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4 14:16:44

2023中国大学社会科学贡献力排行榜

<p>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能力最强</p><p>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哲学社会科学,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处理与世界关系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哲 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水平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状态和文明素质。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密集,力量雄厚,学科齐全,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的主力军,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动力源。</p><p>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我国目前设置的人文社会科学奖励中,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是奖 励级别最高、最具代表性的国家级人文社会科学奖励。中国校友会网2023中国大学社会科学贡献力排行榜以2023年至2023年我国高校获得的国家重 大社会科学奖励为数据基础统计得出,是衡量高校社会科学贡献力的重要尺度,是反映改开开放30多年来我国高校社会科学领域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创新力的重要 标志,客观地反映了我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水平和社会影响。</p><p>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北京大学获53项国家重大人文社科奖励,以绝对优势高居中国校友会网2023中国大学社会科学贡献力排行榜榜 首,遥遥领先于其他高校,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力最强,社会科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水平最高、贡献力最大、竞争力最强的高校;中国人民大学有26项,位 居第二;复旦大学有22项,居第三;武汉大学有20项,列第四;北京师范大学有19项,居第五,这四所大学也表现较强的人文社会科学贡献能力,是我国人文 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华东师范大学有14项,列第六;四川大学有10项,居第七;南开大学有9项,居第八;厦门大学有8项,居第九;华中师范大学、浙 江大学和中山大学各有7项,并列第十。</p><p>位居中国校友会网2023中国大学社会科学贡献力排行榜前二十的其他高校依次是吉林大学、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山东大学、中央民族大 学、内蒙古大学、清华大学、西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等院校,获奖数量均在3项以上。从高校分布的地区来看,北京地区高校的社会科学研究水平最 高,社会科学贡献能力最强,获国家重大人文社会科学奖励数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其次是上海、湖北、江苏等省市,但是与北京地区的高校相比差距较大。</p><p>中国校友会网2023中国大学社会科学贡献力排行榜</p><table width="700" border="1px" cellspacing="0px"><tbody><tr><td>名次</td><td>学校名称</td><td>所在省市</td><td>奖励数量</td></tr><tr><td>1</td><td>北京大学</td><td>北京</td><td>53</td></tr><tr><td>2</td><td>中国人民大学</td><td>北京</td><td>26</td></tr><tr><td>3</td><td>复旦大学</td><td>上海</td><td>22</td></tr><tr><td>4</td><td>武汉大学</td><td>湖北</td><td>20</td></tr><tr><td>5</td><td>北京师范大学</td><td>北京</td><td>19</td></tr><tr><td>6</td><td>华东师范大学</td><td>上海</td><td>14</td></tr><tr><td>7</td><td>四川大学</td><td>四川</td><td>10</td></tr><tr><td>8</td><td>南开大学</td><td>天津</td><td>9</td></tr><tr><td>9</td><td>厦门大学</td><td>福建</td><td>8</td></tr><tr><td>10</td><td>华中师范大学</td><td>湖北</td><td>7</td></tr><tr><td>浙江大学</td><td>浙江</td><td>7</td></tr><tr><td>中山大学</td><td>广东</td><td>7</td></tr><tr><td>13</td><td>吉林大学</td><td>吉林</td><td>6</td></tr><tr><td>南京大学</td><td>江苏</td><td>6</td></tr><tr><td>15</td><td>东北师范大学</td><td>吉林</td><td>5</td></tr><tr><td>山东大学</td><td>山东</td><td>5</td></tr><tr><td>17</td><td>中央民族大学</td><td>北京</td><td>4</td></tr><tr><td>内蒙古大学</td><td>内蒙古</td><td>4</td></tr><tr><td>清华大学</td><td>北京</td><td>4</td></tr><tr><td>20</td><td>西北大学</td><td>陕西</td><td>3</td></tr><tr><td>南京师范大学</td><td>江苏</td><td>3</td></tr><tr><td>西南大学</td><td>重庆</td><td>3</td></tr><tr><td>23</td><td>云南大学</td><td>云南</td><td>2</td></tr><tr><td>苏州大学</td><td>江苏</td><td>2</td></tr><tr><td>中国政法大学</td><td>北京</td><td>2</td></tr><tr><td>陕西师范大学</td><td>陕西</td><td>2</td></tr><tr><td>辽宁大学</td><td>辽宁</td><td>2</td></tr><tr><td>北京外国语大学</td><td>北京</td><td>2</td></tr><tr><td>河北大学</td><td>河北</td><td>2</td></tr><tr><td>北京语言大学</td><td>北京</td><td>2</td></tr><tr><td>31</td><td>山西大学</td><td>山西</td><td>1</td></tr><tr><td>南京农业大学</td><td>江苏</td><td>1</td></tr><tr><td>兰州大学</td><td>甘肃</td><td>1</td></tr><tr><t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td><td>湖北</td><td>1</td></tr><tr><td>上海财经大学</td><td>上海</td><td>1</td></tr><tr><t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td><td>北京</td><td>1</td></tr><tr><td>福建师范大学</td><td>福建</td><td>1</td></tr><tr><td>山东师范大学</td><td>山东</td><td>1</td></tr><tr><td>首都师范大学</td><td>北京</td><td>1</td></tr><tr><td>天津师范大学</td><td>天津</td><td>1</td></tr><tr><t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td><td>北京</td><td>1</td></tr><tr><td>北京电影学院</td><td>北京</td><td>1</td></tr><tr><td>上海戏剧学院</td><td>上海</td><td>1</td></tr><tr><td>中央戏剧学院</td><td>北京</td><td>1</td></tr><tr><td>徐州师范大学</td><td>江苏</td><td>1</td></tr><tr><td>华南理工大学</td><td>广东</td><td>1</td></tr><tr><td>烟台大学</td><td>山东</td><td>1</td></tr><tr><td>西北师范大学</td><td>甘肃</td><td>1</td></tr><tr><td>华南师范大学</td><td>广东</td><td>1</td></tr><tr><td>安徽大学</td><td>安徽</td><td>1</td></tr></tbody></table><p>自2023年起,中国校友会网和《21世纪人才报》以衡量高校科学与人才贡献力为评价目标已连续9年开展中国大学评价研究工作。《2023中国 大学评价研究报告》由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编制完成,具体由中国校友会网总编赵德国、中南大学蔡言厚教授、厦门大学冯用军博士、桂林电子科技大 学王凌峰博士和中国校友会网刘明等共同执笔完成。</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023中国大学社会科学贡献力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