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钓鱼真有趣》
<p align="center"></p><p>活动目标:</p> <p>1、能从画面中,对应出每个人钓鱼的数量,并转换成数字。</p> <p>2、让幼儿练习多少关系的比较以及10以内的减法列式计算。</p> <p>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p> <p>4、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p> <p>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p> <p>活动准备:</p> <p>1、图画纸、回纹针、磁铁、竹筷子、蜡笔、毛线、海报纸、笔、大水盆。</p> <p>2、1-5数字卡三份,减法卡、等于卡。</p> <p>活动过程:</p> <p>㈠引起兴趣</p> <p>1、问幼儿有没有看过钓鱼?告诉幼儿我们要自己来做一些鱼,这样就可以准备进行钓鱼比赛了。</p> <p>2、教师示范一次钓鱼道具的制作:</p> <p>⑴用图画纸画鱼,并用剪刀剪下来,再用回形针夹在鱼的嘴巴上,一只鱼就完成了,鼓励幼儿制作不同种类的鱼。</p> <p>⑵接着,利用竹筷子、毛线、磁铁制作钓竿:将毛线的一端绑上竹筷子,另一端绑磁铁。如果担心不牢,可用胶带固定,不要缠太厚的胶带即可。</p> <p>㈡团体活动</p> <p>1、将幼儿制作的鱼,全部放在一个在水盆里面,让幼儿可以尽情地钓鱼。但同时要告诉幼儿,现实生活中钓鱼,不能钓太多,够吃就好。</p> <p>2、教师限定时间,时间到后,请幼儿收竿,带着钓到的鱼,请教师帮忙把数量记录在海报纸上。</p> <p>3、教师回收所有的钓鱼道具,请幼儿集合,让幼儿专心于学习数学活动。</p> <p>4、教师随意举两个人为例,提问:这两个人谁钓得多?谁钓得少?多多少?少多少?并问幼儿怎么判断多多少?少多少?</p> <p>5、引导幼儿以算式表达数学概念,教师用数字卡、减法卡、等于卡,进行示范。</p> <p>6、在黑板上,以图卡排出表达式,并用口语表达,例如:强强钓了五条鱼,珊珊钓了两条鱼,谁钓的比较多?多多少?幼儿可能会以手指头或自己的方式找出答案,教师可加入表达式,让幼儿学习抽象符号,并说明,强强比珊珊多钓了三只鱼,五减二等于三:5-2=3</p> <p>7、让幼儿运用上述方式,任选两位同伴钓鱼的数量做比较。</p> <p>8、请幼儿将自己练习的成果与同伴分享。</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