艺师能使洋菜“本土化”,是因为<br><div[ ]<br>A、主观联系是对客观联系的反映<br>B、客观联系是主观联系的外在表现<br>C、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改变事物固有的联系<br>D、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建立事物新的具体联系<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54F1ED5F827A1B36AFC2814F9AE29507.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2008年8月8日开幕的北京奥运会成为全世界人民共同的盛大节日,也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舞台。“金玉良缘”的北京奥运会奖牌创造性地将象征尊贵和美德的“金”、“玉”材质组合在一起,将最耀眼的中华文化呈现给世人。从哲学角度分析,北京奥运会奖牌设计具有( )<br><tbody><br>A.原创性,不受客观存在的制约<br>B.主观性,来源于艺术家的灵感和创意<br>C.创新性,充分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br>D.客观性,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924B3E38A9B17011DDBB929C9A570330.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14CC5D4DBB230F9157437F86B109FB44.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只要闭上眼睛,世界上就没有什么悬崖”的观点( )<br>①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②认为意识决定物质 ③强调物质决定意识 ④歪曲了世界的本来面目<br><tbody><br>A.①②<br>B.①④<br>C.②④<br>D.①③<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924B3E38A9B17011DDBB929C9A570330.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14CC5D4DBB230F9157437F86B109FB44.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他的学生克拉底鲁则说:“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回答下列各题<br>小题1:赫拉克利特的观点<br><tbody><br>A.肯定了物质的运动性<br>B.是形而上学的观点<br>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br>D.夸大了物质的绝对运动<br></tbody><br>小题2:克拉底鲁的观点<br><tbody><br>A.正确说明了运动和静止的关系<br>B.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将会导致不可知论<br>C.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br>D.夸大了事物的相对静止,肯定了事物运动的绝对<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B661D831148A90FDEF2A5BB60457FB7D.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14CC5D4DBB230F9157437F86B109FB44.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为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确保农民增收,某市政府提出了观念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坚持做到“三管三不管”,即管政策引导,不管生产经营;管规范运作,不管具体方式;管市场开拓,不管农民具体行为。去年,全市农业增加值42亿元,比上年增长7.3%。回答下列各题。<br>小题1:材料蕴涵的哲学道理是( )<br><tbody><br>A.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br>B.只要观念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就能获得成功<br>C.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能够推动事物的发展<br>D.有了正确的思想意识就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br></tbody><br>小题2:该市的做法给我们政府的启示是( )<br>①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从实际出发,不断解放思想②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必须按价值<br>规律办事③发展市场经济要放手发动群众,政府不应干预 ④要从发展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br><tbody><br>A.①②<br>B.②③<br>C.①②③<br>D.①②④<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54F1ED5F827A1B36AFC2814F9AE29507.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14CC5D4DBB230F9157437F86B109FB44.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2007年5月29日,一场突如其来的饮用水危机降临到江苏省无锡市,其罪魁祸首就是太湖蓝藻。小小蓝藻在一夜之间打乱了数百万群众的正常生活,也触动了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敏感神经。回答下列各题<br>小题1:太湖蓝藻泛滥导致了无锡市的水危机,也引发了人们对环境保护问题的再思考。上述材料说明:<br><tbody><br>A.原因和结果是可以互相转化的<br>B.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br>C.事物之间都存在着整体和部分的联系<br>D.任何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br></tbody><br>小题2:多年来,某些企业、政府、群众无视环境保护而发展经济,终于酿制了越来越多的“苦果”供自己品尝。这说明;<br><tbody><br>A.联系是无条件的,因而人们必须认真对待事物之间的联系<br>B.联系是客观的,无视联系的客观性做事会导致不良的结果<br>C.联系是普遍的,一个原因只能产生一个结果<br>D.联系是多样的,多个原因会产生同一个结果<br></tbody><br>小题3:要制止“蓝藻事件”的再发生,就必须建立跨部门跨流域的统一综合治理机制。从哲学角度看,之所以要采取统一的综合治理机制是因为;<br><tbody><br>A.整体具有部分所没有的功能,看问题要从整体着眼<br>B.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要重视局部<br>C.规律是客观的,我们只有改造规律才能更好地为已服务<br>D.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我们必须重视整体与部分的联系<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FAEFB28050EE4B986D30F44A091078BE.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14CC5D4DBB230F9157437F86B109FB44.png"><br><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较难<br>就人与自然的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曾作出如下论断:<br>恩格斯说:“我们对自然界的全部支配力量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马克思说:“我们这个世界面临的两大变革,即人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同本身的和解。”<br>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的哲学知识,说明应该如何理解和处理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0A0583125BFEDDB823F4C67B2A76550.png"><br>解析<br>略<br>※题型:简答题※知识点:简答题※试题难度:较易<br>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对科学发展观作了精辟的阐述:“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br>运用所学有关哲学常识,结合材料简要分析:<br>(1)、材料体现了唯物论的什么道理(8分)<br>(2)、材料体现了辩证法的什么道理(10分)<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21A8A4CD46B2BB9440B2AAAA27EBAB9D.png"><br>解析<br>略<br>※题型:论述题※知识点:论述题※试题难度:容易<br>材料一(12分)苍茫广袤得青藏高原,神秘辽阔得东亚腹地,唐蕃古道,历史上一直在尝试打通高原与内陆得道路。然而,进藏却是一条无比艰险得天路,它的路标就是荒野中连绵延伸的白骨。今天,数万名铁路建设者开进雪域高原,毅然建造起了“可与长城媲美”的人类历史上得伟大工程-------青藏铁路。<br>材料二 2009年12跃15日,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将率先动工。港珠澳大桥跨海逾35公里,相当于9座深圳湾公路大桥,成为世界最长得跨海大桥;大桥将建6公里的海底隧道,施工难度世界第一; 港珠澳大桥建成厚,使用寿命长达120年,可抗击八级地震。<br>请用唯物论和辩证法得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D84FAA81B6C115CC91CAB050E1752E88.png"><br>解析<br>略<br>※题型:论述题※知识点:论述题※试题难度:容易<br>(12分)材料一被称为“改变地球命运”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于2009年12月7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开幕。110个国家的领导人和190多个国家超过1.5万名的各界代表,在此后12天的时间里就各国在温室气体排放与控制方面的权利和义务进行谈判和磋商。在这一轮全球瞩目得气候变化大会临近之际,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1月25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这一目标远远高于美国宣布的减排17%、欧盟提出的最高减排30%的目标。材料二 清华大学低碳能源实验室主任、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认为,中国提出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得减排目标,并不是出于外部压力,而是中国可持续发展得内在要求。其根本目的就是加速淘汰国内低技术能级、“三高”的低端制造产能。因而,减排的目标对于中国国家和企业来说,是实现中国经济、科技以及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都向低碳型转型得一场深刻革命。<br>请从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两个角度,分析上述两则材料所蕴含的哲学道理。<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6617C7968C66C27F6061DEDE3A67892C.png"><br>解析<br>略<br>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