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水中的哈哈镜》
<p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left;">活动目标:</p> <p>1.感受哈哈镜中人物身体夸张变形的多种姿态,能根据观察和想象用线条创造性地表现形象。</p> <p>2.体验变形创作带来的诙谐、幽默和快乐。</p> <p>3.乐意向同伴展示自己的作品。</p> <p>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p> <p>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p> <p>活动准备:</p> <p>1.活动前认识过哈哈镜,了解了哈哈镜的基本特征。</p> <p>2. 四面哈哈镜、各种形状纸、黑色笔、范例、白纸、剪刀等。</p> <p>3.音乐、磁带。</p> <p>活动过程:</p> <p>一、自由照哈哈镜,引起幼儿的兴趣。</p> <p>1.请小朋友照一照,看看镜子里的自己有什么变化?觉得像什么?</p> <p>2.自由说说镜子里的自己有什么变化,你发现镜子里的自己变成什么样了?</p> <p>二、观察夸张变形的形象,进一步感受镜中人物的变化。</p> <p>1. 出示(水滴型的纸)先猜测:镜里的人会是什么样的?)然后看看是什么样的?</p> <p>请幼儿仔细观察人物头部、身体、四肢及衣物上的装饰品等的变化,并学学他的动作。</p> <p>2.出示(果核型的纸)和以上方法一样。</p> <p>3.比较这两个形象的异同点。</p> <p>4.老师小结:不同形状的哈哈镜照出来的人就有不同的变化。</p> <p>三、出示各种形状的纸,讨论。</p> <p>四、幼儿创作哈哈镜里的人。</p> <p>1.根据纸的不同形状设计哈哈镜里的人。</p> <p>2.自己设计、裁剪不同形状的纸,再画哈哈镜里的人。</p> <p>五、评价、欣赏。</p> <p>1.说说你画的哈哈镜里的人是什么样的,他是怎么变形的?学一学他的动作。</p> <p>2.说说你设计的哈哈镜是什么样的?里面的人是什么样的?学学他的动作。</p> <p>活动反思:</p> <p>本次活动我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遵循大班幼儿好想象、爱幻想的特点,从幼儿身边喜欢的哈哈镜入手,大胆改变以往美术活动中幼儿惯用的绘画材料 --长方形白纸,以形状多样的有色卡纸为操作材料,让幼儿在宽松、自由、平等的氛围中,自主观察、分辨、发现物体的基本特征,在自选的材料上自由想象,用线条大胆表现自己眼里、心里的可爱形象,充分体验了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会到了自我表达和创造的成就感。孩子们在本次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积极、主动及创作的热情令我深感意外,由此我想到:适合孩子的才是最棒的!</p><table width="100%"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 </tbody></tabl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