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4 14:16:49

北大“掐尖”:变被动回应为主动出击

<p>2023年北大首次推出校长实名推荐制而受到舆论普遍的掐尖争夺生源的指责时,北大还是在反驳和辩解(《北大首次回应推优掐尖说》 ),但是北大最有代表性的回应文章当数北大教务部副部长、元培学院副院长卢晓东2023年12月8日在《科学时报》上的《校长实名推荐,非智力品质开始呈现》。文章回顾了校长推荐制试行引发的始料未及的种种热议,称校长们的推荐理由,真的让人眼睛一亮。</p><p>卢晓东指出按高考成绩单一标准录取的学生,从北大的培养目标来看并非是最合适的生源。高考显然考不出学生的好奇心,也考不出学生的抱负和坚忍。</p><p>他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学生高考成绩很高,但父母每周都要到学校,为孩子打扫卫生和洗衣服另一个是学生高考成绩很高,但人生的最高抱负就是成为外 企一名收入很高的会计。按照目前高考制度北大必须录取,学生将来成为行业引领性人物的几率是否很高?却受到质疑。</p><p>卢晓东认为,在已经公开的校长实名推荐的学生评语中,北大看到了学生们其他的优秀品质,这些品质对于成为行业引领性人物,无疑比单独的智力更加重要。</p><p>在文中他列举了提出股票价格波动模型的华南师大附中学生梁昊等4名同学,来分析他们身上的创造力、抱负等非智力的优秀品质。这些学生的录取如果使得北大在高考中录取的状元数低于他校,对北大反而是更好的事。文中称,如果说北大掐尖儿,那么此尖儿非彼尖儿。</p><p>总之,2023年北大在面对舆论的质疑,从不承认自己在掐尖,而是反复说明校长实名推荐制虽然未能录取偏才怪才,但是录取的的考生都具有其他优秀品质。</p><p>然而在2023年,北大充分地做好了媒体公关的准备,变被动回应为主动出击。北大完全不再忌讳掐尖的指责,在公示校长实名推荐名单的同时,十分理直气 壮地向公众表明:北大不鼓励招收偏才、怪才,北大校长实名推荐制就是希望招收综合素质全面、学科成绩突出、具备发展潜能的优秀学生,并给足了 四条理由来释疑不招偏才怪才(详见:《北大回应质疑:偏才怪才不应成高招指挥棒》)。</p><p>北大的表态无非就是在说:我就是掐尖了,又怎么样?</p><p>北大的四条释疑理由看似很有道理,不容置疑。但是唯一经不起推敲的就是,校长实名推荐制毕竟还是自主招生的一种表现形式,最终还是要通过自主招生面试才能获得降分录取的优惠条件。而教育部在最初2023年的《自主招生定义及特点》 就对自主招生的招生对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p><p>一般要求是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等</p><p>这里根本就没有提到学科成绩是否需要特别优秀。实际上指的就是某一方面的偏才怪才吗?如果大学要招收学科成绩突出综合素质全面的人才,通过正常的高考录取程序就行了,何必还要搞校长实名推荐?</p><p>自主招生大战到今日已经不再需要为自己的行为作任何粉饰了。北大讲出了许多自主招生高校想讲有不敢公开讲的话。这是高校争夺生源必要的手段,已经愈加赤裸裸了。</p><p>附:2023年1月23日北大释疑不鼓励招收偏才怪才的四条理由:</p><p>(晨雾根据2023年1月24日《新京报》文章《北大首次释疑不招怪才》 归纳整理)</p><p>第一,中学教育不是大学教育的预科班,不是为了上大学而开设的培训班。教育的核心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偏才、怪才不是中学教育的目标。</p><p>第二,偏才、怪才的标准很难准确界定。到底哪些领域算是偏、算是怪?什么程度算是偏、算是怪?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p><p>第三,大学的选拔标准带有指挥棒性质。如果大学把偏才、怪才作为选拔标准,那就一定会出现大批根据这个标准制造出来的偏才、怪才。实际上,这样的偏才、怪才不是我们希望的拔尖创新人才。这对基础教育的不利影响十分严重。</p><p>第四,进入21世纪,不能再用一个世纪以前的偏才、怪才标准去培养今天的学生。事实上,如果没有良好的学习能力和研究潜力,偏才、怪才即使能够进入大学,也很难完成正常的学习,更谈不上毕业后实现创新。</p><p>自主招生定义及特点</p><p>自主招生定义:</p><p>自主招生是扩大高校自主权、深化高校招生录取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对选拔优秀创新人才的新探索。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 区、直辖市)确定的与试点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的,省级招办应向考生选报的试点学校投档;试点学校进行综合评价、自主选拔录取。</p><p>招生特点:</p><p>自主招生录取有如下特点:</p><p>1.自主招生录取人数控制在试点学校本年度招生计划的5%以内,招生的名额用学校预留计划,不占用分配给各省市的招生计划指标,既保护了各地报考院校的优秀考生,又不损害本 省市其他考生的利益。</p><p>2. 被预选的考生可获得政策性保护,即使高考分数未达到该高校在当地的投档线(一般在投档线下20分以内),仍有可能被录取。</p><p>3.招生高校制订自主招生录取方案,并纳入招生章程,向社会公布。各高校自主招生方案主要包括如下内容:</p><p>(1)招生对象。一般要求是具有超常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或在文学、艺术、体育等方面有特殊才能;或综合素质名列前茅等,而且必须是应届高中毕业生;</p><p>(2)招生范围。一般指定在部分省市自主招生,许多自主招生学校已将招生范围扩大到全国各地;</p><p>(3)招生程序。学生本人申请,相关学校或教师推荐也可自荐、试点院校测试并认定为自主选拔录取人选;</p><p>(4)录取原则。</p><p>A:预选上考生第一志愿必须报该试点院校,且高考成绩须达到该校规定的水平(如该校在当地投档线以下20分以内)方予以录取。</p><p>B:被预选的学生如果第一志愿未报该校或者高考成绩未达到该校规定的要求,则参加正常的渠道和程序录取。</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大“掐尖”:变被动回应为主动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