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健康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能干的小手》
<p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left;">设计背景</p> <p>现在的幼儿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都是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环境中长大的,家长包办替代和过度宠爱,使孩子失去一些自我服务的机会,对于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善于也不勤于动手。通过此活动能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小手很能干,激发幼儿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p> <p>活动目标</p> <p>1.认识手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五个手指的名称。</p> <p>2.帮助幼儿理解,体会自己的小手很能干。</p> <p>3.简单了解保护手的方法。</p> <p>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p> <p>5.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p> <p>重点难点</p> <p>1.认识手的结构和功能,了解五个手指的名称。</p> <p>2.帮助幼儿理解,体会自己的小手很能干。</p> <p>活动准备</p> <p>1.手形的图片</p> <p>2.操作材料:绘画(涂色:“手套”、水彩笔);磁钉</p> <p>活动过程</p> <p>一、儿歌《我有一双小小手》导入。</p> <p>1、教师和幼儿一起伴着手势读儿歌。</p> <p>2、师:儿歌中的小手做了哪些事?</p> <p>3、师:除了刚才讲的事以外,你的小手还会做什么?(个别回答,与旁边的幼儿交流)。</p> <p>4、师:小朋友的小手真能干,可以做这么多的事,那么,小手为什么会这么能干呢,手上有些什么呢? 请小朋友伸出自己的小手仔细地看一看。</p> <p>二、观察认识手</p> <p>1.幼儿观察手</p> <p>师:你的手上有什么? (手指)</p> <p>2.认识手指名称。</p> <p>(1)介绍手指名称。</p> <p>师:出示图片,分别介绍五个手指的名称。最矮最粗的叫大姆指,让幼儿伸出大姆指表扬表扬小朋友,也表扬表扬自己,最细最小的叫小指,让幼儿伸出小指;中间最高的是中指,让幼儿伸出中指;中指和大姆指中间的叫食指,请幼儿伸出食指;中指和小指中间的叫无名指,幼儿伸出无名指。</p> <p>(2)巩固认识手指。</p> <p>①.老师分别将磁钉贴在五个手指上,幼儿说: 老师将* *贴在* *指上。</p> <p>②.老师说一个手指的名字,幼儿取一个磁钉贴在相应的手指上。</p> <p>3.认识手的其它部分。</p> <p>(1)手指长在哪里? (手掌)</p> <p>(2)手还可以怎样分? (手心、手背)</p> <p>老师伸出手心,手背提醒幼儿。</p> <p>三、幼儿讨论:</p> <p>如果没有手会怎样? 怎样保护手?</p> <p>讨论后请个别幼儿回答,老师小结: 勤洗手,保持手的清洁,不玩刀和其它尖的东西,以防触伤自己的小手,冬天外出戴手套,涂一些护肤品等。</p> <p>四、引导幼儿想想怎样使自己的小手更能干,教育多动手,勤动手。</p> <p>师:怎样使自己的小手更能干? 启发幼儿想想:如果什么事都请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做,小手会不会很能干? 教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p> <p>五、绘画(涂色:“手套”)幼儿幼儿</p> <p>用自己能干的小手给“手套上的手指” 涂上自己喜欢的顔色。</p> <p>活动延伸</p> <p>1.在日常生活中提醒、督促幼儿学着自己的事自己做。</p> <p>教学反思</p> <p>这节上得很成功,我采用直观教学法,让幼儿在直觉行动思维基础上就已经逐步演化为主要凭借事物的具体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理解词义和语言接着我用了练习法使幼儿熟练地掌握知识和技能。特别是采用游戏“绘画”以比赛的形式让幼儿们在轻松、愉悦氛围中结束了这堂课。这个游戏也可以让小朋友们知道我们小手很能干,本堂课的主题也得到了深化。</p><table width="100%"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 </tbody></tabl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