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健康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耳朵的秘密》
<p align="center"></p><p>活动设计背景</p> <p>在日常生活中,我发现幼儿对自己的身体器官很感兴趣,常常会提出一些很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有一部分幼儿对一些器官的认识和其对人体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爱护却知之甚少,如,耳朵是我们身体必不可少的器官。</p> <p>活动目标</p> <p>1、通过观察,了解耳朵的外形特点和构造。</p> <p>2、让幼儿在比较、讨论中了解耳朵的三大作用以及在生活中该怎样保护自己的耳朵。</p> <p>3、发展幼儿的听觉感官,培养探索自身奥秘的兴趣。</p> <p>4、初步了解健康的小常识。</p> <p>5、初步了解预防疾病的方法。</p> <p>教学重点、难点</p> <p>人耳朵的外形特点、构造以及作用。</p> <p>活动准备</p> <p>《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我做的准备是易拉罐做成的各种响罐(里面装的物体不同)</p> <p>活动过程</p> <p>(一)兴趣导入——教师出示制作好的装有沙子和弹珠的易拉罐两只,晃动罐子,请幼儿倾听,根据声音的不同,来判断罐子中装的是什么。让幼儿对本活动产生兴趣,增加趣味性。</p> <p>(二)了解耳朵的构造。</p> <p>1.引导幼儿用镜子观察耳朵,为后面准确区分各部位做准备。</p> <p>2.结合教材上的耳朵解剖图请幼儿看多媒体课件(耳朵的结构图)——采用多媒体教学法与多渠道参与法,让幼儿在观察后说,在看后了解在参与后掌握耳朵的各部位名称。</p> <p>(三)了解耳朵的作用</p> <p>1.了解耳朵听音的功能(采用体验法,让幼儿感受到耳朵的重要性)。</p> <p>2.了解耳朵的听觉功能——采用感知体验法。让幼儿通过各种感官来认识和判别事物的特性。这种方法能有效地激发幼儿参与活动和在活动中探究的兴趣,加强他们对事物认识的印象。</p> <p>3.了解声音的传递——(采用了游戏法)。请四个幼儿扮演外耳、中耳、内耳和大脑,每隔1米站一排,幼儿边游戏教师边讲解声音的传播过程,让幼儿直观形象了解声音在耳朵的传递过程。</p> <p>(四)讨论如何保护耳朵——本环节幼儿与教师要产生共鸣,在感受耳朵的重要性的同时学会保护耳朵的基本方法。</p> <p>(五)活动延伸:拓展训练,知识延伸。</p> <p>教师扮演医生给幼儿讲述保护耳朵的卫生知识,加强对不掏耳朵等习惯的引导。</p> <p>教学反思</p> <p>1、本堂课教学内容的选择比较适合幼儿生活经历,所以课堂上幼儿兴趣浓、积极性强。</p> <p>2、由于课前准备充分,准备了丰富的可操作的各种响罐,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对实现三大活动目标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p> <p>3、在教学环过程中,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他们主动、自愿、积极参与;老师适时参与、指导、启发、调整,使幼儿活动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向上的求知状态,幼儿玩中学,学中玩。</p> <p>4、由于本班幼儿年龄差异大到2岁,幼儿在活动中的个体差异导致的异样反馈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需要课后个体指导;另外在讨论如何耳朵进由于幼儿生活经历不多,能说出正确保护方法的较少,这也为老师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了一个机会,也是考验教师课堂教学的驾驭能力。</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