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艺术教案:《快板-武松打虎》
<p>设计意图:</p><p>为了让幼儿认识自己的家乡,这个主题从了解家乡的风光、家乡的物产和家乡的文化三个方面展开教学,我们以山东快书的形式,让幼儿了解《水浒》名著中武松这一人物形象。但中班的孩子对山东快书见得不多,所以应给孩子提供合适的音像资料,通过欣赏并尝试模仿其中的语言,让幼儿感受快板说唱艺术的特点。</p><p>活动开始,把孩子带入一个说快板、有节奏的氛围;通过欣赏山东快书并尝试模仿其中的语言,让幼儿感受山东快板的说唱艺术特点;在学习快板的使用方法时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互相模仿,在不断的探索中总结经验。作为一节艺术活动,我把活动的终点落到艺术表演上,鼓励幼儿把学过的儿歌用说快板的形式表现出来。</p><p>活动目标:</p><p>1、了解山东快板说唱艺术的特点,对民间曲艺产生兴趣。</p><p>2、感受快板独特的节奏韵律,初步学习竹板简单的使用方法。</p><p>活动准备:</p><p>1、快板用具若干,鼓一面。</p><p>2、山东快板《武松打虎》的录象资料,活动前熟悉《武松打虎》的故事。</p><p>活动流程:</p><p>一、教师打快板,说节奏儿歌组织幼儿进入场地。</p><p>儿歌:小朋友,走走走,挺起胸,抬起头;小朋友,来来来,大大的眼睛看过来;轻轻坐到椅子上,我来和你一起玩。</p><p>二、认识快板,知道快板的作用。</p><p>1、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用什么做的?有几片竹板?什么样子?</p><p>2、你在什么地方见过快板?用快板来做什么?(打节奏、表演节目)</p><p>三、欣赏山东快书录象资料,感知山东快书的说唱特点。</p><p>《武松打虎》的故事听过吗?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一段不一样的《武松打虎》,我们来看看它而后老师讲的故事有什么不一样?</p><p>1、欣赏完录象后提问:里面的叔叔是怎么表演的?(打快板,说山东话)</p><p>2、知识渗透:这种打着快板、用山东话说唱表演的节目,叫山东快板,也叫山东快书。</p><p>3、模仿感受</p><p>我们也来学着说两句刚才看到的山东快板。教师带领孩子学说闲言碎语不要讲,表一表好汉武二郎,并拍手掌握节奏。</p><p>四、初步学习快板的使用方法。</p><p>1、幼儿自由尝试: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快板,试一试怎样让快板发出清脆好听的声音?</p><p>2、个别幼儿示范表演,教师及时指出孩子打板的不足。</p><p>3、教师讲解打快板的要领,集体模仿。</p><p>练习儿歌:大拇指,钻中间,小小手,夹住板,往上抬,打起来。</p><p>4、教师敲鼓,幼儿打快板,感受快板的基本韵律。</p><p>打竹板真好玩,我想和小朋友一起合作,不过老师表演的不是快板,(出示鼓)是敲鼓。提要求:小朋友在打竹板时和老师敲鼓的速度、节奏是一样的。</p><p>教师以不同的速度和节奏敲鼓,幼儿练习有节奏地打竹板。</p><p>五、尝试快板表演</p><p>1、放下竹板,幼儿说《武松打虎》。</p><p>2、教师打竹板幼儿有节奏地说《武松打虎》。</p><p>3、鼓励幼儿打着快板有节奏地说《武松打虎》。</p><p>4、教师示范表演快板《武松打虎》,要求幼儿观察老师表演时的动作、手势和表情等。</p><p>5、幼儿尝试带动作和表情表演快板儿歌。</p><p>六、结束活动:</p><p>鼓励幼儿像小小艺术家一样,加入表情和动作集体表演快板《武松打虎》。</p><p>活动延伸:</p><p>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投放足够的快板,供幼儿练习。</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