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抓豆豆》
<p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left;">教学意图:</p> <p>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自然界的植物都有了明显的变化,特别是各种各样的种子成熟了,孩子们都被这些变化激起了强烈的好奇心。于是开展了此次活动《有趣的豆子》。培养不了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幼儿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p> <p>教学目标:</p> <p>1.感知数量的多少,初步体验并学习不同的数数方法。</p> <p>2.培养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p> <p>3.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p> <p>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p> <p>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p> <p>教学准备:</p> <p>记录表 白扁豆 黄豆 绿豆。</p> <p>教学过程:</p> <p>一、师生谈话,导入活动。</p> <p>请全班幼儿分别向客人老师介绍自己是谁,是男生还是女生。</p> <p>师:小朋友们好,你们认识我吗?我先介绍一下自己,我姓张,你们可以叫我张老师,请你们也向客人老师介绍一下自己。</p> <p>二、出示豆子,初步尝试</p> <p>1.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豆子,你们看,这是什么?(蚕豆)</p> <p>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抓一把,老师也来抓一把,你们猜猜看,谁抓的豆子多?(幼儿猜想)</p> <p>2.出示三种豆子。(黑豆 白扁豆 黄豆)</p> <p>师:老师这儿还有一些豆子,你们认识吗?(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抓一把豆子)</p> <p>怎样知道每一种豆子有几颗?(分开来数)我们来数一数,记一记。</p> <p>3.出示记录表</p> <p>师:老师这儿有一张记录表,小朋友看一看,表上有什么?黑豆的棵数记录在哪里?为什么?</p> <p>(介绍记录表、记录)</p> <p>三、动手操作、记录结果</p> <p>1.师:小朋友想不想自己试试?请小朋友记住哦,抓完豆子以后,要先数豆子,再记录,记录好了之后,将记录卡挂在脖子上。</p> <p>幼儿操作,教师指导。</p> <p>2.集体交流</p> <p>师:下面哪个小朋友看着记录卡来讲一讲,你的豆子每种有几颗?</p> <p>幼儿:我抓了××个白扁豆,××个黑豆,××个黄豆。(出示拍摄的照片)</p> <p>引导幼儿讲述自己不同数豆子的方法</p> <p>(分类数 点数 一个一个的数)</p> <p>3.再次操作</p> <p>师:刚才小朋友用了这么多的方法来数豆子,现在老师再给你们一个新的任务,再抓一把豆子数一数,在记录卡的反面记录下你抓的豆子的数量,给最多的记上标记。</p> <p>4.再次交流</p> <p>教师将操作情况拍照记录下来,请小朋友讲述抓得最多的豆子是哪种豆子。</p> <p>四、结束:</p> <p>师:我发现每个小朋友抓出来的豆子都是×豆最多,这是什么原因呢?我们下次再讨论,今天我们就到这里,小朋友再见。</p> <p>教学反思:</p> <p>活动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的要求,很好地把数学与生活融合在了一起。 每个幼儿都有其独特的发展步骤、节奏和特点。在数学教育中个体差异表现得尤为突出。幼儿学习数学的个体差异,不仅表现为思维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发展速度上的差异、学习风格上的差异,还表现为能力和经验上的差异。所以,在数学教育中不仅要“求同”,还应“存异”。设计不同层次、不同难度的活动,为幼儿自由选择适合自己水平和能力的活动提供条件。同时教师可根据幼儿不同差异给予适当的补充、点拨和启发。重视个体差异是幼儿教育“以人为本”的直接体现。</p><table width="100%"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 </tbody></tabl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