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教案详案及教学反思《平衡》
<p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left;">设计意图</p> <p>生活中很多物品都渗透着平衡原理。平衡在幼儿生活中随处可见,他们每天都接触很多平衡现象,如撑起的雨伞,一上一下的跷跷板等,幼儿对此很感兴趣。我们从日常生活中选取材料,设计了这节活动。如何让幼儿了解平衡的原理,解开平衡的秘密,是本次活动探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因此,整个活动以各种有趣的游戏、探索操作等贯穿始终,引导幼儿亲身感受和体验平衡,从而萌发对平衡这一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我设计的本次活动,旨在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究能力,培养幼儿勤动手、勤动脑的好习惯。</p> <p>活动目标</p> <p>1.探索物体的平衡。</p> <p>2.尝试找到物体的平衡点。</p> <p>3.乐于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探索的乐趣。</p> <p>4.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p> <p>5.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能力。</p> <p>活动准备</p> <p>人手一只铅笔、彩笔、剪刀、纸,各种积木,瓶子、硬纸板、球、盒子、木棒等若干。</p> <p>活动过程</p> <p>一、试一试,探索纸的平衡</p> <p>1.出示纸和铅笔</p> <p>这是什么?它们可以干什么呢?今天我们要用铅笔和纸来玩一个游戏,用铅笔把这张纸顶起来。</p> <p>2.幼儿操作 :六个小朋友一组,自己去试一试。</p> <p>3.师生交流。</p> <p>你是怎么样把纸顶起来的?请幼儿示范。</p> <p>小结:用铅笔顶在纸上,纸就保持平衡了,我们把能让纸保持平衡的这个点叫“平衡点”。请小朋友再来试一试,找到平衡点用彩笔作出标记。</p> <p>4.幼儿再次操作。</p> <p>小结:纸的一个面上只有一个平衡点。</p> <p>二、剪一剪,体验纸的平衡点的变化</p> <p>1.教师示范将纸剪去一个角,请幼儿猜测纸的平衡点是否有变化。</p> <p>2.幼儿猜测。</p> <p>3.幼儿操作 :剪一剪,体验纸的平衡点的变化。</p> <p>4.师生交流。</p> <p>小结:纸的形状改变了,它的平衡点也会改变。</p> <p>三、玩一玩,探索各种积木的平衡</p> <p>1.出示玩具积木,请幼儿用铅笔使他们保持平衡。</p> <p>2.幼儿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尝试积木各个面的平衡。</p> <p>3.交流分享。</p> <p>小结:通过尝试,我们发现只要找到积木每一个面的平衡点,它们都能保持平衡。</p> <p>四、做一做,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位使物体保持平衡。</p> <p>出示泡棉大型积木,请幼儿想办法把它们平稳地顶起来。</p> <p>用头顶、用手掌顶、用膝盖顶、用脚顶、用拳头顶、用肩膀顶、用手指顶,两人或三人合作顶等。</p> <p>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适时指导。</p> <p>小结:许多物体都能保持平衡,只要你能找到那个神奇的平衡点。</p> <p>五、说一说,看一看,生活经验拓展</p> <p>1.请幼儿说一说生活中平衡原理的运用。</p> <p>小结:吊灯、吊扇、吊饰都是我们身边的平衡现象,科学家利用平衡原理制造了很多东西像跷跷板、天平、秤等。</p> <p>2.请幼儿欣赏杂技,感受平衡的奇妙。</p> <p>杂技是高技术的平衡,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杂技的神奇吧!观看杂技视频。</p> <p>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都运用到平衡原理,希望小朋友好好学习,长大后也能利用平衡原理发明更多东西。</p> <p>活动反思:</p> <p>为了让幼儿更好的加深对平衡的认识和理解,探索物体平衡的秘密,发展幼儿各方面的能力,本次活动分五步完成:首先,通过试一试,探索纸的平衡,找到纸的平衡点;其次,通过剪一剪,体验纸的平衡点会随着纸形状的变化而变化;再次,通过玩一玩,探索各种积木的平衡;接着,通过做一做,尝试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找到物体神奇的平衡点,使物体保持平衡;最后结合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以及杂技视频等扩展延伸,让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再回归生活。本次活动充分做到了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培养了幼儿探索科学实践的兴趣,发展了幼儿的观察、比较、思考和细心做事的能力,让幼儿养成从小主动探索科学的习惯,体验成功的喜悦。但这个活动也带给我们很多很深的思考,比如,幼儿园教师如何对许多科学现象既准确又合理的解释,在掌握各年龄段科学内容难易的同时,如何才能够深入浅出地让孩子更明白更了解,这些都值得我们思考和做进一步的探讨。</p><table width="100%"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 </tbody></tabl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