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语言教案及教学反思《微笑》
<p align="center" style="text-align: left;">活动目标:</p> <p>1、理解蜗牛“微笑”的含义,体验蜗牛浓浓的友爱之情。</p> <p>2、懂得不管力大小,懂得可以关心别人,给人以快乐。</p> <p>3、懂得在别人有难的时候要想办法去帮助他们。</p> <p>4、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习惯。</p> <p>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p> <p>活动准备:</p> <p>1、中班下册5号挂图、图片。</p> <p>2、幼儿教材。</p> <p>活动过程:</p> <p>一、引出主题</p> <p>师:你们看这是什么表情啊?</p> <p>幼:微笑、笑</p> <p>师:你们什么时候有这种表情?</p> <p>幼:高兴、快乐</p> <p>师:看见别人微笑你心里会是怎么样?</p> <p>幼:我也会微笑。</p> <p>师:原来微笑能给人带来快乐。</p> <p>二、观察挂图</p> <p>1、倾听</p> <p>师:今天啊,有一群小动物也微笑的叽叽喳喳,谁能猜猜看他们在说些什么?</p> <p>2、讨论</p> <p>师:小鸟会怎么说?</p> <p>幼:唱歌</p> <p>师:大象呢?</p> <p>幼:帮别人干活</p> <p>师:小兔呢?</p> <p>幼:送信</p> <p>师:刚才,你们有没有听到他们在说些什么,老师听到了,让 老师来说给你 们听听。</p> <p>幼:……</p> <p>师:你们看这是谁?</p> <p>幼:</p> <p>师:他们会说些什么呢?</p> <p>幼:</p> <p>师:蜗牛想出了一个办法,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是什么办法。</p> <p>3、完整欣赏故事</p> <p>师:小蜗牛终于找到自己能够给别人带来快乐的方式,那就是——微笑,今天老师讲的就是这个故事《微笑》,让我们一起来听听。</p> <p>三、幼儿讲述</p> <p>师:你们喜欢小蜗牛吗?为什么?</p> <p>幼:喜欢,因为他给别人带来快乐。</p> <p>师:小朋友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给别人带去快乐,让我们一起来说说。</p> <p>幼:……</p> <p>四、拓展</p> <p>师:小朋友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给朋友带来微笑呢?</p> <p>幼:</p> <p>师:做什么事情使朋友快乐?</p> <p>幼:</p> <p>四、活动小结</p> <p>回教师我们也去画一张微笑送给你的好朋友。</p> <p>课后反思:</p> <p>在活动开始的第一环节中,我预设的内容是让幼儿看图讲话。在实施的过程中我所留给幼儿的时间却较少,使得许多幼儿没有了表演的机会。分析情况可以看出,幼儿与幼儿之间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水平是有差距的,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应考虑到新生幼儿的能力。绘画形式保证每一位幼儿都能有笑脸,即:可以通过的调整来保证每一位幼儿都能画出笑脸。让先画出微笑的幼儿自己讲讲微笑的快乐,就能提高幼儿的学习效率了。</p> <p>但是从活动开展的情况来看,所设计的环节多数还是比较传统的,所要体现的阅读要求并没有明显地表现出来,”阅读“的分量与”表演“的分量没有什么轻重,因此根据这类情况,我试想在设计环节中,需要与目标的制定达成一致,如可以尝试这样来调整环节:幼儿在初次阅读后,就可以安排幼儿表演的内容,幼儿在通过表演后就能积累较多的语言经验,然后教师在安排幼儿的绘画活动时。并重点放在直到幼儿的绘画出快乐的笑脸顺序上,通过这样的一种调整,就可能会更贴切于目标,更有助幼儿的掌握。</p> <p>通过这次活动,我尝试了新的教学方法,所做的尝试也是比较符合我班幼儿的水平的,因此,在以后的语言教学中,我会再次运用这样的教学模式,并根据这次活动中所出现的问题加以调整和改进的。</p><table width="100%"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tbody> </tbody></table>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