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4 13:35:15

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拼搭》

<p align="center"></p><p>活动目标:</p> <p>1、巩固对常见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p> <p>2、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p> <p>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p> <p>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p> <p>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p> <p>活动重点难点:</p> <p>重点:是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p> <p>难点:幼儿在感受过程中关键点是对于不同图形中共用边的感知与理解。</p> <p>活动准备:</p> <p>火柴棒若干根、记号笔、纸。</p> <p>活动过程:</p> <p>(一)变魔术,引出课题。</p> <p>1、今天老师要给小朋友变魔术,大家想不想学呀?</p> <p>2、出示两个三角形,提问:它是由几根火柴棒拼搭成的?</p> <p>3、教师变魔术:我要拿走一根火柴棒,还剩几根?我用五根火柴棒也能搭两个三角形,你们信吗?</p> <p>4、谁看出了其中的秘密?为什么五根火柴棒也能搭出两个三角形?(因为它们有一条公用边,它叫“公用边”)</p> <p>(二)教师启发幼儿用火柴棍拼搭图形,感知图形边的共用特征。</p> <p>1.请小朋友用5根火柴搭出两个三角形。(个别幼儿示范)</p> <p>2.请小朋友用6根火柴拼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个别幼儿示范)</p> <p>3.请小朋友用7根火柴拼搭一个长方形两个正方形。(个别幼儿示范)</p> <p>(三)幼儿操作活动,发展幼儿创造力和思维灵活性。</p> <p>1.出示记录表,提出拼搭的要求。</p> <p>(1)用最少的火柴棒搭出五个正方形。</p> <p>(2)将你搭出的图形画出来。</p> <p>(3)记录你所用的火柴棒的数量。</p> <p>2.教师观察幼儿操作情况,进行指导。</p> <p>3.活动评价。</p> <p>(四)活动延伸:</p> <p>请小朋友回班级进入区域继续利用我们的棒来继续变魔术,用最少的火柴棒搭出五个三角形。</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班数学教案《趣味拼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