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ili 发表于 2022-10-24 13:31:56

小班语言教案:《比一比》

<p>教学意图:</p><p>在开展主题活动大与小的过程中,幼儿对于量的比较有了初步的知识经验。图画书《阿比比一比》通过角色游戏将大小、多少、长短等量的比较蕴涵其中。在小班后期为使幼儿进一步复习、巩同相关知识经验,通过阅读活动充分挖掘图画书在科学教案的教育价值,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教师设计了讲述与实物操作交替进行的活动形式,帮助幼儿理解书中内容,感受阅读快乐。</p><p>教学目标:</p><p>1、通过操作实物的探索性活动,理解书中蕴涵的比较关系,感受从不同角度比较结果的不同。</p><p>2、能自主翻看图书,理解画面和故事内容,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人物的理解和感受。</p><p>教学准备:</p><p>1、物质准备:实物梨和李子、帽子和围巾;图画书人手一本;故事课件、电脑、投影仪。</p><p>2、经验准备:幼儿对比较大小、多少、长短有一定的经验。图画书《阿比比一比》投放在阅读区供幼儿自由翻阅。</p><p>重难点:</p><p>重点:幼儿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和感受。</p><p>难点:自主翻看图书,了解故事内容,理解从不同角度对事物进行比较,其结果不同。</p><p>教学过程:</p><p>1、边讲故事边演示幻灯片,并出示实物引起幼儿阅读的兴趣。(1)阅读故事《阿比比一比》,着重观察人物的表情和语言。引发幼儿思考,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想法并进行演示。</p><p>(2)幼儿操作实物梨和李子(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多少,引导幼儿进行讨论。</p><p>教师:这是谁的梨和李子?他们要比一比谁多谁少?他们会怎么比?请幼儿将实物按自己的想法摆放好。</p><p>教师:小朋友是按一个梨一个李子这样摆的,那谁多谁少?</p><p>幼儿:李子多。因为李子还有呢。</p><p>(3)出示实物帽子和围巾,引发幼儿讨论,大胆演示自己的想法。</p><p>教师:围巾和帽子怎么比?你们觉得是帽子大?还是围巾大?</p><p>幼儿:围巾大,帽子小,围巾能把帽子盖住。</p><p>教师:那帽子还能把围巾扣住呢?到底谁大呢?</p><p>幼儿:就是围巾大。</p><p>2、幼儿阅读图书,了解书中人物的比较方法和结果。教师:请小朋友自己看看,之后他们又比了什么?</p><p>幼儿自主翻阅图书。教师指导幼儿有序翻阅,通过看图寻找答案。引导幼儿说说在书中发现了哪些不同的比较方法,鼓励幼儿进行尝试。</p><p>幼儿:小猫的尾巴长,小兔子是拿线比的,小兔的尾巴短。</p><p>教师:小猫和小兔子用他们的身体比长短,小朋友可以用什么地方比长短?我们来比比谁的长谁的短。</p><p>幼儿:用手,用脚,用头(与同伴用身体部位进行比较)。</p><p>延伸活动:</p><p>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并生成相关的活动。</p><p>幼儿1:我讨厌这只猫。</p><p>幼儿2:我讨厌兔子。</p><p>教师:现在咱们有争论了,有的喜欢猫,有的喜欢兔子,因为用毛线做尾巴不公平,下次活动我们再讨论你为什么不喜欢猫。</p><p>主要内容:</p><p>1、教师运用多种阅读形式帮助幼儿理解比较关系。</p><p>教师运用观看幻灯的集体阅读、人手一本图书的个体阅读、提供实物的操作和游戏,帮助幼儿很好地理解书中所蕴涵的比较关系。教师了解本班幼儿的已有经验,对于各教案小班目标的把握充分,在阅读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巩固相关的数学概念,为幼儿学习新经验奠定了基础。</p><p>2、教师顺应幼儿兴趣,满足表达需要。</p><p>当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发生争论时,教师敏感地意识到是幼儿对活动产生了新的兴趣点,顺应幼儿的兴趣及时组织了讨论,满足幼儿表达情感的需要。针对幼儿出现预想不到的现象,教师用提问方式支持幼儿讨论,体现出教师对幼儿的理解和尊重。</p><p>3、教师对于幼儿重视的公平性没有充分关注。</p><p>(1)幼儿为什么不喜欢故事里的人物?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生活经验和情感需要?幼儿对故事的反应,体现出他们对游戏的公平性有自己的想法,这需要教师理解。他们在与同伴相处和交往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是故事中的人物不是他们喜欢的朋友关系,角色发生的矛盾不是幼儿想得到的结果。教师在这里缺乏引导,使幼儿产生不喜欢的情感,从而引发了争论。</p><p>(2)教师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对人物的好恶是否对幼儿产生了影响或暗示?教师在讲故事时用什么语气、声调不会对幼儿的情感倾向产生影响?书里没有正面和反面人物,只有结果输和赢,但是幼儿听故事时却产生两种情绪和情感,值得教师进一步思考。</p><p>(3)对小班幼儿来说,在比较关系中,同类物品的比较好理解,不同类别的物品没有可比性,比较难理解,在后续活动中教师可通过相关活动帮助幼儿理解。</p><p>教学评析:</p><p>1、教师在设计主题活动时,尝试用一本图画书(一个故事)作为切人点开展主题活动,比较符合小班幼儿喜欢听故事的年龄特点。先在图书区投放要讲的书,引起幼儿对新书的兴趣,然后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满足幼儿对故事书的好奇心,故事的选择能够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活动准备较充分,运用幻灯的形式讲故事,更加生动直观,有利于抓住幼儿的注意,在幼儿提出问题和发生争论时,教师能够注意倾听幼儿的发言,通过玩游戏进一步加以引导,让幼儿亲身体验不同的比较方法,较好地完成本次活动目标。</p><p>2、教师的小组反思中,较充分地分析和挖掘了幼儿出现不同观点的原因,同时关注到活动使用的图画书在其他教案的教育价值。但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重点在于帮助幼儿理解图书的比较关系,小组反思交流中没有展开充分的研讨。对于儿童图画书与语言教案目标结合方面有一定欠缺,是教师群体反思中需要注意的。</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班语言教案:《比一比》