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4 13:35:29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溶解的秘密》

<p align="center"></p><p>活动意图:</p> <p>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水与我们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水是生命之源,水孕育了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水为生命提供能量,让生命能够存活。水也是社会经济发展和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自然资源和环境因素。</p> <p>活动目标:</p> <p>1、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激发探索兴趣。</p> <p>2、知道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答案。</p> <p>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p> <p>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p> <p>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p> <p>活动准备:</p> <p>1、方糖、花生、麻油、果珍。</p> <p>2、透明的杯子、小碗、筷子、勺子。</p> <p>3、小博士课件。</p> <p>4、幼儿人手一份记录本和笔。</p> <p>活动重点难点:</p> <p>活动重点:</p> <p>在观察、比较和实验的过程中了解物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p> <p>活动难点:</p> <p>会记录自己的猜想和实验结果,知道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p> <p>活动流程:</p> <p>观察引趣→猜想实验→迁移运用</p> <p>活动过程:</p> <p>一、观察引趣</p> <p>1、看一看,闻一闻,老师给准备了什么样的实验材料。</p> <p>2、幼儿观察,教师指导。</p> <p>3、幼儿讲述观察结果,知道实验材料名称,了解其外形特征。</p> <p>二、猜想实验</p> <p>(一)实验一:谁不见了</p> <p>1、猜想并记录:谁不见了</p> <p>(1)这些材料要和水来作游戏,先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把它们放进水里,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谁会不见了?</p> <p>(2)幼儿猜想并记录。</p> <p>提出记录要求:选择两种符号,一种表示它不见了。另一种表示它还在。</p> <p>(3)展示幼儿记录,幼儿讲述自己的猜想。</p> <p>2、实验并记录:到底谁不见了</p> <p>(1)小朋友的说法各有不同,到底谁猜对了谁猜错了呢?我们还是做个实验试试对吧。在做实验前,我想请你们把这些材料都放进杯子中,进行充分的搅拌之后,先别忙着记,先观察观察,看看有什么有趣的现象发生?然后,在你的记录本上,把这种有趣的现象记录下来。</p> <p>(2)幼儿实验,教师观察,随机指导。</p> <p>(3)幼儿讲述自己的发现。</p> <p>(4)小结:小朋友猜想的和实验出来的结果有的一样,有的不一样,只有动手做一做,我们才能知道正确的答案是什么。</p> <p>(二)、实验二:谁能取出来</p> <p>1、提出问题:放到水里的材料,还能取出来吗?(幼儿猜想,讲述。)</p> <p>教师演示大表格让幼儿猜想并记录猜想结果。</p> <p>2、提出实验要求:这里有许多的小工具,有小勺,筷子。现在你们就要用这些小工具,看看刚才你们放进水里的这些材料,哪些还能取出来,哪些取不出来了。记录实验结果。</p> <p>3、幼儿实验,教师巡回指导。</p> <p>4、幼儿拿记录本讲述自己发现的现象,教师鼓励幼儿大胆表述与同伴不同的看法。</p> <p>5、教师演示PPT,展示大的记录表和孩子一起记录自己的实验结果。</p> <p>6、提问</p> <p>(1)你发现什么可以从水中取出来?什么不可以取出来?</p> <p>(2)我们来看看有没有不同意见?</p> <p>(3)为什么方糖和果珍取不出来了?它们到哪里去了?</p> <p>7、教师小结,帮助幼儿理解溶解的概念。</p> <p>今天通过做实验,我们知道了不同的物体放进水中会有不同的现象发生。像花生放进水中,沉下去了。油放进水中,浮起来了。果珍放进水中,使水改变了颜色。糖最后看不见了。象糖和果珍这种放进水中经过充分的搅拌之后,利用各种小工具能不能取出来?放进水中不能取出的现象,有个好听的词表示,叫“溶解”,“溶解在水中”。像花生和油,放进水中后花生还是花生,油还是油。我们用小工具一取就把他们取出来了。他们不能“溶解”在水中。</p> <p>三、迁移运用</p> <p>1、谁能告诉我,你们在生活中,还见过哪些东西可以溶解在水中?</p> <p>2、演示课件引导幼儿思考。</p> <p>活动延伸:</p> <p>出示沙子、肥皂、泥土。</p> <p>问:这些是什么?它们能溶解在水中吗?</p> <p>回家后做做实验,明天告诉我和大家。</p> <p>活动反思:</p> <p>采用个别引导和间接指导的方法。通过讲解、示范让幼儿认识记录卡的使用方法以及“溶解”、“不溶解”的方法。而且通过记录使幼儿对各种物体在水中是溶解的过程一目了然。这样有效的帮助幼儿掌握理解溶解的有关知识。增强幼儿对科学的探索兴趣。活动中教师通过两个问题情景的创设,把模式贯穿其中。通过孩子的猜想,验证,发现溶解的秘密, 培养孩子严谨的科学态度,懂得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找到正确的答案。</p> <p>不足之处:</p> <p>1、很多幼儿活动中多以听和记录为主,很少主动提出问题。</p> <p>2、由于操作材料有限,不能每个幼儿都进行操作。</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班科学教案及教学反思《溶解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