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4 13:35:47

中班数学教案详案《按数量分类》

<p align="center"></p><p>设计意图:</p> <p>根据《纲要》精神,本次活动我设计了以幼儿熟悉的家庭人员游戏为引趣部分,通过幼儿的直接参与,感知10以内的数量。在活动中又以多媒体课件来创设小熊整理玩具这一情境,既富有童趣,又直观形象的展示出了幼儿所要学习的内容,吸引幼儿的兴趣,从而达到活动目标。</p> <p>在巩固幼儿按数量分类的理解时,我设计了“送小动物回家”和“娃娃家超市”2个小游戏,游戏中引导幼儿通过合作、交流,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整个活动让幼儿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体现数学学习的价值。</p> <p>活动目标:</p> <p>1、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养成有条理整理事物的习惯。</p> <p>2、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按数量分类。</p> <p>3、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和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p> <p>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p> <p>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p> <p>活动准备:</p> <p>课件、录象、操作图片、小动物图片、小房子、实物若干、玩具柜、数字卡片</p> <p>活动过程:</p> <p>一、游戏“一家人”复习巩固数字</p> <p>师:你有家,我有家,我们都有一个家。小朋友,我们玩一个一家人的游戏呀?老师先说游戏规则。</p> <p>游戏:“你有家,我有家,我们都有一个家;数一数,拉一拉,我们几个是一家。”念完儿歌,幼儿赶紧找到相应数目的小朋友手拉手站在圆圈内。(教师说10以内的数量)</p> <p>师:小朋友一家可以在一起玩游戏,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熊一家在做什么?</p> <p>二、幼儿通过看课件,初步感知按数量分类的意义</p> <p>1、师:小熊的爸爸妈妈要出门了,他们告诉小熊,自己在家把房间的玩具整理好,我们来帮帮小熊,它的玩具应该怎么整理?</p> <p>2、幼儿动手操作各种分法后汇报自己是怎么分的。</p> <p>3、师幼共同观看课件中小熊的分法,,说一说小熊是怎么分的?</p> <p>4、教师小结:小熊是按数量分类的,就是把数量相同的物体放到一起。</p> <p>三、通过操作游戏巩固按数量分类</p> <p>1、游戏:“送小动物回家”</p> <p>(1)师:小熊整理好了自己的玩具,高高兴兴和小伙伴去玩了,天黑了,小动物们找不到家了,小朋友,你们愿意帮助他们吗?</p> <p>(2)教师说游戏规则:请小朋友数一数小动物的只数,有几只小动物就送到几号房子里,每个小朋友只许选择一种小动物。(教师提醒幼儿要数准小动物的数量后,在把他们送回家。)</p> <p>(3)幼儿集体游戏</p> <p>(4)师:你把小动物送到哪座房子里了?为什么?</p> <p>2、游戏:“娃娃家超市”</p> <p>(1)师:小朋友帮助了小动物,开心吗?今天,娃娃家超市里的东西不知道被哪个淘气包弄乱了,小朋友愿不愿意帮帮老师把它们按数量摆好?</p> <p>(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p> <p>(3)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分类情况。</p> <p>3、扩展:按其他标准分类</p> <p>(1)师:小朋友,你去过超市吗?超市里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p> <p>(2)幼:把吃的分一类,把玩的分一类……</p> <p>(3)师: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超市的录象,看看录象中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p> <p>4、教师小结:超市里的东西可以按种类、用途、颜色等标准分类,这样摆放可以方便顾客买东西,看起来也比较整齐。</p> <p>5、幼儿按照自定标准把物品重新分类。</p> <p>6、分好后,幼儿分组完娃娃家超市游戏。</p> <p>四、自然结束</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班数学教案详案《按数量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