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s 发表于 2021-8-21 08:04:02

2010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政治

※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近年来,笔记本电脑市场发展迅速。与前几年相比,笔记本电脑配置普遍提高,而价格却普遍降低。其根本原因是<br><tbody><br>A.科技进步提高了商品的使用价值<br>B.科技进步推动了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br>C.商品价格的高低受供求关系的影响<br>D.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提供了降价空间<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E7D3E85673EFE9CB95D8D96898399586.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14CC5D4DBB230F9157437F86B109FB44.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我们不仅要通过发展经济,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通过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把“蛋糕”分好。这要求<br>①逐步消除收入分配差距,防止两极分化<br>②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br>③取缔非法收入,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br>④发挥财政税收的调节作用,完善社会保障制度<br><tbody><br>A.①②③<br>B.②③④<br>C.①③④<br>D.①②④<br></tbody><br><br>答案<br>略</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20l0年3月的北京,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隆重举行。回答6—8题。<br>6.“网络问政”成为2010年两会新亮点。一项由中国政府网和新华网联合推出的“我向总理报民生”两会建议征集活动,吸引了超过20万名网民的参与。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与网友进行了在线交流。“网络问政”<br>①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新型、有效平台<br>②有利于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br>③使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渠道更加畅通<br>④使公民韵提案权得到更好的落实<br>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j<br>7.全国政协工作报告指出,人民政协应该心系国事、情牵民生,积极协助党和政府做好<br>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这表明<br>①关注民生是人民政协工作的主题<br>⑦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br>③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重要职能<br>④人民政协是担负重要职能的国家机关<br>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br>8.每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时,身着民族服装的少数民族代表总会引起人们的关注。<br>目前,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全国人大代表,历届全国人大中,少数民族代表人数占代表总人数的比例,均高于同期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这直接体现了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br>问题上<br>A.坚持民族平等的原则B.坚持民族团结的原则<br>C.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原则D.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19A6B974EC5FE4D72B64650898B2106C.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14CC5D4DBB230F9157437F86B109FB44.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2009年6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在郑州采访一起征地纠纷时,该市规划局一位副局长质问记者:“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事件经报道后引起广泛关注。该副局长的说法<br>①有效维护了党的利益和党的形象<br>②违背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br>③否定了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统一<br>④表明必须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和党的执政能力<br><tbody><br>A.①②③<br>B.①②④<br>C.②③④<br>D.①③④<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924B3E38A9B17011DDBB929C9A570330.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14CC5D4DBB230F9157437F86B109FB44.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2009年11月3日,被称为“简版”《欧盟宪法条约》的《里斯本条约》在所有27个成员国完成批准程序,欧盟一体化进程又迈出关键一步。该条约最终获得欧盟全部成员国批准表明<br><tbody><br>A.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br>B.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br>C.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比竞争更重要<br>D.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8B0030C365994090B8FC9AF4C183A80B.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14CC5D4DBB230F9157437F86B109FB44.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某校通过组织学生观看红色影片、举办“歌唱祖国”校园合唱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庆祝祖国60华诞,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操,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学校这样做是基于<br><tbody><br>A.文化是指人类的全部的精神活动<br>B.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br>C.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活动<br>D.文化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往往是被动接受的<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924B3E38A9B17011DDBB929C9A570330.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14CC5D4DBB230F9157437F86B109FB44.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容易<br>2009年,我国政府继续实施文化“走出去”战略,持续扩大中华文化的全球影响力。10月8日,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在“欧洲的中心”比利时开幕,这是我国继中法文化年后,在欧洲举办的最大规模文化活动,被欧洲人称为“来自中国的诱惑”,也让世界见证着“中国元素的精彩”。这说明<br>①全面吸收,消除差异,才能使中华文化走向世界<br>②全面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发展的前提<br>③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r>④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E7D3E85673EFE9CB95D8D96898399586.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14CC5D4DBB230F9157437F86B109FB44.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tbody><br>2009年9月20日,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活动旨在通过评选表彰,引导全社会学习先进人物,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建立具有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形成全民族全社会的道德力量。以模范人物为榜样,青年学生要<br><div[&nbsp;&nbsp;&nbsp;&nbsp;]<br>①见贤思齐,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②大处着眼,不受小节的束缚③明辨是非,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④加强修养,不断改造主观世界<br>A.①②③<br>B.①③④<br>C.①②④<br>D.②③④<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E7D3E85673EFE9CB95D8D96898399586.png"><br>解析<br>略<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中等<br>“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引人深思。破解这一命题的关键在于创新。关于创新,下列表述正确的有&nbsp;&nbsp;()<br>①创新就是要敢于突破规律,超越现实&nbsp;&nbsp;&nbsp;<br>②创新就是要使思想与实际相符舍,主观与客观相统一<br>③创新就要与时俱进,敢于突破落后观念的束缚<br>④创新是否定之中有肯定,即辩证的否定<br><tbody><br>A.