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音乐教案及教学反思《捉泥鳅》
<p align="center"></p><p>教学目标</p> <p>1、能用轻巧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捉泥鳅》,体会嬉戏的愉快情绪。</p> <p>2、认识四四拍,了解其含义及强弱规律。</p> <p>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p> <p>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p> <p>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p> <p>重点难点</p> <p>声音要富有弹性和童趣,附点音符的演唱</p> <p>教学过程</p> <p>一、课前发生练习</p> <p>二、新歌学习</p> <p>师:听一听,歌中的这些孩子在玩什么呢?</p> <p>1、初次欣赏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揭题:捉泥鳅</p> <p>师:这是一首由台湾著名的音乐人侯德建先生所写的童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好听的歌。</p> <p>2、再听歌曲。听听歌中提到了哪些景物?</p> <p>幼儿:池塘、雨、田野、泥鳅;</p> <p>泥鳅:泥鳅是最为常见的鱼类,常生活在水田、池塘、沟渠的静水底层淤泥中。浑身滑溜溜的,身上布满黑色小斑点,小小的眼睛,嘴的周围长着5对触须。 个头虽小,能耐却很大,泥鳅的生命力极强,即使在干旱季节,水源涸竭的情况下,它能钻入泥中照样不死;泥鳅肉质鲜美,富含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并具有药用价值,深受人们所喜爱。纠正“了”—liao</p> <p>3、有感情地朗读歌词。</p> <p>师:野外这么美,小伙伴们玩得真高兴呀。你们想不想跟着这些小伙伴一起去捉泥鳅?——出发吧!</p> <p>4、跟琴练唱歌曲。</p> <p>(1)找一找:歌中的乐句你都会唱了吗?你觉得哪一句学习时有困难?</p> <p>——练习。(可请会唱的学生教唱)</p> <p>(2)注意点。</p> <p>a、附点节奏——轻快、开心</p> <p>b、同音反复处——口齿清晰、音高一致</p> <p>c、后半段乐句——心情急切</p> <p>5、完整演唱歌词。</p> <p>注意歌曲的情绪、速度。</p> <p>师:同学们的歌词唱得很棒,精彩的歌词加上美妙旋律会更棒,让我们一起去感受歌曲美妙的旋律吧!</p> <p>师:接下来让我们开动脑筋,捋捋袖子、卷起裤管,一起来“捉泥鳅”吧!</p> <p>6、音乐游戏:捉泥鳅</p> <p>三、延伸 表现歌曲</p> <p>导:这么好听的歌曲它是几拍子呢?</p> <p>1、了解四四拍含义,板书,标出强弱规律。</p> <p>师:让我们用四拍子的动作来拍一拍吧!</p> <p>2、声势训练。</p> <p>(1)动作:跺脚、拍腿、拍手、拍肩</p> <p>(2)为歌曲伴奏并合唱捉泥鳅。</p> <p>活动延伸</p> <p>幼儿回家后为父母表演歌曲《捉泥鳅》。</p> <p>活动反思</p> <p>这个活动的难点是四四拍的强弱关系,为了更好的让幼儿了解,我采用了触摸游戏的方式。游戏是孩子们生活中最喜欢玩的活动之一。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获取知识,解决歌曲的难点。四四拍的强弱关系是强,弱,次强,弱,所以我就利用第一拍跺脚,第二拍拍腿,第三拍拍手,第四拍碰肩,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直观地了解了强弱关系。在音乐教学中采用“游戏教学”,使幼儿对音乐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游戏教学”培养了幼儿得多种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孩子们得到了动口、动手、动耳、动眼、动脚、动脑等多种器官参与活动。真正使幼儿主动,愉快地学习,收到了非常明显的效果。</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