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艺术教案:量一量
<p>活动目标:</p><p>1.初步掌握用自然物正确测量长度的方法,并记录测量结果。</p><p>2.培养幼儿运用工具实践操作的能力。</p><p>3.感知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体验测量的乐趣。</p><p>活动准备:</p><p>1.探索材料:吸管、小棒、筷子等。</p><p>2.记录材料:幼儿人手一份记录纸、笔。</p><p>活动过程:</p><p>(一)导入。</p><p>1.出示一块桌布,引导幼儿猜想桌布的长短。</p><p>教师: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我还需要再来裁几块这样正方形的桌布,但我还不知道这块桌布的边到底有多长,所以今天就请小铺来帮我量一量这桌布的边有多长?</p><p>2.引导幼儿讨论用吸管测量桌布的正确方法</p><p>教师:你想到用哪些工具来量这块桌布呢?(幼儿自由讨论)</p><p>教师:其实量桌布可以用很多的工具,今天我给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根一样长短的筷子,请你来量一下这块桌布的边有多长?</p><p>教师:请你们想一想,试一试,只有一根筷子的时候应该怎么样来量?并且把你量的次数的结果记录在桌上的纸上。</p><p>3.幼儿进行第一次操作,并总结正确的测量方法。</p><p>(1)幼儿讲解自己测量的方法。</p><p>教师小结:从头开始量,量一下在末尾做一个记号,然后再从这个记号接着量,中间不能留缝隙,这样才不会重复,也不会漏掉。量一次数一次,量了多少次就代表桌布有多长。</p><p>(2)教师:那我们来看看,我们用一样长短的筷子测量了桌布,次数是多少?你从这张表里发现了什么?</p><p>教师小结:同样长短的同一工具在测量相同长度的东西的时候,它测量的结果是一样的。</p><p>(二)探索、测量。</p><p>请幼儿观察各种测量工具,引导幼儿比较各种测量工具的长短。</p><p>(1)教师:等一会我们还要来量,还是这块桌布,但请你们要换工具了?换什么样的工具呢?换了工具后测量的结果会怎样呢?在测量前我们先看一下记录表。</p><p>(2)教师介绍记录表。</p><p>(3)幼儿第二次操作。幼儿选择两种长短不同的工具进行测量。教师重点指导测量有困难的幼儿。</p><p>(三)分享、交流。</p><p>1.引导幼儿展示记录单,请幼儿交流自己的测量过程和结果。</p><p>教师:你刚才用的是哪种工具来测量的?短的测出来时多少?长的测出来时多少?</p><p>2.教师与幼儿共同观察记录单,引导幼儿发现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之间的关系。</p><p>教师:看看你的记录表,再看看黑板上大的记录表,你发现了什么?</p><p>教师小结:测量相同长度的东西,用的工具越长,测量的次数越少。用的工具越短,测量的次数越少。</p><p>(四)游戏:量一量</p><p>教师:现在请你们想一想,如果量黑板,你想量的次数多一点该用什么工具?想要节省时间,快一点的话测量的次数少一点,该用什么样的工具?</p><p>教师总结:今天我们测量了好多次,我们不但学会了正确的测量方法,还发现了测量的规律,当我们用同一长短的工具测量同一长度的东西时,测量的结果是一样。当我们用不同长短的工具测量同一场长度的东西时,工具越长,次数就越少。工具越短,次数就越多。</p><p>教师:回家后,你再去试试,我们用相同长度的工具去测量不同长度的东西时,又会有什么变化呢?</p><p>活动延伸:</p><p>1.丰富区域材料,为幼儿提供丰富充足的物品,让幼儿操作探索,发现学习。</p><p>2.请幼儿运用所学方法,量一量家中物品的长度和家庭成员的身高。</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