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美术教案及教学反思《月亮姐姐》
<p align="center"></p><p>活动目标:</p> <p>1、初步尝试运用图形和线条组合,大胆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和简单情境。</p> <p>2、区分白天和黑夜,知道人们晚上都会做哪些事情。</p> <p>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p> <p>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p> <p>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p> <p>活动准备:</p> <p>大背景,人手一份小背景,窗户黄色纸若干,星星贴纸,胶水。</p> <p>活动过程:</p> <p>一、情境导人</p> <p>1、(出示背景图)晚上,在黑黑的夜空中,看看谁来了呀?</p> <p>2、月亮姐姐说:“今天晚上我来看看小朋友们都在家里干什么呢?”</p> <p>二、示范讲解</p> <p>1、第一扇窗</p> <p>月亮姐姐悄悄地来到第一扇窗户前,咚咚咚,咚咚咚,第一扇窗户的灯亮了起来。(翻出第一扇窗户)</p> <p>(1月亮姐姐看见了谁呢?(小弟弟)</p> <p>(2)小弟弟正在玩什么呢?(教师添画小汽车)</p> <p>(3)月亮姐姐问小弟弟:“小弟弟,你好,你在干什么呀?”小弟弟说:“月亮姐姐,你好,我在玩汽车。”</p> <p>2、第二扇窗</p> <p>月亮姐姐和小弟弟挥挥手,又悄悄地来到了第二扇窗户前,咚咚咚,咚咚咚,第二扇窗户的灯也亮起来了。(翻出第二扇窗户)</p> <p>(1) 教师出示画好的妹妹。</p> <p>(2) 幼儿讨论:小妹妹晚上在干什么呢?</p> <p>小结:晚上,小朋友们有的在玩玩具,有的在洗脸,有的在刷牙,还有的在睡觉。</p> <p>3、第三扇窗</p> <p>月亮姐姐一听晚上可以做的事情这么多,开心地跳起了圆圈舞,转了一圈,她来到了第三扇窗户旁,咚咚咚,咚咚咚,第三扇窗户的灯亮了起来。(翻出第三扇窗户)</p> <p>(1)月亮姐姐看到了弟弟还是妹妹呀?</p> <p>(2)教师转动竖着的人,变成躺着的人。</p> <p>(3)我们和小弟弟一起对月亮姐姐说:“月亮姐姐,你好,我在睡觉!”</p> <p>月亮姐姐说:“弟弟,晚安!”</p> <p>弟弟说:“月亮姐姐,晚安。”</p> <p>三、幼儿创作</p> <p>情境:月亮很想知道小朋友们晚上还会做什么,她看到后面屋子里的窗户的灯都亮了起来,可是小朋友们都在哪里呢?那我们一起先把小朋友们请到窗户里面来,然后再想想晚上他们在干什么。</p> <p>1、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图形和线条组合的方法来表现想象中的人物,并根据想象大胆添画晚上小朋友做事情的情境。</p> <p>2、教师巡回观察幼儿作品,并将幼儿的作品放大示范在大背景的第四、第五扇窗,启发幼儿大胆想象晚上大家都会做什么事情。</p> <p>3、提醒幼儿粘贴第三扁窗户,并添画窗户里面的内容。</p> <p>4、发放星星贴纸,装扮画面。</p> <p>四、交流讲评</p> <p>情境:月亮姐姐真高兴啊,他看见屋子里面好多好多的小朋友,晚上做了许多开心的不一样的事情,那么我们一起来告诉月亮姐姐我们在于什么好吗?</p> <p>1、教师以对话的方式,让幼儿在观察作品画面的基础上,学说对话:</p> <p>教师问:小妹妹(小弟弟),你好,你在干什么呀?</p> <p>幼儿回答:月亮姐姐,你好,我在……</p> <p>2、小朋友,天已经很晚了,大家快去睡觉吧。大家晚安。</p> <p>活动反思</p> <p>在小班下学期开展“白天和黑夜”这个主题的过程中,我们设计了“月亮姐姐”这个活动。“白天和黑夜”的主题大目标是:有观察太阳、月亮变化的兴趣,区分白天和黑夜。为了让幼儿能区分白天和黑夜,知道人们晚上都会做哪些事情,我们在活动中创设了这样的情景:晚上到了,月亮姐姐想知道小朋友们到了晚上都在干吗?导人情境——她咚咚咚,咚咚咚,分别敲开了三扇窗——月亮很想知道小朋友们晚上还会做什么,导入幼儿用绘画的方式画下晚上可以做些什么事情——一起和月亮姐姐分享晚上可以做的事情。</p> <p>小班下学期的幼儿已积累了一些简单图形的表现经验,并能够有意识地通过线条、图形的简单组合表现事物的大致特征。于是,我们将活动的目标定位在初步尝试运用图形和线条组合大胆表现人物的主要特征和简单情境。</p> <p>1.三扇窗的不同作用</p> <p>第一扇窗——观察</p> <p>教师出示的范例是一个米罗画的男孩,目的在于让幼儿观察男孩和教师当场添画小汽</p> <p>车,引起幼儿对晚间游戏的联想。</p> <p>第二扇窗——讨论</p> <p>教师出示的范例是幼儿事先画的女孩,目的在于让幼儿进行讨论:小妹妹晚上睡前在干什么呢?从而延伸到晚上你们都会做些什么事情?为后面幼儿自己创作创造条件。</p> <p>第三扇窗——改变</p> <p>考虑到小班孩子都会从晚上联想到睡觉,但对画躺着的人是很困难。为降低难度,教师用转动纸上的方向,让幼儿发现变一变就将站立的人变成睡觉的人,吸引孩子画睡觉的人的兴趣。</p> <p>2.活动中教师的示范</p> <p>在今天的活动中,教师没有示范如何画人,而是一扇窗提供了米罗的画,一扇窗提供了幼儿自己的绘画作品。因为我们觉得不管是米罗还是孩子自己的作品,他们的表现方式更贴近幼儿的理解,并转变成自己的表现方式。</p> <p>对小班的美术活动,教师要不要示范和怎样示范,这两个问题常使教师疑惑,担心若缺乏示范幼儿会画不出来。就这个活动,我在前期试教的时候,也曾尝试着让个别孩子上来画三扇窗户里面的人,很多孩子原来站在展示板前就不敢画,变成我说一句他们画一笔,时间花费了很多,给全体幼儿留下“真难啊,没有老师帮忙不行”的印象。我也曾生怕他们不会画方形,很详细地示范讲解如何画玩具汽车,又发现好多幼儿在自己的画纸上都画了小汽车,反而限制了幼儿的想象。经过讨论,我们最终决定取消示范画人,并在添画小汽车时加快速度,使幼儿体会画小汽车的轻松自在,从而愿意画出各种自己喜欢的内容。在幼儿绘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进行过程性指导,如教师学画幼儿的创意,让孩子们觉得自己很了不起,老师也要学我的画,又再现了更丰富的图像表现方法,真正做到了“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现在,我们的小班幼儿个个拿起笔来就信心百倍地涂鸦,再也没有人说:“老师我不会画”,也使我看到了许多小班幼儿与大师相仿的创意画面。</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