①②③<br>B.①③④<br>C.①②④<br>D.②③④<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7039B1414292C98C4C0586321B67CF33.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10646B08971346A9D65AEC263D16ACC1.png"><br><br>※题型:单选题※知识点:单选题※试题难度:较易<br>2009年7月22日,近500年在中国境内持续时间最长的日全食景观如约上演,前后持续长达两个多小时,近3亿人可以观测到这场难得的天象盛宴。人们能够准确预测日食,说明<br><tbody><br>A.科学理论是预测正确与否的检验标准<br>B.自然界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r>C.发挥主观能动性,人能够认识世界<br>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br></tbody><br><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924B3E38A9B17011DDBB929C9A570330.png"><br>解析<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Explain/1/8/14CC5D4DBB230F9157437F86B109FB44.png"><br><br>※题型:论述题※知识点:论述题※试题难度:容易<br>(8分)<br>在我国,人民选举代表,组成各级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一行使国家权力。但城乡人17选举人大代表的比例,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1953年制定的选举法,根据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全国人大代表中农村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为8:l。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城乡人口结构比例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适时修改《选举法》,规定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实行城乡同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举措。<br>运用所学哲学道理,说明我国城乡人口选举人大代表比例调整的正确性。(8分)<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5673FCCF20D3605449F881D4A39D2402.png"><br>解析<br>略<br>※题型:论述题※知识点:论述题※试题难度:容易<br>(14分)<br>材料一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国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作为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大规模增加财政支出。同时,投入教育、卫生、社保、就业和住房等民生领域的中央财政,比上年增长29.4%,把“保增长”与“惠民生”有机结合起来。我国在世界率先实现经济回升向好,社会事业和谐进步,呈现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br>(1)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关系。(7分)<br>材料二物价变动,事关民生。过去的一年,在“保增长”的同时,物价上涨和通胀预期也<br>在不断牵动着百姓的神经,考验着政府的智慧。其中,自来水、生活用电和煤气等事关人民生活的产品的提价,更是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br>(2)有人认为,资源性产品价格偏低,不利于正确引导居民消费,造成资源浪费,提价势在必行。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7分)<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169D83493B517E5F0813805EF16E052D.png"><br>解析<br>略<br>※题型:论述题※知识点:论述题※试题难度:容易<br>(24分)<br>表1&nbsp;2006--2009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br><tbody><br>&nbsp;<br>年份<br>文化产业增加值<br>&nbsp;&nbsp;&nbsp;总量<br>&nbsp;比上年增长<br>&nbsp;占GDP比重<br>&nbsp;2006<br>&nbsp;&nbsp;&nbsp;5129亿元<br>&nbsp;&nbsp;&nbsp;21.5%<br>&nbsp;&nbsp;&nbsp;2.45%<br>&nbsp;2007<br>&nbsp;&nbsp;&nbsp;6412亿元<br>&nbsp;&nbsp;&nbsp;25.2%<br>&nbsp;&nbsp;&nbsp;2.6%<br>&nbsp;2008<br>&nbsp;&nbsp;&nbsp;7600亿元<br>&nbsp;&nbsp;&nbsp;18.5%<br>&nbsp;&nbsp;&nbsp;2.75%<br></tbody><br>&nbsp;&nbsp;&nbsp;注:①2009年1—7月,在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经济增速明显下滑的形势下,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增幅仍达17%。北京、上海、广东、云南、湖南、深圳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过5%。②20世纪80年代,美、日、英、意等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经达到20%左右。<br>表2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支出总额(单位:亿元)<br><img itype="gif"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1/22735C351AD5B41A1CF913B7B4AE6460.gif"style="vertical-align:middle;VERTICAL-ALIGN:middle;"><br>注:2008年我国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根据国际经验估算,我国文化消费支出总量应<br>该在4万亿元左右。<br>(1)指出表l、表2(含注)反映的经济信息,并据此分析振兴我国文化产业的经济意义。材料一文化产业是能够带给人们希望和光明的产业,特别在经济萧条时期,人们需要通过文化消费来缓解压力,抚慰心灵、激励斗志,战胜困境。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有时会出现“反经济周期”运行。1929年经济危机造就了好莱坞和迪斯尼,美国一跃成为文化产业强国。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韩剧、韩国音乐等“韩流”风行亚洲。<br>(2)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文化产业的“反经济周期”现象进行阐释。(6分)<br>材料二影视制作、演艺娱乐、网络游戏、动漫制作、出版发行……文化产业及其产品越<br>来越多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在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在影响着社会。文化产业已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支柱产业,而我国的文化产业尚属于新兴产业,面临着活力不强、融资困难、人才短缺、文化贸易逆差大等问题。从国际经验看,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的作用不可低估。<br>(3)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对我国政府如何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7分)<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345B1381961A2A502DF92E6BEFCC92B6.png"><br>解析<br>略<br>※题型:材料分析题※知识点:材料分析题※试题难度:较难<br>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竞选期间就以“绿色倡议”为诉求,迎合气候意识日益增强的广大选民。但美国作为碳排放第一大国,目前的减排承诺却是主要发达国家中最低的。奥巴马力挺的《清洁能源安全法案》在众议院以微弱优势通过,参议院的气候立法工作被一再推迟。民主党认为法案有利于促进美国经济转型,共和党保守派则认为提高减排目标将严重削弱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损害美国的经济利益。有评论认为,“国内政治制约奥巴马减排努力”。<br>(1)从美国政体的角度,说明奥巴马在竞选时“迎合广大选民”的原因。<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国内政治制约奥巴马减排努力”的认识。<b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06BFB351D55AEB8FBF0A97FFA89F1BBE.png"><br>解析<br>略<br>※题型:论述题※知识点:论述题※试题难度:较易<br>(10分)【公民道德与伦理常识】<br>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会议就《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如何减排温室气体进行讨论。由于发达国家在减排问题上既想违背承诺、少承担应尽责任,又想将不合理要求强加于发展中国家,导致分歧严重。经过13天艰难谈判,会议最终达成不具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br>(1)结合材料,说明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应该坚持的原则。(2分)<br>(2)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必须走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请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你的建议。(8分)<br>答案<br><img src="https://picture1.zhihuicn.com/Answer/1/8/0E0755B39F9D3FDC977D5BB479768DB0.png"><br>解析<br>略<br>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10年山东省临沂市高三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