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4 13:36:42

大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哈哈小人》

<p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left;">活动目标:</p> <p>1. 能在有折痕的纸上绘画完整的小人,发现折痕与小人的关系。</p> <p>2. 感受绘画哈哈小人变化的乐趣。</p> <p>3. 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p> <p>4. 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p> <p>5. 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p> <p>活动过程:</p> <p>一、观察理解</p> <p>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造型</p> <p>二、观察讨论</p> <p>发现"小人"造型的变化与折纸的关系</p> <p>1.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p> <p>2.幼儿观察打开折纸后"小人"的变化。</p> <p>3.幼儿思考并尝试连接断开处的方法</p> <p>三、欣赏作品,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p> <p>1.幼儿欣赏、比较同伴的作品,发现与众不同之处。</p> <p>2.幼儿再次思考新的问题并延伸操作。</p> <p>活动反思:</p> <p>大班幼儿已有的绘画技能和对事物摆放位置的空间经验都为他们的探索、创造提供了条件.随着纸的折叠变化,让孩子们在打开后纸后的发现,使幼儿知道画画位置落在折线的不同部位来探究"小人"造型的变化。因此,一旦发现变形夸张的原由,无意创造就变成了有意想象与创造,幼儿也会不满足于一个活动的所获,希望可以把学到的和感悟到的迁移到更多、更广的教案。</p> <p>调整:你画的"小人"怎么了?他画的"小人"为何没有断开,你画的"小人"为何断开了?</p> <p>想一想什么画在折痕上,什么就变长,断开的地方为何不一样?他们断开的地方都是画在哪里的?</p><table width="100%"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 </tbody></table>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班主题教案及教学反思《哈哈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